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潜的陆昱华--昆山篆刻四家评述(3)

标签:
陆昱华感悟随笔昆山篆刻篆刻艺术文化 |
分类: 静斋艺谈 |
http://s15/middle/4bb1e5cegc83f61cc547e&690
陆昱华,别署秦衣。1972年生于昆山。当过多年音乐教师,教过篆刻班,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书法大专班。篆刻作品多次入选全国性重大展览,有专著《篆刻初阶》出版。现为东吴印社理事、亭林印社副社长、昆仑堂美术馆期刊执行主编。
http://s9/middle/4bb1e5cegc83f6218a0c8&690
http://s4/middle/4bb1e5cegc83f6267f9b3&690
将无同
《千岁忧》《弱水斋》《六府三事》《汉阴老父》《揭谛揭谛》......雅致的点线,随意所适的章法,洒落清逸的神趣,简练朴素的格调,松灵的结篆,洁净的运刀。那一方方冲和恬淡而又清朗灵动的印面,有一种文质彬彬、谦谦君子的儒雅之气扑面而来,就象与他对话一样。他那不激不厉,平和自如的品性,决定了他不会挖空心思去刻意做作,而是自然而然地从他的内心流淌出一种品格的高雅。这与时下常见的那种不明内在依据的“视觉冲击”形成了强烈对照。儒雅之气需具品格的高雅方成,视觉冲击可从形式构成而得。一者以心传音,一者以手表形,其高下之别不言自明。尽管他的作品有时会在某些局部的点线上略显软弱,或者果敢的气势还嫌不够,并且这些不足在他的边款上还更为突出些,但总体上仍不失轻重有致,爽健润泽。他下刀行走间生发出来的断连虚实的微妙变化非常地耐品,尤其是他作品中流露出来的一种高古不失清新的韵致,已经进入了常人难达的境地。这样的高境其实就是读书悟道修行中自然而然地从他内心流淌出来一种品格的高雅之气。“法人人可传,妙必胸中之独得”
http://s3/middle/4bb1e5cegc83f62e0ded2&690
六府三事
历来篆刻的提升有赖于书法的提携,吴昌硕、齐白石等大师的篆刻之所以风格更为独特,气格更为充分,这与他们得益于书法上的深厚涵养是显而易见的。陆昱华如果能再在书法上象他的篆刻一样下一番真功的话,那么点线的韵味必定更为耐品;字法的丰富性、个性化可以同时得到加强;刀意笔趣的相得益彰更有益于边款的水准。总之,他的篆刻整体上还可以更趋充分完善、更为独特独到。
http://s2/middle/4bb1e5cegc83f647e51b1&690
杜门
陆昱华在理论、创作二方面都有过硬的功夫,都已取得了出色的成绩。以他既有的才华、声誉与人脉,似乎应该展示以更多的风采,获得更多的掌声,博取更多的名位,似乎这才是合乎世态常情的。尽管我一直关注着他,并期望着他更多地出彩亮相,然而,随着有关他的动态的减少,他的新作竟也越来越少。据知,他除了一时的有动于心和难以推却的应酬,平时已很少动刀刻印。尽管他出手不凡地保持着已达的水准,但还是给人一种逐渐淡出圈子的态势。这难免让人会有这样的担心和猜想,他不会放弃篆刻而过早地隐退吧?
http://s9/middle/4bb1e5cegc83f65677948&690
http://s4/middle/4bb1e5cegc83f662e3dd3&690
汉阴老父
在陆昱华的一篇自述中,他说正是因为对篆刻艺术的投入,从多年前写作《篆刻初阶》开始,就究心于历代印论和西方美学,并接触儒、释、道学说,继而热衷于经史子集的研读一发而不可收,对传统文化思想的研究使他进入了忘怀之境。他说:“古人视篆刻为雕虫,而用心于文章,因此他们在文章中所追求的境界虽然不是我们在篆刻中可以实现的,但他们于文章的修炼工夫却是我们可以学习的。”(《读罗方华的印》)“我们今天已经去古很远,社会风气浮薄,表现在篆刻创作中也是浮薄有余而底蕴不足,这是一个时代的通病,是我们每一个印人都要努力去克服的。而对我们今天时代的深刻认识,对一个篆刻家来说,也是极其重要的” (《作为文化的篆刻》)。陆昱华认为,古贤提倡的“存诚”“持敬”是为艺立品的关键。诚然,艺术是鱼,文化是水。篆刻艺术如果丧失了文化品格,就可能失却应有的精神内涵和审美境界,就可能使得所有的技法失去内在依凭而徒存其表。在我看来,陆昱华的潜心研究,正是要补上我们这一代人所普遍存在的传统文化的缺失,来接续传统的文脉。
http://s12/middle/4bb1e5cegc83f67734dbb&690
千岁忧
时下的圈子里,能平心静气放下身心来读书养气、修行悟道的人少之又少。沈野说“印虽小技,须是静坐读书。凡百技艺,未有不静坐读书而能入室者”。静坐读书,拓展心胸,才可能体道会神,提升人品艺格。就象陆昱华说的那样:“艾青有一句诗:‘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着眼泪,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很深沉。’要创作出真正好的作品,舍弃了这种深沉的爱是无法想象的。而这种深沉的爱又正是传统文化中的‘持敬’精神在今天语境中的复活与翻版。但是,在这个不相信眼泪的时代,爱得深沉只能被命定为一种弱,而我却以为现在正是要以这弱来抗衡理性的冷漠。”(《作为文化的篆刻》)陆昱华所说的这个“弱”,其实是另一种强。静坐读书,体道会神,人品艺格的提升,这恰恰是一种充满生命精神力量和尊贵高尚的情操和境界。我们如果能够以这样少私寡欲、志闲心安的态度,出离世俗欲望的繁琐纷扰,就可以毫不动心地面对眼前功名、身边是非的众生相,默然决然地潜心走我们自己认定的道路,并在这种纯粹纯真的境界中,完善我们原本尊贵的人格。愿沉潜的陆昱华,结出更为丰实的篆刻之果。
http://s11/middle/4bb1e5cegfd27a0e2beea&690
照见五蕴皆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