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徒然草》
标签:
徒然草趣味恋世深情 |
分类: 读书笔记 |
书里有不少日本古代宫廷文化和佛理,读来有些隔阂,但是,还是很值得一读。
前面是周作人1925年写的序:“《徒然草》最大的价值可以说是它的趣味性,卷中虽有理知的议论,但决不是干枯冷酷的,如道学家的常态,根底里含有一种温润的情绪,随处用了趣味去观察社会的万物,所以在教训的文字上也富于诗的分子……”
周作人说得很对。这部书里最重要的就是“趣”。作者眼里总能看到趣味,他凡事都讲究这个“趣”。
“……初发的新叶与嫩枝,造出欣欣的生意,让人有清凉之感,于是有人说,这是人世间的情趣与人的恋世之心最为浓郁的时候。”
有遁世者说:“我在世上已经了无牵挂,只是时序的推移,还不能忘怀。”
“盛开的樱花和明朗的月色……不论是对阴雨而怀明月,还是垂帘幽居而不问春归何处,都是极有情趣的事。”
时令的转换,季节的抚慰,“四时佳兴”,都是“生之趣”,生活的趣味,生命的趣味。
“住所要舒适自在,虽说浮生如逆旅,也不妨有盎然的意趣……日常器物的措置,也一定有一丝古朴之趣,没有一丝造作。”
“把什么都弄得整齐划一,是无聊人才做的事。就要参差残缺才好……没有完成的东西,保持其没有完成的样子,不仅别具趣味,还有意犹未尽之妙,‘建造皇宫时必定会留下若干未完成的地方。先贤所著内外典籍中,也有不完好残章断文…’。”
这些是雅趣。有雅兴才有雅趣。这个雅由恬淡,真性情组成,也有智慧——尊重事物的异端,有更包容的眼光和全面的眼界,不拘泥于一个标准,才有了更多的“趣”。
虽说书中还有很多其他内容,但是,这个“趣”占主导。掩卷思考,我泱泱大国,典籍汗牛充栋,但是,基本都是家国天下,江山社稷,个体生命的这个“趣”提及得实在不多见(其实,也不少,古诗里还是很多的)。《世说新语》里有,周作人有,丰子恺有,《红楼梦》里贾母谈“软烟罗”一段亦是,而对个体生命来说,这个趣,却是构成人生幸福最具体最微小的分子,是不能忽视的。
俞平伯评论丰子恺的作品:“一片片的落英,都含蓄着人间情味。”愿我们每个人的生命的每一个瞬间,都包含着人间的趣味。
《徒然草》一共243段,作者生前随手写在贴壁上和经卷抄本后面,后人结集成书。
内容很丰富,四季风物,人生感悟,世间人事,大多有深意,有趣味。
但也有一些内容简短平平的段落,简述事件或常识,如图中两页,似乎很平淡很无聊,但我仍觉得读来有味。
“吴竹之叶细小,河竹之叶宽阔。御沟附近种的是河竹,仁寿殿一带所种则是吴竹。”
所谈及的是微不足道很小很细的事情,但没有一丝懈怠和傲慢,即使简约,也是工整的,语气是和谈大事一样的从容和平静,所以,反而可见他对内容,对“生之趣”的温爱与深情。
娓娓道来里原来是深情。
《徒然草》一O三段。
看得我颇有些感慨。航海不发达的古代,中国几乎可以称为是内陆国,无论是政治斗争,还是战乱,逃亡海外几乎是很渺茫的事情,但是,忠守祖先,东渡成功,心里松了口气。
世居丹波,以医术著称,说明他们成功地融进了日本社会,生存了下来,尽管同仁们取消他“唐瓶子”,也意味着一种平等和相融,虽然也带着点异族的隔阂和偏见,但并无大碍,仍有一种同仁间的欢快和友爱。
想想人类历史,不知发生过多少迁徙,饥荒,战乱,政令,尽管民族地域差距极大,文化存存在着极大的隔阂,但是,生存第一,尽管也许长时间还有某种自身文化的保留,但最终也无声无息,浑然一体。想起来真有些凄恻和惘然,但是,也有一种安定与安适。人就是这样吧,处处存在,生生不息。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