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往唐招提寺之路》,东山魁夷。东山魁夷不但是位杰出的画家,文笔也非常好,尤为难能可贵的是,他有他自己的思想。
在对日本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问题(以美术史为例),他说,“日本是个地处远东的岛国,流入的民族和文化都不可能继续流动到别的国家,而在这里原封不动地滞留。”
“
这个拥有丰富常绿阔叶林的温暖的岛国,从涉猎采果时期起,就孕育出了与大自然紧密相结合的民族精神的基础,从大陆传入的水稻农耕文化,又使得他这种基础更为坚实。”
“飞鸟时期引入冷峻的北魏样式是一件幸事,是因为这种异质文化的刺激产生了巨大的作用,生发了紧张,打破了惰性,捕捉到了发生飞跃的可能。而且,由于当时大陆移居者所发挥的作用,摄取高度发达的外来文化就显得格外顺利。不过,一个民族的审美意识,总是要收到与生活相联系的自然环境的影响,并对时代——那个民族赖以生存的基础怀有一种乡愁。对异质文化的积极摄取与日本独特的钝化作用,产生了刺激和紧张。这就是日本美术史自飞鸟至今日的轮廓。”
“我们原本就是一个起源复杂的民族。即便存在着从大陆某地数批迁移而来的不同祖先,也已在这个狭长的岛国熔炉内被融合。无疑,这便是我们的祖先。我们大多数人都拥有‘内故乡’和‘外故乡’这两个心里故乡……”
“
从外界传入日本的文化,要更为激烈,严峻,更为宏大,深刻,也更具有普遍性,但是,一旦进入无尽头的青山周围而拥成的熔炉里,一切便只能改变原有的风貌。”
我没完全读懂,在他的基础上做了些设想。他说的岛国的文化不能继续流动而原封不动保存这一点我不是很认同,但是,岛国的确是一个重要原因,在旧时代,航海不是很发达的时候,大陆上的交流,流入与流出,比较岛国,都更容易,所以,大陆对于异域文化,没有岛国人珍稀,岛国人一是有着大陆移民的心理,二也是因为外来文化来之不易,所以,岛国人对外来文化更珍稀。
飞鸟时期引入北魏文化,生发了紧张,打破了惰性,这里我还没有太想明白,若按现在的画就是人不能完全在舒适区里,文化想来也是,若没有一点外界的力量,也会有惰性,而外来的截然不同的文化这时候会与原有的发生激烈的碰撞,斡旋,争执,退让……交流本身就是智慧,更容易诞生智慧,
所以,会形成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