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治国如治病

(2014-08-28 08:15:08)
标签:

健康

分类: 杂文

治国如治病

治国若烹鲜,更如治病,古人多以此互喻。

《鹖冠子》记述魏文王问扁鹊事:“‘子昆弟三人其孰最善为医?’扁鹊曰:‘长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鹊最为下。’魏文侯曰:‘可得闻邪?’扁鹊曰:‘长兄于病视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于家。中兄治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于闾。若扁鹊者,镵血脉,投毒药,副肌肤,闲而名出闻于诸侯。’”上医听声,医未病之病,中医察色,医欲病之病,下医诊脉,医已病之病。世人对未病之病不以为然,对欲病之病半信半疑,只对已病之病眼见为实,故而对因盲而忙者顶礼崇敬,最终结局,长兄中兄湮没无闻,上医中医不见经传,扁鹊则名满天下,奉之为医神。

汰优择劣的逆淘汰,除却医学领域,经营管理、机制体制、官场行政、道德规范诸方面,司空见惯,累见不鲜。财富也逆淘汰。一旦崇尚不劳而获,艰难付出者必被嘲笑,天下精明者十居其九。制度的不道德,最终导致人的不道德,当“农民成为埋汰之词、“民工”成为歧视对象、临时工”成为替罪羊羔时,庸医驱逐良医,劣币驱逐良币,民族品性全然不忍,人民素质早已不堪。

庄子《列御寇》以疾喻政:“秦王有病召医,破痈溃痤者得车一乘,舐痔者得车五乘,所治愈下,得车愈多。”狂名俗世,冷眼庸官,人至尊则无用;贪大舍小,媚上欺下,人至贱则无敌。此过不在尊者,其罪不在贱人,在用人者也。慈禧太后对外宁与友邦,不与家奴,对内宁用淮奴,不用湘才,即为一例。如此一来,必出逆悖,德不当其位者在其位,功不当其禄者在其禄,能不当其官者在其官,《管子·立政》为此开出的药方是:“国有德义未明于朝者,则不可加于尊位;功力未见于国者,则不可授与重禄;临事不信于民者,则不可使任大官。”

庸医速报,谄媚豪门,意在虚誉;良医道精,有一说一,身后名传。世间最难者,开诚相见,最易者,阿谀奉承。“开诚相见,只要有百分之一的虚假,马上就会出现不和谐,麻烦就会随之而来;阿谀奉承,哪怕从头至尾都是虚假,但令人感到高兴,听起来舒服,哪怕觉得肉麻。”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中的这段话,直点人性之弱穴。

人病有多少,国疾便几许,足见苦况人生之为难,乱麻治国之不易。丈夫一生有二志,兼济独善难得并,事不避难,义不逃责欲阐己见,恶会其面,遂韬光用寓言,姑以婉劝寓言者,穿衣显瘦,脱衣有肉,不卑不亢,进退自如,实士人之蜗角。“护国娘娘”赛金花“国家是人人的国家,救国是人人的本分”的话,朗朗上口,老妪能解,恐过文士之千言。

人有病,天知否?国有疾,君知否?韩愈《医说》则直躬行通,将治病与治国并述:“善医者,不视人之瘠肥,察其脉之病否而已矣;善计天下者,不视天下之安危,察其纪纲之理乱而已矣。天下者,人也;安危者,肥瘠也;纪纲者,脉也。脉不病,虽瘠不害;脉病而肥者,死矣。通于此说者,其知所以为天下乎!”宋臣吕诲上神宗疏云:“臣本无宿疾,偶值医者用术乖方,殊不知脉候有虚实,阴阳有逆顺,治疗有标本,用药有先后,妄投汤剂,率意任情,差之指下,祸延四肢,寝危心腹,虽以身疾喻朝政,深切医之弊也,业医者可不为之戒哉!”

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医国者,分良相庸相,医人者,分良师庸师,医病者,分良医庸医。就医病之医而论,明人徐春甫《古今医传》又为之细分:“精于医者曰明医,善于医者曰良医,寿君保相曰国医,粗工昧理曰庸医,击鼓舞趋,祈攘疾病曰巫医。”三折肱始为良医,扁鹊、华佗、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之类;百步穿杨始名善射,盖指良相也,管仲、乐毅、诸葛亮、房玄龄、司马光之属。良医者,功同良相,所用丸散膏丹、参苓姜桂之药;良相者,邦之良医,所施经世济民、崇德扬善之策。大丈夫不为良相,愿为良医,为良医,杏林橘井,为良相,国泰民安。

    灵丹者,开心大笑,妙药者,睡个好觉。治病如此,治国迥异。所谓大医者,非医术高明所指,医国之人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记忆若不老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