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迷人的欧洲“第二首都”

标签:
旅游育儿斯特拉斯堡阿尔萨斯 |
分类: 欧洲 |
提起欧洲首都人们会立刻想到布鲁塞尔,但谈起欧洲另一个首都,恐怕不少人都没听说过。
斯特拉斯堡(Strasbourg),从名字来看很不法国。说它是最不“法国”的法国大城市,也没有多少异议吧。欧盟的许多重要机构设在这里,让我感觉斯特拉斯堡甚至比巴黎还要国际化。在火车站碰到的普通职员也能讲流利的英语,还很友善,这在巴黎可难得遇见。所以去年的欧游之后,乐乐说长大后想在斯特拉斯堡工作。
这座城市是法国大东部大区的首府,与德国的巴登-符腾堡州隔莱茵河相望。它与德国的距离是如此的近,不夸张地说从市中心出发步行都能穿越国界了。斯特拉斯堡的历史如同整个阿尔萨斯一样错综复杂,主权曾由法德两国交替拥有,德语法语轮流成为这里的主流语言,也见证了新教天主教势力的此消彼长。二战结束,这座因英美轰炸遭到严重破坏的城市,又重新归于法国。
今天的斯特拉斯堡,文化建筑和美食都保留了它法德交汇之地的特点,是一座很有魅力的城市。漫步街头,耳边不时飘来游客的响亮德语,真会让人疑惑是否来到了德国。可能正因为它是两种文化的交融之地,地理上又处于西欧的中心地带,才会被选为欧洲的第二首都吧。
斯特拉斯堡的历史中心位于伊尔河两条支流环绕的大岛,这里保留中世纪以来的大量精美建筑,早于1988年就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这也是首次有一个城市的整个市中心区域获此荣誉。
我们订的公寓就在大岛里,距离迷人的小法兰西只是咫尺之遥。当我们拖着行李走入公寓所在的小巷,房东已经坐在路边等我们了。她热情详细的介绍了公寓和周边的情况。我们的公寓居然还是一间单层小房(小时候我们称为平房那种),室外还有个专属的迷你花园可以坐在那里喝咖啡吃早餐。房间内部的结构挺古朴,从花园望出去古老的塔楼有几百年历史。在香港我们都住在几十层高的公寓里,现在住上这样接地气的房子真是幸福感十足。
接受房东的建议,我们首先来到建于17世纪的沃邦拦河坝(Vauban
Dam)顶层的观景平台。拦河坝本身也是历史遗迹,从平台向东望去四座塔楼以及连接它们的廊桥尽收眼底,后面是可爱的小法兰西(Petitie
France),
不远处大教堂的尖顶是老城最引人注目的建筑。河面水平如镜,中世纪的塔楼和长桥高树倒映水中,宛如一幅中世纪的风景长卷。
本来预定了傍晚的游船,看看距开船还有一些时间,我又忍不住带乐乐去对面的廊桥上走了一趟。这么美的风景这么好的天气,让人舍不得离开。
在这里走走看看,时间过得很快。一看快到我们乘船的时间了,我带着乐乐赶紧往游船码头走。没想到手机地图上显示的距离不远,走起来还挺花时间,我高估了自己的速度。一手拿着房东给的纸地图一手拿着手机对照,越心急头越大,到了游船码头附近我很白痴地走错了路,生生的错过了码头错过了时间。
游船是定期开的,网上预订的票显示错过预订的时间就没有后补。我跑到附近游船售票处试着沟通一下无果,只得悻悻离开。回想起来无论国内国外我曾经多次有险些错过火车飞机的经历,有两次我们已经误了办理登机手续的时间但幸好飞机也晚点,所以最终还能顺利登机。可惜这次在斯特拉斯堡的小河沟里“翻了船”,还好船票不贵,损失不大。不过经此教训,之后赶飞机火车我都会预留充裕时间。
不能下河乘船,就登高望远吧。我们来到斯特拉斯堡最引人注目的建筑,圣母主教座堂。这座主教座堂历史悠久,于12世纪开始建造,汇集多位建筑师的心血,高达142米,于1647
to 1874 年间是世界最高的建筑,在今天依然是世界排名第六高的教堂。
教堂西面是高耸的哥特风格,精致繁复的外墙装饰十分震撼。维克多雨果将其形容为“伟大而精致的奇迹”,歌德将其描述为“庄严高耸、广袤的上帝之树”。虽然看过不少著名的哥特大教堂,但穿过狭窄的小巷,面前出现恢宏的大教堂时,仍然被震撼到。
由于斯特拉斯堡的特殊位置和历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这座大教堂被法德两国都赋予象征意义。希特勒想把它改为“德国人民的国家圣殿”,而一位著名的法国将军则发誓,只有在“我们(旗帜)美丽的颜色”重新飘扬在斯特拉斯堡大教堂上方,他才会放下武器。
为了避免炮火的破坏,教堂的彩窗在二战期间被拆卸下来,装入74个箱子,藏在海尔布隆附近的盐矿里,在战后才由美军归还。这些精美的中世纪彩窗因此幸免于残酷的轰炸,也真是一件幸事。斯特拉斯堡以及阿尔萨斯经历几百年的战火,也终于迎来长久的和平。
除了彩窗,教堂内还有不少其他艺术珍品。
这是德国石匠Hans Hammer于1486年雕刻完工的讲坛,看细节真是精美极了。
教堂内最引人注目的珍宝便是这18米高的天文钟,属于世界上最大的天文钟之一。外观设计就够让人眼花缭乱了,细看各个指针更是复杂得让我头晕目眩。这座天文钟建造于1838–1843年,据介绍它的天文计算部分可以做到十分精确,能计算闰年,Easter
(耶稣复活日)和春分秋分。不过像我们一样的一般游客也搞不懂天文钟后面极其精巧而复杂的构造,只能赞叹一番它华丽的外表。
就像布拉格天文钟的传说一样,据说这座钟的建造者在之后眼睛被刺瞎,以防他再为其他地方设计天文钟。希望只是传说而已。
拾阶而上,我们登上教堂顶部的观景平台。夕阳西下,俯瞰老城,满城赭红色的屋顶色彩浓重宛如油画。斯特拉斯堡坐落在两道山脉之间,远眺西边的孚日山脉和东边的黑林山,视野十分开阔。
远眺黑森林地区山势起伏,很是向往。想起了九年前在它东边和它擦肩而过,而这次来到它的西面,还是无缘前往。希望以后能带乐乐专程去黑森林,看看布谷鸟钟再多吃几块黑森林蛋糕。
虽然错过游船,但登高望远,再在老城里走走逛逛,也一扫误了船的郁闷。之后看到不少游船的船舱还是密封的,倒是打消了再买张船票坐船的念头。
教堂对面的罗昂宫是典型的法国巴洛克建筑,和教堂的哥特风格形成强烈的对比。它的设计与落成也标志着席卷中欧的三十年战争之后,罗马天主教又重新主导斯特拉斯堡的宗教信仰。
在1742年落成之后,这座宫殿曾招待过数位法国国王及王后:路易十四、玛丽安托瓦内特、拿破仑与约瑟芬......
如今罗昂宫归斯特拉斯堡市所有,变成了博物馆。
房东告诉我们晚上在教堂广场还有灯光音乐秀,所以吃过晚饭后,我们又回到教堂广场。夏季游客真多,教堂广场上很快坐满了人。广场边上还站着全副武装的警察,但却没有任何安检措施。这么多人聚集在一起,真让人有点担心呢。
音乐缓缓飘来,灯光一闪一闪,美轮美奂的大教堂,变成了巨大的画布,任由色彩在它身上挥洒。在暗夜里,大教堂发出璀璨的光彩,与美妙的音乐完美结合在一起。我想起多年前在渥太华议会大厦前看到的灯光秀,那时只有我一人欣赏,很高兴这次能带着乐乐一起观赏,希望她能记住这个夏日的美好夜晚。
大教堂的灯光秀结束,我们沿着伊尔河畔漫步回去。沿河的许多房屋,也被灯光映上美丽的图案。就这样一路慢慢的欣赏着夜景走回去,想不到夜晚的斯特拉斯堡是这样的多彩。
第二天早晨,在小花园里吃完早餐,我们来到了不远处的小法兰西。
出来的早,街上行人寥寥,十分宁静,仿佛老城由我们独享。河面水平无波,宛如镜子倒映出黑白相间的半木架结构建筑,处处都像是画。这里不像科尔马那样多彩,房屋的颜色比较淡雅,又是另一种美。
有水的地方就是灵动。小法兰西河道纵横,无风水面琉璃滑,处处皆是美景。
无论是艳阳高照,还是华灯初上,这片斯特拉斯堡的“小威尼斯”,让人永远也看不够。
看到招贴上新圣彼得教堂在晚上八点有免费音乐会,我们也赶过去听。本以为是管风琴之类的教堂音乐,却是风格活泼节奏明快的三重奏,很有点民间风格。音乐会散场,沿河漫步,又被这里的夜景吸引了。
斯特拉斯堡虽然规模不大(按中国标准),但一切大城市拥有的这里也应有尽有:购物、美食、博物馆、音乐厅,还有处处的美景相伴。难怪乐乐对斯特拉斯堡念念不忘,很想长大后来这里工作呢。
写完斯特拉斯堡这一篇,加上上一篇阿尔萨斯的童话村庄,算是给我们在阿尔萨斯的四天做了个记录。阿尔萨斯是法国很独特的一片区域,不仅风景美丽,文化建筑上也丰富多彩。而斯特拉斯堡与科尔马以及周围村庄相比,也各有各的特色。至今回想起来,还是让我念念不忘的地方。
2019.8.1-2
前一篇:【法国】走进阿尔萨斯的童话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