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ShirMay__Lee
ShirMay__Lee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545
  • 关注人气:3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年级《认识时钟》观课评课

(2011-08-17 06:01:45)
标签:

杂谈

分类: 同伴课堂

观课记录表

授课时间

5月11日

班级

小一恒

授课教师

麦老师

课时

1课时

课题

认识时钟

观课教师

李雪梅

教学过程

评注

一.导入新课。

猜谜语引出时间概念,揭示课题《认识时钟》

二.新授。

  1. 教师给每个学生发一个学具钟,如下图:

http://s3/small/4bb4210cgaaa688652882&690

2.观察钟面,回答问题:

(1)数一数,钟面上有多少个大格?有多少个数字?

(2)钟面上还有什么呢?哪个是时钟?哪个是分针?

(3)认识时针、分针等。

    课件演示  出示钟面上的三根针

 时针   分针   秒针(说明秒针用得少),本节课不研究秒针。

课件上黄色代表时针,黑色代表是分针,红色的是秒针。

(4)观察课件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的转动。

提问:a、分针走了一圈,时针走了多少?

      b、引导学生观察钟面数一数:1个大格有多少个小格?

使学生明白:分针走一圈是60个小格,分针走一个小格是1分钟,也就是走一圈是60分钟,时针正好走了1个大格,也就是1时,所以1时=60分钟。

(5)在钟面上数的时候,一格一格数比较麻烦,有没有更简单的数法?

  生:5个5个一数,教师示范数到15,学生自己在学具钟上边数边完成填空。

(6)教师出示结语:

※钟面上有12个大格,12个数字,较长的是分钟,较短的是     时针,每一个大格分成5个小格,一共有60个小格。

※1个小格=1分钟,5个小格=5分钟  60个 =60分钟……

60小格=60分钟  60分钟=1小时,分针走了一圈,时针走了一个大格,也就是1小时。

3.观察钟面,读、写认识。

教师演示课件,用鼠标拨出下列的时刻,分别让学生辨认是几时几分?

4.黑板上出示学具钟面,由学生上来写出是几时几分。

   10时35分   5时45分  3时5分

5.教师提前访问学生一整天的活动时间,然后把它制成了“一天时间表”,让学生一起看,一起学习时间,让学生体会具体化和生活化。

起床:7时整          上学:7时45分

早读:8时20分       小息:10时40分

午餐:12时50分

变式练习:

给出情境和时刻,让学生在钟面上拨出来。

  放学:4时20分   做功课和温习   6时10分  等等。

6.完成书上的练习第82页。

http://s7/small/4bb4210cgaaa68a3bcee6&690

谜语导入 自然准确,学生比较有兴趣。

 

 

 

 

 

 

 

分针和时针的认识应该是旧知。

 

 

 

 

 

 

 

 

 

 

 

 

 

 

 

 

 

借住一天的时间表来学习非常好。

1.课前的导入利用谜语引进,比较符合低年级的学习特点,学生比较干兴趣,能够很快的进入学习状态。

2.教师能够引导学生观察钟面,明确钟面上的60个小格,12个大格,钟面上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个大格。教师的指向性明确,也能够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引导学生5格5格一数,利用学具种进行多种综合活动,让学生在有序的课堂进行有意义上的活动,学具钟利用率较高。如利用学具钟复习时针、分针,在学具钟的上数一数有多少个小格,并填出数据,在学具中上拨出某个时刻等。

3.利用学生一天的生活表进一步巩固对几时几分的认识,这一点非常好,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而且能够变换不同的形式进行练习,设计精心巧妙。

建议

1.建议谜语的出示利用课件打出谜面,让学生猜测更好,复习导入后,可以适当先复习一下以前学过的认识整时和几时半,从而再进一步复习一下时针和分针的概念。

2.建议突出时针的辨认方法,可以采取辨认的方式,出示一个时刻,有两位学生有不同的写法,帮他们评一评哪个正确,从而进一步指出,辨认几时的时候,时针在几到几之间,时针过了几,通常就是几时。

3.课堂上的教学结语的出示,建议在学生交流的时刻边讨论边出示,体现学习的同步性。课堂上教学可以充分的利用学具进一步揭示1时=60分的过程,感觉这个方面的认识稍微弱一点。

4.对几时几分的写法可以教学简便写法,因为学生可以在旧知的基础上直接迁移,应该不是太大的难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