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吴哥其实是大吴哥城池里的一座印度教的寺庙。
它当然仍然是一座废墟,
但是,经过修缮后的废墟,没有了原来的破败狼藉,庙前都是修整好的草坪,所以,有时,不注意后面的话,只看草坪,棕榈树,还有一点西方大学的感觉。小吴哥的外观,很多地方变成了一种黑色,似乎不是沧桑,而是变成了废墟后的一种深深的凝重和坦然,自有一番庄严。
印度教认为宇宙的中心是山,而山的周围都是海,这也是非常丰富的浪漫的想象力了。印度教的寺庙修建时都遵循这个宗旨。重重叠叠,盘盘囷囷,用不高的山和石头造出了高山之巅。透过高不可攀的塔尖后的蓝天,使人萌生了敬畏之心。下面又有重重的门,重重的回廊,分隔出无数个空间,更是让人感到个人心力的微弱。
当然,精美的废墟仍然随处可见。在一个院子里,我居然看到了芒草(不一定是芒草,我且这样叫,芒草的名字起得好,有茫然的怅惘之意,秋风或废墟上,这感觉是相通的),虽是废墟,但这是阳光灿烂的人群熙熙攘攘的一个热闹的景点,看到了斜阳里的凄然的芒草,心里还是一动。
很多人都在吴哥寺前的水池边拍照,这是个很好的拍照位置,能把吴哥的五座塔都拍进去,而且,水池有倒影,天空,
云朵,吴哥寺,连同塔尖全都倒映在水里。景致本来就很好,水面的倒影又多了明媚和旖旎,让人心里多了柔情。
沿着引道往外走的时候,心是既疲惫又劳累却又兴奋又快乐,是受到了美的,繁华和废墟的惊吓后却极为安适的感觉。路边有小贩在棕榈树边卖棕榈糖,糖用竹子从棕榈树上引出汁液来,早就好奇,又渴,就买了一杯,甜得悠长,饱满,却不甜腻,是很很安慰的甘甜。和我当时的心情很相似。一切都是难以把握难以描述的美,但是,心灵却不惶恐了,估计是渐渐西下的太阳和逐渐看到的优美景象一起向我释放了和谐的信号。
这时候,夕阳已经西下,吴哥外面的护城河呈现了薄暮中的阴郁,那该是井上靖在《河川之畔》所描写的人工河面特有的阴暗吧。
向晚的吴哥,呈现了一种丰富的内涵:废墟依然是壮观庄严,护城河宽阔得如运河一样有气势,天上乌云重重,但夕阳给废墟和乌云都镀上了金色,加上波光的倒映,一切都变得柔和。快到景区门口时,又看到了很多柬埔寨的孩子,黑黑的,有一点脏,但是,天真快乐,估计再过一会儿,妈妈就会出来喊他们回家吃饭了。残破的七蛇神和狮子也在夕阳中变得更有意蕴:在历史的阴郁中,在被遗忘的失落中,都被柔和的夕阳带来了温柔的暖意。这是人间。
向晚的小吴哥仍然是精美壮观,无与伦比的,但是,门前的衣着脏破的孩子并没有使它变俗,他们和夕阳一起让它回到了人间。精致的繁华的绚烂的,不应仅仅“此曲只应天上有”,它应该属于人间,人间是俗气的,但是,也是欢乐的。万物生命都是轮回的,有人的地方,才可能有真正的繁华。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