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哥窟非常值得一游,但回来之后我却迟迟没有动笔,总觉得自己走马观花的游览得太匆忙,人家蒋勋一共来过14次吴哥,才最后写出《吴哥之美》,陈丹燕写一个地方,从来都是深度游。
后来觉得还是写写吧。一万人有一万人眼里的吴哥,来吴哥也有一万种的方式,作家有作家的深度游,我有我的观花游。重要的是,凡是感动过我的,凡是我认为美的,尽管并不深刻,但是我要用我喜欢的方式来记录生活,用来表达我对生活的礼赞,对岁月的致敬。
世上有深度的刻画,也有遥望,也有浮世绘,惊鸿一瞥,文无定法。)
大吴哥
简单地说,大吴哥是城市,小吴哥是寺庙。它们始建于12世纪,柬埔寨历史上最鼎盛的的真腊王朝时期,1431年,暹族入侵,屠城后发生瘟疫,暹族人弃城逃走,城池被废,柬埔寨的没有纸质的史书,这段历史也被人遗忘。直到19世纪法国人在丛林里发现了这个废墟。
想起来就感到一种神奇和悲怆。世上除了庞贝,由于火山爆发的原因,在某一天停止了它的历史,似乎还没有听到一座繁华的城市在某一天变成了一座空城,又被人遗忘。
在噩运到来之前,城市还在渥热的南亚的阳光里,正常地开始了他们的一天,棕榈在生长,稻米在飘香,午饭后人们慵懒欲睡,不知又要迎接哪个节日,四月抛球,五月迎接佛水,七月烧稻,九月压猎……
如果这是个故事,这是个大开大合的情节,这是梦,该是个噩梦,是个极为凶险的谶语。如果这时有个巫师告诉城中的人们,将有强盗把我们的城市占领,把我们杀光,然后,他们逃跑,这个城市从此成了一座空城,也许没有一个人会相信。
可是,一切都发生了,昨天还充满了欢乐的城市,一夜之间被血洗,尸体堆成了小山,然后,这些尸体的冤魂没有走,他们化成了疠气,瘴气,让这些异族的入侵者也都纷纷倒下,然后,他们仓皇而逃,将这座繁华美丽的城市成了一座空城。连同国王的宫殿,陵墓,寺庙,所有的精美都成了孤寂的废墟。
我们都知道,古城都是千百年的历史,都是人最后离开了城市,而城市一直都在。那些护城河,宫殿,寺庙,街巷,尽管变了模样,但千百年后,还都清晰可见。每个地方都有很多人的故事。比如北京,灯市口曾出土过很多瓷器的碎片,考古学家考证过,元代的时候,那里曾有很多饭庄。北京的牛街,一些回回人家,在那里住了二十几代,六七百年,什么都变了,可是如今,那条街还在,古老的礼拜寺还在。路过西二环的时候,常常要告诉客人,右边的天宁寺塔已经在那里伫立了1300多年,左边的花园曾是是金宫殿的遗址……虽说是人世短暂,来来往往,但是,有一座城池在哪里,对我们来说,总似乎有一点安慰。
蒙古民族的民歌里有那么多哀伤,我想,牧民虽说随着水草的长势迁徙,尽管他们也会记住哪座小山,哪个敖包,但是,还是留下的太少了,人走了之后,没有什么能使人感到他留下的痕迹,他几乎就是没有踪迹的。因此,他们有更多的怅然。
有城市在,有市井在,连走了的人都似乎有点安慰,他还记得这城池,这城市里有热闹,有欢歌,有烟火,有集市,有人间和温暖和欢乐,我们走了,和城市还在,茫茫宇宙间,我们尚能找到归处,心会好过一些。市井有俗气的含义,可市井也是人间的文化。有市井才谈得上文明,没有哪座城市像一座文博馆那样存在,都要有”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小楼昨夜听春雨,明朝深巷卖杏花"的俗世。
可一切都消失了,所有的人,往日悲欢,连同市井,全都不在了,都变得空落落的,我们还不知道,世上还有这种悲怆,还不习惯这种戛然而止。比被屠过的扬州还要惨,扬州也还有人,虽说孤寂,但是,还有诗人去,见到了“二十四桥明月夜,波声荡,冷月无声”的诗句。可吴哥是彻底的消失,彻底的被人遗忘。直到几百年过人们在丛林里发现了,如果不是中国的周达观在元代写下过的《真腊风土记》,记录了这个王朝的往昔,这个废墟就成了个不解之谜。
一种如梦如幻的虚无。
不过,在巴扬寺的最底部,有一圈的浮雕,雕出了当年这个城市人的生活。精美的,写意的,婆娑的大树,大象,丰腴而妖娆的女子,仔细看去,其实是去奔赴战争的场面,举着刀斧的队伍向前走,但是,却没有战争特有的杀机。有点写意,夸张,无论男女,都有一种热带的妖娆和妩媚,俏皮,一种漫画般的轻灵,也有飞鸟,鱼群,大象……丰富,饱满,仿佛在去赴一场华宴。总之,也是一幅《清明上河图》,只不过,是渥热的,欢乐的,有着十足的繁华和人间烟火气的南亚的国度。也许,就是因为这个喜爱欢乐和自在的民族,在幸福安稳里面失去了对外界的警醒,所以,导致了异族入侵后的覆灭。
看了这浮雕,我的心真正得到了安顿,知道了这知道了这废墟里的这繁华的来处。知道他们在人间也曾享受过繁华和欢乐。
大吴哥最有名的就是巴扬寺的“高棉的微笑”。巴扬寺是阇耶跋摩七世给自己造的陵寝寺院,49座尖塔上,一百多面都是他自己的微笑。但有一张最特别,导游说这一面的嘴角最上扬,就是著名的“高棉的微笑”。我也觉得这个微笑很美,比蒙娜丽莎的美,蒙娜丽莎还是笑得太含蓄,而这个微笑,是十分明朗的微笑。
是恬静,内心平和,安适,喜最有名悦,喜欢自己,也喜欢周遭;和谐,仿佛一切都是0.618的黄金分割逝的完美的恋情:每句没有说出的话都能懂得,每个朦胧的想法都能溅出均匀的水花儿,每一次争吵误会都变成了搅拌器,使被搅拌的糖浆更粘稠,更均匀,更甜蜜。
拍完照后觉得不满意,想再拍一张,但是,却再也找不到了,每一张的笑脸似乎都是,又似乎都不是,都没有这张笑得好。嘴角上扬并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我想做出来时都感到了肌肉的痉挛,因为我平时很少微笑。
真正的微笑,真的要有内心足够的喜悦和安适,也要有对外部世界的积极和热情,少一分都很难出现,
也许,这就是“高棉的微笑”珍贵的原因之一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