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一”的书写要求也会错吗?
(2022-06-28 13:35:00)
“三个一”的书写要求也会错吗?
张基广
“三个一”的书写姿势要求由来已久。
每个受过学校教育的人都有这样的记忆:刚拿笔写字时,老师都会谆谆教诲我们——写字时一定要注意“三个一”的书写姿势,即“眼睛离桌面一尺,胸口离桌沿一拳,手指离笔尖一寸。”这“一尺一寸加一拳”的“三个一”写字姿势要求,经过一代又一代沿袭下来,似乎已经成为学生书写姿势颠扑不破的公理,也很少有人对此质疑。
但是,在日常的教学中,我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小学生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在老师强调“三个一”的书写姿势时,能短暂地按照老师要求做。不过,坚持不了几分钟,孩子的身子就开始倾斜,握笔的手指不断地向笔尖下滑,离“一寸”的要求越来越远。刚开始的时候,我还在心理暗暗责备老师要求不到位,但时间久了,发现类似情况的次数多了,我心里就开始纳闷:真的是老师要求不到位吗?真的是学生不听要求吗?会不会是这个要求本身就有问题呢?
带着这样的一问,我开始找语文老师了解情况,大多数语文老师也和我一样发现这个问题,但老师们普遍认为是孩子的意志、毅力和韧性还不够,表示在学生书写时要多提醒,反复提醒会逐步达到理想效果。
难道真的是学生有问题吗?如果是学生有问题,那也只可能出现在少数学生身上;为什么大多数学生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在百思不得其解之时,我想到去问学生。孩子们说,如果按照“三个一”的要求来书写,手指离笔尖保持一寸距离,眼睛离桌面一尺距离,则笔和手指遮住了纸面,眼睛根本看不到正在书写的字迹,因为手指距离笔尖较远,手指根本无法用力。所以,写着写着,头就自然倾斜了,是为了看得清纸面的字;写着写着,手指就滑向笔尖了,是为了能够用力。
真的像孩子所说的那样吗?我又想到去问问儿科医生。儿科医生的分析让我豁然开朗,原来因为小学低年级学生手指发育并不完整,手指力量还不够,写字时除了用指力,还需要借助腕力。所以,他们在书写时,尽可能地让手指靠近笔尖,让整个手部尽可能贴近纸面,这样才能用上整个手部的力量来写字。而因为学生的眼睛从正面无法清晰地看清自己所写的字,所以写着写着头就偏了。
看来,孩子所说的直观感受与儿科医生所分析的科学依据是吻合的。一代又一代传承下来的“三个一”书写姿势要求,看似一条教育公理和定律,但却与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不相符。我们的老师不断严格要求学生遵守“三个一”的要求,但在教育教学现场,在教育教学面临学生无法做到“三个一”的现实时,却很少有人质疑“三个一”的科学性。即使有个别老师也产生过疑惑,但面对“三个一”的惯性铁律,也没有提出过正面的疑问和追问。
我的思考并未到此为止,我又在追问:“三个一”的要求流传这么久,肯定有其存在的理由,当初为什么会有这“三个一”呢?我反复查阅相关文献,终于明白了:“三个一”是对原来用毛笔书写的学生提出的书写要求,现在学生都改用铅笔、钢笔书写,自然就无法适用现在的学生。
那么,对今天适用铅笔、钢笔书写的孩子来说,有没有书写姿势的新要求呢?经过与老师们反复研讨,请教儿科医生及相关专家,让学生反复进行尝试,我得出了学生书写姿势“新三个一”的基本要求,即“眼睛离桌面一尺,胸口离桌沿一拳,手指离笔尖一指节”——“一指节”是指孩子食指第一指节的长度。
看来,没有亘古不变的教育公理定律,随着时代的发展,环境的变迁,手段工具的变化,教育常做常新。对教育、对儿童、对规律我们要用怀敬畏之心,不断追寻教育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