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彼得堡笔记(一)

标签:
圣彼得堡整洁雍容涅瓦河彼得大帝 |
分类: 见闻 |
无论老城还是新城,无论建筑本身有多暗淡,但是,所有的一楼的门市大多有宽阔明亮的玻璃窗,门上通常也有大大块玻璃和结实的木门把手——那是欢迎阳光和客人的明朗的门,整洁,明亮,洋派,又不奢华,是一种良好的趣味。


彼得大帝的青铜雕像很多,最佳的一座莫过于涅瓦河边,十二月党人广场的的那座了(普希金以此写过《青铜骑士》),彼得大帝骑着腾空的骏马,昂首眺望着前方……顺着他的视线,能看得见他最早发展圣彼得堡的彼得保罗要塞;海军部大楼,普希金写过的“海军部的尖塔多么明亮”,大楼后面飘着旗帜的就是造船厂,当年造好的船就从这里入涅瓦河和芬兰湾,波罗的海;还有当年最早的灯塔,最早的海军部大楼……彼得大帝当年规划的圣彼得堡的一切的源头都在这里。
这是俄罗斯走向欧洲的窗口,也是整个亚洲大陆及其它所代表的农业文明通往欧洲和海洋文明的桥头堡。彼得大帝的飞跃,是农业文明勇敢地于海洋文明交流的飞跃……
桅杆,缆绳,灯塔,海关,对于农业文明来说,都是不同凡响的。我们的身体里,很多人都还有这农业文明的基因:万事不求人,不喜欢和陌生人说话,喜欢典雅的图案,舒缓的音乐……俄罗斯后来那群英璀璨的局面,都是彼得大帝改革之后出现的,一样的资源,一样的人民,向欧洲学习之后,真是不一样了。
涅瓦河很宽,河面上是错落的落满积雪的冰块,应该是封冻的季节,正好赶上了大风。它不是柔美的河流,却是身世不凡的河流:不久它就将奔腾进入波罗的海,走向欧洲……

天色暗了下来,涅瓦河边的车亮起了灯光,这种滨江的公路的感觉,很像上海外滩,所有的临近港口的城市,都有这种洋派的繁华吧。寒风刺骨,对着面前的景色,对我这样来自农业文明里小城市的孩子,总是有很多的压力和敬畏,敬畏他的陌生,它的繁华,它的富贵,它的高深,它的冷峻。总觉得这样的城市是不可驾驭的。有太多的富贵和文化是我的认知达不到的。我总是想起幼年听《卖火柴的小女孩》,小女孩站在橱窗外看着里面的烤鹅,那样寒冷的天气还穿着拖鞋……那种富贵逼人加上寒冷的一种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