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花釉里红镂雕盖罐 元 1278-1368)
去故宫文华殿看瓷器展,看到这件展品时,周娅老师说,这是一件元青花,是1965年在保定出土的11件窖藏瓷器之一。“窖藏对考古来说是喜剧,对于主人来说是悲剧。”周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引发了我的思绪。
考古上的窖藏,通俗的说法就是主人因为某种原因,将自家的宝贝埋藏在地下,从此再没有见过天日,直到千百年后考古队员唤醒了它们。能有什么原因呢?战争,灾难,个人、家族仕途的凶险。埋藏的时候,是大难来临之前的月黑风高之夜,一家之主,还尽量保持着从容镇定,还怀着希望,念想:总有安定的日子,总有守得云开见月明的日子,躲过了眼前的凶险,那时再来找寻吧,再来恢复一个五谷丰登的大户人家的红火热闹吧。农业国的子民,对于自己的家业,宅院,是那样的看重和珍惜。没有人愿意相信,这一刻即是永别,不但主人再没有机会看一眼这些心爱之物,甚至,千百年后,后人都无法确知这些爱物主人的姓甚名谁。
埋藏的东西,有的是金器,银器,一个富贵殷实的人家该有的东西;有些是瓷器,玉器,是主人衣食丰足之后,买来把玩过的东西,(或许是朝廷的赏赐),总之,包含着主人的品位志趣,往日生活的醇厚的回忆,矜持尊贵的气息。地窖里尘封的是岁月,也是荣华富贵,鲜活的俗世。是不舍。
考古的报道和史料中,“窖藏”出现的频率很高。1970年何家村唐代窖藏,郭沫若考证是安史之乱时邠王李守礼后人所窖藏。民国初年洛克菲勒从豫王府的落魄后人手中买下王府,传说挖出了大量的窖藏金银,其价值远远超过王府本身的价值……
在考古上,窖藏是很有价值的发现,在考古学上,可以给它们划归类别,年代,甚至给文物史带来历史性的突破,但是,缺点之一是确认主人有一定的难度。“大有高门锁宽宅,主人到老不曾归。”简单的“窖藏”两个字后,无一不包含让人怅惘的人和家族的命运。即使如豫王府那样主人明确的地方,也是重重未知。究竟是哪一年?哪一代?哪个人?
这些主人喜爱珍爱过的东西,安然躲过了千年的岁月,更迭的乱世,依然闪烁着鲜艳的颜色和光泽,沉淀着几千年来人类依然在认同的美与文化。但是,主人却不知所终,消失在岁月的长河里。这也就是人与美,人与世界,人与宇宙的关系的一种写照吧?也是很难说的清的一些东西,身外之物,富贵烟云,现世的美好与眷恋,美与永恒,出世与入世,都在其中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