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很少送侄子衣服和吃的,只送他书,我喜欢书,也希望他喜欢,估计过一段要回家,那天,我去了第三极书店给他选书。这是个幸福的过程。
外甥小时候,我也从来不给他压岁钱,也只是给他买书。从那时起,我开始光顾儿童书区,很快发现一个问题,给孩子买书,不是件容易的事,一是儿童图书市场非常丰富,种类繁杂,二是,每一本你都要仔细的翻看,看内容是否精彩,是否有趣有益,还要揣测孩子的理解能力,领会能力,然后,在同类里还要比较,鉴别……这要花很多时间。我不是孩子的母亲,不是非常熟悉孩子,另外,因为我不是他们的母亲,我的牺牲和奉献都是有限度的,没有高尚到无怨无悔的地步,总是感到有点辛苦。
但是,也有快乐。回想一下给外甥买的书里,也有一些得意之作。
一套大不列颠版的儿童百科全书,是黑白的,没有彩图,装订得也不好,但是,书写得非常好,虽说是百科知识,十万个为什么之类,但是,非常注重儿童心理特点,每一篇都非常生动。记得有一篇介绍火山爆发的文章,开头先写了小男孩到玉米地里,他感到有人用石子打他,后来发现,原来是附近的火山爆发了……“现在,我们来谈谈苏打汽水……”我还记得外甥几乎是咽着唾沫朗读关于苏打汽水的一篇。每一篇都不是说教,都尽量从一个有名有姓的小孩子的角度,十分亲切。外甥长大了,把这套书给了侄子,侄子嫌它破,一直没怎么看,侄子还有一套他表姐小时候的彩绘的百科全书,我翻了一本,几乎是生物教材,多长,多高,多少种,什么科……我们真的需要学习,我们不应该只看人家的楼房建得多高,而要看人家在孩子面前俯得有多低。
《麦加菲读本》,名字很枯燥,版本也不是很生动,但是,我由衷地感到,这本书实在是太好了。(我强烈推荐)一看封底的介绍,果然,这是美国五代人喜欢的书,印量就全球来说,仅次于圣经和毛选,而我在此之前全然没有听说过。里面是很多生动又富有哲理的小故事,我想,影响深远的美国《读者文摘》和中国的《读者》都能在这里找到渊源。为人的,处事的,敬业的,乐群的,还有,教给一个人如何幸福的生活的。记得有一篇,有一个男孩子回家后很沮丧,他认为他们家很穷,叔叔说,你很快就不会穷了,我买你一双眼睛,你就有了多少美元……买你一双耳朵,你又多了多少美元……远远比孔融让梨,岳母刺字的故事要优美和富有哲理。我们的“仁义礼智信”没有一点错,但是,我们表达得太教条了,孩子们接受得不好。我真希望从现在起,我们的几代人也都对这些故事耳熟能详,西方文明我没有直接的感受,但是,我听得太多了,都说那里的人很诚实,有公德,乐于助人……我们多向人家学学吧,把农业社会里的人与人之间的小阴谋,小伎俩,有人爱玩弄的“三十六计”,“出人头第”“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之类的落后的东西彻底丢掉吧。
第三极的儿童书区比较大,比较安静,从窗子望出去,是烟雨欲来的灰色的天空。我还是径直去了翻译的外国书区,中国本土的儿童书我没有耐心选,看见图画本的四大名著就生气,这是敷衍和草率的——《红楼梦》这样的书,孩子是不可能看懂的,既然要砍树印书,就应该印点好书。
看见了美国斯凯瑞的系列书,到北京后第一次探家,我给侄子买的就是他的书。记得从书店回去的路上,我翻看了一下,竟然被逗笑了。鼠先生要到鼠小姐家去拜访,敲错了门,敲到了老猫家的门,听到猫叫后,一溜烟的跑了,老猫出来了,“跑得可真快,有什么可怕的呢?”老猫望着远去的鼠先生说,它的衣服上有块补丁——看出来了,老猫的生活不但很落寞,还很落魄。两个(我忘了这两个主人公是人还是什么了),开车去罗马看幸运喷泉,不小心扎了进去,警察风趣的说:“别人把硬币抛到喷泉里,你们把汽车扎到了喷泉里,你们会幸运的。”这些故事里都有出乎意料的机智,风趣,总让人发出会心的笑——一个成人也不例外。从而心里泛出对生活的欣喜和热爱——岁月之河的每一个波纹和褶皱里都蕴藏着我们熟悉的欢乐,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有一颗和你相通的善良和智慧的心灵;那种幽默和嘲讽里,在作者和读者心照不宣的笑里,蕴藏的是我们对世界和他人的欣赏和包容。侄子非常喜欢。一直追着我买这套书,直到把书店里这个作者的书全都买尽——斯凯瑞已经去世,不会再有新书问世。
给侄子买了贝贝熊系列,这套书也都很生动有趣,说是小熊的生活,其实都是孩子的生活,买了几本法国人的图画书,《我们的爷爷奶奶》,《我们的爸爸》……关于爷爷奶奶的小书,实在让我乐不可支,“奶奶的耳朵有的时候不好使,‘给我来一块饼。’有的时候却非常好使,‘你个丑八怪’,他对妹妹说,‘你说什么?’奶奶立刻说……”呵呵,全世界的爷爷奶奶原来都是一样的!这样的书我一直愿意给侄子买,我想,不见得神乎其神的童话和神话就好,日常生活是孩子接触世界的第一步,让孩子认识日常生活,对熟稔的生活发一点点亲切的笑,是体贴的。
我又翻看了一些。在这些外国编译的童书里,有很多是很精美的,硬皮,彩绘,里面只有一个轻轻巧巧的故事。精美的页面上,通常只有一个简单的情节,象诗和中国画一样,有留白,含蓄,隽永。那些故事,那些话,在我们这些成年人看来,似偈语,似箴言,似晶莹的钻石——是成人经过多年的千辛万苦采掘和磨砺得来的,关于人世的纯净的哲理。这些书都有点贵,用很多精美的画页来表达一个简单的故事,有点奢侈。但我也由衷地感到,奢侈并不全是坏事。奢侈里面有精致,有庄重,有加倍的体贴。一个在简陋粗糙的环境里生活得久的人,看到这种奢侈时,会有种梦幻般的感动。
那些书里,有欧美的,也有韩国的,日本的。韩国和日本的书里,很自然的,我们就看到了东方的纤巧和婉约,稻谷一样朴素的生活和人情。韩国的书是一个乡下来的祖母的故事,祖母打翻了尿罐,在学校外面睡着了……还有一个,我给侄子买过的,《爷爷一定有办法》,是个民间传说似的故事,爷爷给孙子缝了条毯子,后来,改成了上衣,手帕,扣子,后来,扣子丢了,但是,还是能象爷爷一样,不绝望,把这些写成个故事……故事里的爷爷带着可爱的八角帽,妈妈带着漂亮的大头巾,那一定中亚细亚一带的人,有点温和,有点粗犷,有点异域的浪漫,我仿佛闻到了木头房子的芳香,感到了那带着细小的,周密的花纹的羊毛毯子的温暖,感到了那个遥远的亚洲腹地里的民族的日常生活的欢乐。作家的心充满了善意,是周到体贴的,也充满了诗人的睿智。
还有个日本人拍摄的摄影故事,她以一只老奶奶养的猫为视角——那只猫看起来文雅凄凉,陈述了一个美国的老奶奶从病危到去世到海葬的全过程,是帮助孩子认识、正视死亡的书。上次去我看哭了,这次也看哭了,因为我看到了生命的衰老和死亡,看到了冷静和秩序,也感动,儿童文学作家,他们是认真和严肃的,他们一直在探索,怎样用更好的方式来帮助孩子认识世界,这个世界,有很多对孩子无法言说的东西,战争,灾难,生,死……他们没有逃避,没有隐藏,也没有鲁莽,他们小心地,谨慎地做着探索,一直在寻求更美好,更周到的,更有效的方式。我没有买这本书,我对帮助侄子认识死亡的事情做了逃避,但愿,只有过于聪慧敏感的孩子才需要这样的书吧。
在那里度过了大约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我的心情一直和外面要飘雨的天气一样,安宁,澄净,也有点波动——有点欣喜,有点怅惘,也有点伤感,是人们常说的甜蜜的哀愁吧……童书里,有个核,是人类千百年来打造的核,善,美。人类在哺育后代的过程中,不管经历了多么丑恶的事情,他仍在千方百计地把这个核传递给孩子。当你对人生感到了幻灭,失意,你就去看看这些精美的童书,你会感到那颗果核散发出的纯美的气息,你会感动得落泪。还有,当你看到它们崭新的形式和内容时,你还会感到人类的伟大,人类怀着对后代的深沉的爱,为了他们能更诗意的理解生活,热爱生活,忍着疼痛,怀着悲苦,象美人鱼的跳舞一样,在不停地探索和创造……是的,这个过程,和我们看到的繁星点点的夜空一样,美丽,浩瀚,无边无际,无始无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