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

(2021-12-31 08:06:47)
标签:

有效阅读

购书清单

读书笔记

剪报

分类: 读书笔记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


   “无论手机里保存了多少书,书里的内容都不会存在脑子里……这些内容既不能融入你的身心,也不能变成你的无形财富。”


    的确,时间宝贵,大量的时间读了大量的书,可是,却往往记不住太多。这是读书人普遍存在的烦恼。这本书就是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的。


    书读得我一边佩服一边笑,佩服日本人的认真,也笑他的啰嗦。当然,更感愉快,他的很多方法都是我长期在用的,他的总结坚定了我要继续这种方法,而且,他的方法要远比我要详尽,细致,非常值得借鉴。

 

    按照他的总结,其实书里就说了三个问题:要买什么书;要注意哪书中的哪个部分;想到了什么。


    关于买什么书,他介绍了购书清单。买书的愿望从哪里来?在书上看到,作者提到一个另一个作者,另一本书,报上,公众号,书评里提到,从知道,憧憬,买,有个过程,这其实就是清单的出现过程。但是,我从没有列过清单。


    这个清单其实非常必要。首先它会制止我们冲动购书,我们现在虽然很少到书店去,但是,打开购书网站,很容易兴致大增,呼噜呼噜往购物车里装,尤其遇到打折季,更是兴奋起来没完。


    而如果有了事先写好的购书清单,对比下原来的存书,同期购买的书,都会有个更好更清晰的规划,避免盲目。


    他还提到这个清单有助于了解自己的读书需求。也很有道理,读书人一般都是随心所欲,对自己读书种类、方向等问题并不是很留意,而列清单会有利于了解自己。总之,百利无害。

 

    他直接的建议就是把平时听到,看到,想到的书的信息随手记在一个本子上,比如,读报纸杂志时觉得不错的主题,自己感兴趣的研究者,专家,让自己印象深刻的台词,别人推荐的书名。


   “不放走任何与读书相关的信息。”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

    要注意书里的哪个部分,想到了什么,都是和读书笔记有关,这也是他本书的中心内容。笔记的主要方法是摘抄加评论,这是我常用的方法,也因此可以充分地评说。

 

    摘抄是我少年时代就保留的习惯,电脑如此普及,这个方法我也没有废弃。作者认为,摘抄会加深印象,我也有感觉,用电脑打字摘抄没有抄写印象深,还有个缺点,打下来的存在电脑里,很少会看,除非打印出来。

 

    一边摘抄重要的段落,字句,一边把评论感想写在一边。作者把它比喻成“葱鲔式火锅式读书。”只要是自己的心声,就有意义。也可以整理自己的想法。

 

   “即使感觉自己没什么可写,也要先拿起笔来写写,说不定就有惊喜在等着你。”


    这一点就是作家们常说的“在写中写”,因为在动笔写作之后,人通常进入了一个积极思维的状态,思维的源头有时会被打开,会有很多原来没有想到的想法涌出来,所以说,“开笔有益。


    我有时回头看摘抄旁边的评论,甚至很吃惊,不相信是自己写的,说明这种书写有时会超越人的思维,有突发性,而且,如果不及时记录,真的容易遗忘。

 

    写评论也是一个输出的过程,所有的知识,都是在输出的时候印象深,因为要表达自己的想法,要调查出处,资料,所以,反复地输出,对自己也是极好的输入。

 

    总结起来就是加深理解,消化,产生新的想法和创意,将一本书收获达到最大化。

 

    另外,日本有个作家井上厦把自己的疑问集中写到一个大号的笔记本上,写好页码和出处,这个办法真是不错。


    我读书时对疑问只是划了个问号而已,写读书笔记时,因为没有得到解决,又无法呈现给他人,这样,疑问就真的只是疑问而已。把疑问集中摘抄,可以让自己有机会多思考,也可以和书友们一起讨论,都比躺在书里的问号旁边要好得多。

 

    我最感兴趣、也感觉最新奇的就是作者如何把笔记做出更多花样:


    除了常规的抄写,他建议可以用随身的便利贴抄写,过后贴在笔记上,因为笔记不可能随时带在身上,这样会让做笔记坚持下去;

 

    剪报式。作者建议把书腰,信息卡片,书签,书的宣传广告单等,都贴在笔记上。书的腰封以前在我看来是最无用的,所以,通常都扔掉,书签也都闲着,书单也是鸡肋,留之无用,弃之可惜。


    现在想想,一个只有自己手抄字迹的笔记是多么单调,如果把这些“废物”当作装饰,是件多么美妙的事情,而且,无论从视觉上,还是情感上,我们都会对这个笔记本增添更多感情。


    找到了我以前存的书签,腰封,把包装纸上的敦煌小花剪下来贴到了笔记本上,把黄永玉手绘的明信片贴到了他写的《八年》的笔记里……


   想起了久违了剪报本,我过去一直喜欢剪报,说不清那里有什么。发皱的被抚平,平凡的变隆重,一种简朴,一种清新,一种勤勉,一种自足的苦心经营。那种乐趣,是如今的无纸年代无法领略的。如今有机会用剪报来装点读书笔记,实在是桩雅事。

 

    一个写满了精华的,自己亲手装饰的,贴满了有关书籍信息的笔记本,不是一个书的文化节吗?这样的一个笔记,没有人会不喜欢携带和翻阅,那么,每一次翻阅,不都是和自己看过的书的一次极好的交流吗?

 

    作者提倡经常把笔记本带在身边。我也有体验,如果去做一件枯燥的事情,有时就想带笔记出门,因为笔记上都是精彩的内容,是很多本书里的精华。我的好友和妹妹甚至朝我借过笔记,都是为了要这种愉快。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


     更多的花样还有:把笔记复印下来一份,放到书里,把重点段落篇章复印下来,贴到笔记本上;在笔记上做好目录,在笔记上写好自己的版权页:何时购书,何时阅读完毕,何时笔记完毕。


    总之,用各种方法把自己的笔记变得丰富,可爱,让你自己更愿意回顾这本笔记,也就是再次回味这本书。

 

    他也提到过,制作笔记时要注意日后重读,我也有同感,如果笔记的字迹不好,自己都不愿回看,所以,写一手好字真是非常重要。


    练字不是短时间能做到的,所以,不是我们今天说的重点。重点就是把笔记做得丰富多彩,好看,让自己对这个笔记有感情,常常回看。

 

    如果你觉得意犹未尽,就来学学他的阅读,一遍觉得好的,折一个角,再读仍觉得好,再折一个角,两遍仍然觉得好,就开始摘抄,准备三个书签,放到这三个地方通读,重读,标识。

 

    好了,这就是这本书的基本内容,如果你不想买这本书,从我的总结里也可是收获至少这本书的百分之八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