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万家灯火

(2008-08-05 07:58:45)
标签:

杂谈

分类: 散文

           万家灯火 

 

    最早知道“万家灯火”这个词,是从那部老电影的名字里。也不知道为什么,一直非常喜欢这个词。上八达岭高速前,看到路边的“万家灯火装饰城”,觉得名字起得很好。当然,还是因为喜欢这个词的缘故。

 

    夜幕降临了,灯火在夜风里一盏盏无声地亮起来了。漂泊在外的人,归途中的人,中国人,望着那满城的灯光,都习惯说:“已经是万家灯火的时候了。” 

 

    说这话的人,一定在凝神着灯火,心情一定是宁静和深沉的,不是雀跃和热闹的。说这话的口气,总有几分无奈,几分宽容,几分期待——象是父母对自己不争气的孩子,也象是孩子对固执己见的父母,一种无奈又心疼的心情。对于任何人都难以逃遁的自己的生活,只能是这种态度。

 

    那灯火,不是夜夜笙歌,觥筹交错,不是高朋满座,不是春风得意马蹄疾。它是俗世凡尘:五月的粽香,七月的摇扇,九月里听到的第一声秋虫的鸣叫……岁月在大树上留下年轮,人也能感受到大地的呼吸,即使卑微麻木如草木,他也能感受季节轮回的节奏,感受岁月之河的波纹,都能从中感到一种心安和自得,象是婴儿听到了母亲的心跳一样。没有人不需要这样的灯火——即使心如止水,清灯古佛,也要这样的一盏灯。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这就是尘世,尽管充满了苦痛和悲哀,但也是华美和光明的——对于长眠在那狐狸飞跑的荒郊野岭的人们,是这样的。

 

    有一点象腊月底远远传来的跃跃欲试的爆竹声。你从来都讨厌爆竹,认为它们既不环保,也不安全,粗俗又野蛮。可是,听着那声音,你会想起泰戈尔的那句诗:“那远处传来的模糊而热烈的歌声啊……”是的,那是遥远的,模糊的,与你无关的。但是,你却不得不被为它吸引,不由得为生活的喜悦和热闹而欢喜——那就是没有人能抗拒得了的俗世的魅力,充满了庸俗和痛苦,也充满了生机和欢乐。

 

   “青史几番春梦,红尘多少奇才”,多少人,失去了最好的年华,失去了千载难逢的良机,枉费了满腹的才学,默默无闻地生活着;多少人,经过了刀山火海的情感,失去了爱人,亲人,还能活下去,就是这万家灯火拯救了他。这灯火,不希望他富贵,不期颐他闻达,只默默地呼唤他,温暖他,希望他能平安地活下去。“草草杯盘共话语,昏昏灯火话平生”,那灯火,有温情,有无奈,也有弱者的惺惺相惜,自珍和相濡以沫。

 

    都说苏轼乐天达观。可他一生中最后的一首诗,却是他内心沉痛的悲声:心如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才华横溢,正直绝尘的诗人在流放中度过了一生中最好的年华。他不傻,他痛快不了。可他还是写出了那么多热爱生活的好诗,有一点牢骚,一点自嘲,但是,不是强做欢颜,还是来自他对生活真正的热爱:“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大瓢贮月归春瓮,小勺分江入夜瓶。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汲江煎茶》)——还是来自日常生活,来自谁也离不开,也抗拒不得的万家灯火,俗世凡尘。

 

    什么叫薪火传承?自从周口店的北京猿人发明了火,灯火就没有在华夏上大地上熄灭过。无论是清角吹寒还是黍离之悲,中原大地上就没有消失过灯光。朝代的兴衰,君主的立废,都没有能力熄灭那万家灯火。渺小的个人就更没有这样的本事了。那就走进那万家灯火吧,走进那灯光的河流和海洋吧,走进那温暖,走进那光明,感受那尘世的欢乐,忘记那光阴的叹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永远的苏俄
后一篇:我的北京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