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劫难——“世界遗产”之灾患档案

(2007-06-18 09:04:44)
     劫难——“世界遗产”之灾患档案
                                 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
    劫难——“世界遗产”之灾患档案
      巴姆古城是世界上现存最庞大的土坯建筑群
 
    巴姆,伊朗东南部的一座小城。2003年12月26日清晨,大地突如其来的抽搐让它几乎变成了废墟。在那一天之前,这座城市已经走过了2000多年的风风雨雨、荣辱兴衰。但这一次的打击几乎是毁灭性的,全城8万居民中有5万多人死于地震。在这次地震发生前,伊朗政府正在为将巴姆古城列为本国第五项世界遗产而努力。巴姆城虽然不在世界遗产名录中,但它确实是一个著名的文化遗址。
巴姆古城堡是世界上现存最庞大的土坯建筑群,所采用的建筑材料不用石头,而是完全用伊朗大沙漠特有的红土建成的。
    它是当年的丝绸之路上,亚洲和欧洲通商的一个据点。这个古城包括一个千年的清真寺,还有拜火教的神庙,再就是巴姆的象征古城堡。来过巴姆的人,都不会忘记它独特的建筑与空气中若有似无的柑橘芳香,它是荒漠中的绿洲,一块迷人的翡翠。
    然而这座古老的城堡命运却在一瞬间遭到致命的毁灭,2000多年的历史风貌不复存在,巴姆城里的一切建筑都已难觅踪迹,只留下一片断壁残垣。椰枣树依然摇曳,但古城却已不再鲜活,那座承载着巴姆漫漫历史的古城堡化为了尘土。
 
  劫难——“世界遗产”之灾患档案
   
庞贝的露天竞技场
 
    无情的大自然,时常用不可抗拒的力量在人类历史上烙刻下无法磨灭的印记。公元79年,自然的无情之手又选中了一座繁华的罗马城市,作为新的祭品。
    伴随着维苏威火山惊天动地的剧烈喷发,庞贝城毁灭了。
    火山灰和火山石从天而降,堆积了三四米高,掩埋了整座庞贝城。从此,庞贝逐渐消失了,直到18世纪末,因为一个偶然的发现,沉睡已久的庞贝才重见天日。它向人们展示了一个正处于欣欣向荣发展时期的罗马城市。它给人印象深刻的是城市的格局,街道很直,各种各样形式的住宅,还有众多的公众建筑,如体育场、神庙和巨大的圆形露天竞技场。公用浴室建在道路两旁,成为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其中斯塔比伊浴室最大,配备齐全,装饰豪华。从发掘出土的文物中,人们依旧能感受到庞贝人生活的富足与华贵。
    据考证,当年8月25日凌晨1点:火山爆发引起的火山云烟和火山灰已笼罩了整个城市,火山热浪横扫全城,热浪温度高达摄氏475度。它在几秒钟之间就已扼杀了生命的呼吸。凌晨1点到6点:灾难到处发生。7点:致命的火山喷发气体杀死了残存的最后一些生命,尸骸横七竖八地遍布于野。8点:庞贝城已经是一片死寂了。
在庞贝城考古中出土的一只银质饮杯上刻着这样的话:“尽情享受生活吧,明天是捉摸不定的”。不幸而言中,这句话成了一段灾难史的悲剧注脚。
    1997年它被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
    
   劫难——“世界遗产”之灾患档案
     美丽的威尼斯水城
   
    威尼斯,著名的“水城”。1987年,威尼斯及其环礁湖一起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威尼斯是什么?是大海,是水城,是贡多拉小舟,是圣马可广场,是圣马可大教堂,是广场上的鸽子,是总督宫,是狂欢节,是假面具,是莎士比亚戏剧《威尼斯商人》故事的发生地……但所有这些绚丽的色彩都无法挽救它今天面对的危局。
这个城市确实面临诸多困难,它建在水上,水对城市有很强的侵蚀作用,威尼斯的水更是有盐分的海水。不仅如此,因为年代十分久远,威尼斯的很多建筑已经面目全非。开裂的大门,腐烂的铁皮,摇摇欲坠的景观阳台,使整个城市显得分外苍凉。难怪有人形容:“威尼斯正在死去。”
    威尼斯还面临着更为严重的问题。1966年11月,威尼斯发生一场大洪灾,城内水位比平常升高1米。在那以后,水灾不断降临威尼斯。而威尼斯下沉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却是来自人类自身。二战后,人们大量开采地下水,这种行为虽然后来被禁止,但恶果已不可挽回。
    从1996年至今,威尼斯人口从12.7万人迅速减少到6.5万人。如果人们不能成功解决这步步紧逼的“水危机”,“威尼斯小艇”也将随着这座城市一起消失在历史的记忆中。 
   
 
     劫难——“世界遗产”之灾患档案
      位于中国甘肃省西南部的敦煌莫高窟
   
    与水城威尼斯同样面临时间侵蚀的另一个遗产地,在中国甘肃省西南部,闻名世界的敦煌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丝绸之路”的交通枢纽,东西方文明戏剧性的交汇处。莫高窟是敦煌石窟群体的代表窟群,它凿建于今天敦煌市东南25公里鸣沙山的断崖上。1987年,莫高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世界遗产委员会这样评价它:“莫高窟,以其雕像和壁画闻名于世,展示了延续千年的佛教艺术。”
    但地处沙漠的敦煌,一直受到风沙侵蚀,自然对它的缓慢破坏每一天都在继续,敦煌莫高窟正在一天天老去。
    今天,这里正在进行着一场人类与时间的抗争。多年来,共有3000多平方米濒危壁画和百余身彩塑在这里起死回生。人们还在莫高窟顶建起沙生植物带等3道防沙屏障保护它。如今,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帮助下,敦煌莫高窟的管理者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成像技术对这里实施保护,一个全新的数字敦煌由此诞生了。
    目前共有35处遗产地被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其中有18处是自然遗产。事实上,人类对自然的破坏,比大自然拥有的破坏力要大得多。从过度的旅游开发到偷猎盗伐,从气候变化到物种入侵……
    灾难,始终伴随着人类的脚步如影随形。在第一批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的12处遗址中,美国的黄石公园、埃塞俄比亚的西蒙国家公园和厄瓜多尔的加拉帕戈斯国家公园这些一流的自然遗产,都一直面临着一系列来自人类的威胁。
    属于人类自己的世界遗产,人类共有的财富,穿越时间流传至今。当我们面对记录下了地球生命的历史,面对祖先的智慧与信仰时,我们必须扪心自问:人类应当怎样小心翼翼保护属于自己的珍贵遗产?
    未来,任重而道远。
                              (摘自《青年文摘·上半月刊》2007年第5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