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乐观与悲观,对我们每个人来说,犹如日与月,夜与昼一般,毫不陌生。乐观为什么好?悲观是不是一无处是?乐观可不可以学习?被称为积极心理学之父的马丁.塞里格曼在《活出乐观的自己》一书中,对这些问题都做了详尽的解读。
我们都知道乐观好,但乐观究竟怎么好?这本书用很多实验证明了乐观更健康,乐观的孩子成绩好,乐观造就赛场冠军;也很独到地发现:有些职业需要人的乐观:保险推销员,经纪人…(压力大,失败率高,需要从业人员有自主性,坚持性,敢于做梦)…而且,对悲观性格也有了新的认识,悲观并非一无处是:悲观者(非极端)对事物精准程度的把握其实高于乐观者,有些职业需要人轻度悲观:企业管理,人事管理,技术成本估算,法律…
乐观为什么好?首先就是有利于事情的成功。乐观者虽有一定程度的盲目,但他的乐观积极促进了这件事情与目标的差距。如果青春期之前,儿童期末期能学会,这些孩子会终生受益。
“乐观显然在进化中有自己的作用……人类在进化中生存下来是因为人类对真实的世界有着乐观的幻觉,相信现实会变得比它原来更好的希望驱使着人类去超越自己,去发挥潜能。”
我觉得不妨这样来诠释:人生本质是悲剧性的,人生,总是从无到有,又从有到无,生
命总是从丰美走向凋零,个体总敌不过群体的力量,人在青春期有了自我的意识,也会觉悟到
自我与他人客观存在的差距。
这些其实是人类一个巨大的黑洞,是生命的死敌,人类是用否定它们,在积极快乐、相信自己永生,相信自己有无限潜能的过程中存活且逐渐进化的(离开从林去找野果的猿当时也不知自己后来成了人类),乐观使人健康是研究成果,也符合进化规律。
书中还告诉我们学习乐观的具体方法。“习得性乐观”是可以学习的,并不是反复说肯定自己的话,那不起真正作用。是在遇到困难挫折情绪低落时,改变思维方式。
重点是要会反驳自己的想法。四个途径可以使你的反驳更令人信服:证据(给否定自己的想法举证),其他可能性(找些特定的理由),暗示(告诉自己这并非灾难),用处(问自己现在这么想有用吗?)。
反复的练习,总之,避免对自己下永久性、普遍性的、最人格化的原因(我太笨,我总是错的等)。习得性乐观不像节食,很容易坚持。一旦养成了反驳消极的想法的习惯,你会觉得快乐了好多。
当然,最后作者告诉我们不应盲目的乐观,而应是弹性的乐观。我的理解是:遇到具体的挫败和失败时可以多用这种反驳法,它会激励你坚持下去,发挥潜能;但是,在面对一项长远的事业的时候,还要保持理性和适度的悲观,比如,诺基亚在如日中天时过于乐观,没有看到本行业可能遇到的危机,从而导致破产。人在激情过后还应当有适当反思,这时候,悲观就起完美的补偿作用,犹如月与日,夜与昼之于我们的世界。总之,这是一本非常通俗易懂,对我们每个人都非常实用和有益的心理学读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