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入清凉境 生欢喜心(篆书 4尺3开)

(2012-10-13 10:22:16)
标签:

创作手记

莲风堂

盛静斋

篆书

书法艺术

分类: 静斋书法

http://s14/middle/4bb1e5cencbe888601f8d&690

篆本“引书”,引者,屈曲蓄势,力含线内。上古甲骨、大篆点画多变,中段丰富,字形无定,所谓“同自然之妙有”也。西周后开始起始均等,二端含蓄。此后,沿着这个方向,从点画结体到章法越趋均匀。李斯以后极尽工致,至后世不免匠气衍生。清代篆书虽仍以斯篆为基,但篆书的单一刻板之弊已经引起一些书家的注意,如邓石如方中寓圆,吴让之藏露兼具,但由于恪守前人的“篆尚婉而通”,在用笔上未能出现更大的突破,尤其是千篇一律的结体不免显得程式化。婉转流动的用笔与规整等齐的结体之间,仍然未能得到有效的整协。

 

 

 

http://s16/middle/4bb1e5cencbe88a1c281f&690



 

 

姚孟起曾说:“秦汉之书,巧处可及,拙处不可及”。前人篆书大多能巧不能拙,至吴昌硕出,始见巧拙相融之致。齐白石胆敢独造,打破圆转,突出方折。黄宾虹恢复三代篆文中的自然随机,用笔涩进中见流畅。陆维钊篆书隶写,方圆对比,章法更见整体感。

 

 

 

http://s4/middle/4bb1e5cencbe88b8af973&690

 

 

 

总之,近代以来,篆书的意蕴、用笔、结体、章法都有了很大改观。当代书家更是新理迭出、妙思时见。我想,如果能上接三代古拙生动之气,下及现代人文特色,同时秉持个性本色,参同其它书体、其它艺术,重视书写性、形式感、整体性,篆书书法正大有可为。

 

 

 

http://s2/middle/4bb1e5cencbe88d248581&690

 

 


http://s10/middle/4bb1e5cencbe88d921b99&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