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刚笔柔毫写深情

(2020-04-30 15:12:26)
分类: 静斋简况

刚笔柔毫写深情
盛静斋近照




刚笔柔毫写深情

张蔚星

盛静斋是我多年老友,他希望我为他写点文字,作为相交廿余年纪念。我念旧情只有提笔写点心里想说的话。书法界在我看来早成了名利场,很多有手腕有办法的人借这块风水宝地升官发财名播中外。静斋和我都不是这样的人,因为热爱才走上这条崎岖之路,将生命中大部分时光消磨于此。购碑帖,访师友,登雪山,寻刻石,风餐雨宿而甘之如饴。书法给我们带来的快乐是单纯而又挚爱。如果问我们信仰是什么?我想我们都会毫无犹豫地回答:书道。多年来他一边教童幼学书画,一边还举办心理辅导班,听说来学者甚多,主要提升参与者的觉察力、感悟力、通心力等心理健康与心理能量水平,还给很多有心理顽疾的人解除了痛苦。为师重道为医重德,静斋有慈悲之心仁厚之德,从事这两项工作俱是与人与己有利之事。书法包括篆刻最终体现的人品高下,六百年前吴门画坛首领沈周便说过“人品不高,落墨无法”。近代美术巨匠陈师曾在论文人画时,第一条便是人品。人若无品则其书画必俗,必无高雅之风格,必定在历史长河中终遭淘汰。这是数千年中国艺术史反复证明的事。静斋其人可入《世说新语》,其艺方能登印人传。在论其艺之前先谈其人,大有必要,质之读者诸君不知以为然否?

刚笔柔毫写深情

刚笔柔毫写深情

盛静斋是个对书法大有抱负,大有情怀的书坛健将。《世说新语》曰:太上忘情,太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他的一生几乎是全部之情感寄托于斯,故其书其印俱非寻常面目,而是盛君自家襟抱。

我不知道盛兄学书的细节,只知道他早年拜吴门名家张寒月和虞山赵古泥之女赵林为师。这两位先生都是人品方正,书印俱佳的一代明师。张寒月先生早年拜吴昌硕为师。其书印深得吴老精华:高古、浑穆、质朴,苍茫处若有神助。中年后张先生又归依印光法师,深受禅、净土两宗影响。其书印更加圆融无碍,宽厚沉毅而又平和简净,可谓禅意盎然。赵林则是虞山印派正宗传人,在吸取吴昌硕基础之上又借助于封泥印的虚中有实,于用刀,布局上俱别开生面。盛兄有这两位名师发蒙,起点是高于常人的。古人讲究艺应入门须正取法要高,多年来艺术实践告诉我这是不二法门。后来他又拜师于马士达、庄天明、苏金海诸先生门下,眼界更为开阔,艺术修养也更全面深入。当年庄天明先生办书法交流活动时,静斋每次都积极参加,来往于南京苏州之间风尘仆仆毫无倦容。他视老师和同学为学习进步阶梯,虔诚地向每一个人请教,正是因为有这种精神他书法篆刻才取得长足进步。书法家自清中期分碑帖,静斋是取碑多于帖取意少。碑者上溯甲骨、金文、秦诏、汉木简,下迄魏晋石刻、残纸,终点在钟王。上下数千年纵横百家碑。碑既取法石鼓、诏版这样帝王御制,也取法无名造像残石,且少有前人经验可借鉴,不似帖学在临摹自运上都有颇多书面的和实际书写经验。静斋临甲骨、金文用涩笔焦墨,点划沉着入线。他没有利用李瑞清颤笔故作抖涩状,也没有用王福庵化不整齐为规范森严,写金文如小篆每字大小相同,线条变圆厚为细纤。他的甲骨文参差错落,大小由之,形体不变而风神独具。他保持了甲骨神秘诡异的巫风,书金文特别是《散氏盘》、《毛公鼎》不拘于所谓笔笔中锋,而是中侧互用圆中寓方,表现出西周文明稳实厚重的特点。这些是他无意得之还是刻意求索我不知道,但观其字却能真实地感受到这些精神因素的存在。楷书和行书最能体现书家的性格特点和书写技巧成熟度。行楷未成熟的书家只是半成品。静斋的行楷明显有《龙门廿品》、《爨宝子碑》、《郑文公碑》蜕化而来。这些碑明显带有异族风格。《龙门廿品》是北魏少数民族接受中原文化后的创新书体,而《爨宝子碑》则带有南方民族的朴拙原始。千百年来在儒家学人书者看来这些用夷变夏之书,俱不足学。有的甚至说书刻这些碑者皆为不识字的匠人,他们不过依样画葫芦而已。是这样吗?此处暂不评论。我只是说静斋在这些碑中找到了心灵的契合点。在这些面目怪异的字中,他欣然而笑,命笔运毫,有如故友相逢。他用涩而毛的笔迹,散而复的结字,大开大合的章法写出来行书无论大字小楷都让人面目一新。当然他的行楷书并未尽善尽美,仍有需改进之处。不过其字一望而知便是他的,不同于古人也不同于今人。历朝历代能传世书家其字无不具有强烈的个人面目,一味学古以等同于某家或某碑为满足的人,永远写不进书法史。用米芾的话来云:积古终能成一家。希望静斋朝此方向前行,化古为我,自创自得。庄天明老师认为他的字已初成面目,是这样,我认为。


刚笔柔毫写深情

刚笔柔毫写深情

刚笔柔毫写深情刚笔柔毫写深情

刚笔柔毫写深情

刚笔柔毫写深情

篆刻是书法的缩微版。在方寸之间需能体现线条的变化。各字间的组合或开阔或缩小,将多字组合于一体之中,仿佛天生如此。另外用刀需有金石味,表现出毛笔不能体现的刀刻石开的金铸和石裂感。如果没有刀趣,则印章这项艺术则没有生命力。他刻印其布白用字得益于篆隶方面深厚功夫,要做到印从书出,书由印入,没有篆隶之功是难以行之的。他的篆书有个人面目,方正质朴不求小趣味而追大语境。其次,在字与字的组合上也是良医三折其肱,反复推敲,力求散而不乱彼此相融无间。他很多印便是刻后磨之,再刻再组织印面。用刀方面,静斋则以稳、准、狠见长。刀不虚发,下刀爽快而又合于字势。印可制作,近代印家吴昌硕、赵古泥、易大庵俱在做印方面有独家之秘。做印要能增古趣生虚灵去火气,如过之则造作生怪诞面目,失去了印贵自然的法则。静斋印偶用制作技法,用得恰到好处,虚实相生别有韵致。他的朱白文能统一和谐,这是印家成熟标志。这源于他篆书面目的成熟和对朱白文印转化的把握,相比较而言,我认为静斋印还在字的前头,在江苏自成一家。其边款如写楷书于石,用刀如笔干脆利落。长跋短章无不精妙,是其印章有机组成部分。


刚笔柔毫写深情

刚笔柔毫写深情

刚笔柔毫写深情

刚笔柔毫写深情

刚笔柔毫写深情

刚笔柔毫写深情

刚笔柔毫写深情

刚笔柔毫写深情

刚笔柔毫写深情

刚笔柔毫写深情

刚笔柔毫写深情

刚笔柔毫写深情

刚笔柔毫写深情

刚笔柔毫写深情

近年,静斋又致力于写意花卉创作,或梅竹苍崖,或孤松荷花。以书入画,笔晕墨章,情韵独特。我想假以时日自能如吴昌硕、齐白石、来楚生那样诸艺俱精成大家风范。

艺术追求是没有止境的,静斋年未及六旬,前程广大。望能读书养气不以今日成绩自限,与时俱进,自能执吴门艺坛牛耳!余深企之。

                          2020420日于南京城东


本文作者简介:

张蔚星,现供职于南京博物院古代艺术研究所。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民革江苏省委文化艺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科举博物馆文物藏品鉴定顾问。江苏省艺术品鉴定委员会书画组专家。 5岁练习书法9岁师从江苏省文史馆金成生馆员学习书画、文史、辞章。对书画鉴定与美术史尤为用力。 15岁后与钱钟书、程千帆、舒芜先生游。 钱钟书先生称他“好学媚古,有余师焉”。 认为他的书“笔力遒劲,继此精进可以成家”。 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 编著有《南京博物院藏铭刻书法集》(副主编《南京博物院藏肖像人物画集》(副主编) 《南京博物院珍藏大系之明代书法卷》(主编和《胡小石书法文献》。在书画鉴定方面既有广博的学养,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10多年间在江苏、山东、广西等地进行了40多场鉴定活动,受到藏家热烈追捧,被誉为江苏书画鉴定界的新星。 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

刚笔柔毫写深情

刚笔柔毫写深情

刚笔柔毫写深情
刚笔柔毫写深情

刚笔柔毫写深情
刚笔柔毫写深情
刚笔柔毫写深情


刚笔柔毫写深情

刚笔柔毫写深情

刚笔柔毫写深情

刚笔柔毫写深情

刚笔柔毫写深情

刚笔柔毫写深情

刚笔柔毫写深情

刚笔柔毫写深情


刚笔柔毫写深情
刚笔柔毫写深情刚笔柔毫写深情

刚笔柔毫写深情
刚笔柔毫写深情
刚笔柔毫写深情
刚笔柔毫写深情
刚笔柔毫写深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