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圆的认识》观课评课
(2011-08-19 00:28:27)
标签:
杂谈 |
分类: 同伴课堂 |
观课记录表
授课时间 |
10月23日上午第1节 |
班级 |
六丁 |
||
授课教师 |
冯老师 |
课时 |
1课时 |
||
课题 |
圆的认识 |
观课教师 |
李雪梅 |
||
教学过程 |
评注 |
||||
一.组教 展示一些圆形的实物或者挂图。 出示图形:梯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 出示课题: 圆 圆与原来学过的图形有什么区别呢? 1、角 二、复检 1、要求学生说出日常生活中认识的圆的物体。 风扇、手镯、钟面、硬币 2、让学生用手中的一个圆的物体画一个圆。如硬币,然后再剪下来。 三、新授 1、要求学生阅读课本p55~p57页的内容。 2.讲解圆的各部分名称及表示的字母。 提问:把一个圆分成两半,你有什么办法呢? 师演示对折,有一条折痕,再对折,打开。 圆心:圆的中心点,一般用字母o表示。 半径:连接圆心和圆周上任意一点的线段。r (1)在你剪下的圆中标出圆心,画出半径。 直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周上的线段。D 同一圆上直径是半径的两倍。 同圆中有无数条直径,有无数条半径。同一圆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半径是直径的二分之一,直径是半径的2倍。 3.教师示范圆的画法。 圆的画法: (1) (3)圆规旋转一周 教师:演示怎么画圆,同时实物展示台显示教师的画法。 学生:利用圆规在书上学着画圆。(半径3厘米) A、标出圆心 B、画出直径 4.电脑演示以上所有学习的内容。 D、r、…… |
出示课题后,可以出示一个圆形平面图再比较。 可以组织学生自己看书后,交流一下他们从书中知道了什么? 教师演示折圆时,要求是先对折,再打开,再换个方向对折,再打开,如此重复。 学生画圆时及时巡视检查,发现问题后及时纠正。 建议电脑上显示的内容是边学习边出示。 |
||||
教 学 主 要 优 点 |
1.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引导学生先复习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使学生明确以前学过的图形都是由线段围成的。出示课题后,让学生想象圆与以前学过的图形有什么不同,突出圆与其他图形本质的区别是由一条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 2.教师课堂教学的层次结构还是比较清晰,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圆形物体,接着用圆形的实物画出圆形,通过折纸的操作活动,进一步认识圆心、直径和半径,教学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教学画圆的过程能够进行很好的示范,让学生明确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学生在练习画圆时,能够做到巡视指导,有问题及时发现及时纠正。 4.教师在指导学生画圆时,能够有效地说明圆的大小由圆的半径决定,圆心的位置决定所画圆的位置。用借住实物展示台演示学生的各种画圆的姿势,找出不足,引导学生改正。 |
||||
教 学 建议 |
1.建议教师让学生看书后,自己操作如何去折?反复几次后,引导学生发现了什么?从而引出圆心与直径的概念。 2.教师的电脑显示最好与教学同步,做到边学习,边出示。 3.课堂教学的引入可以再新颖一些,可以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与圆形拼组成一个漂亮的组合图形,让学生从中找找哪些图形是我们学过的,并且明确圆与它们有什么区别。 4.再创设一个有意义的教学情境,在上述图形的中心放一个框,让学生站在上述图形的边上向框中掷沙包,你认为选择哪个图形更合理呢? 借住学生的生活经验,体会只有站在圆上,每人掷沙包到框中的距离都相等。从而揭示课题开始学习。 5.教师示范找直径这条折痕时,是对折后再打开,再对折,再打开,不是连续对折。 6.本节课缺少了概念方面的练习,教师课堂上时间分配时要考虑到学生应该有一定的概念性的口述练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