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凌荣昌先生的花鸟画

标签:
凌荣昌盛静斋莲风堂艺术赏析文化 |
分类: 静斋艺谈 |
盛静斋
花鸟画历史久远,流派纷呈,风格多样。最早的独幅花鸟画可追溯到东汉陶仓楼上的壁画《双鸦栖树图》。经唐、五代、北宋的逐步发展成熟,至五代黄筌、徐熙后,元、明、清三代的文人画家不仅强化了花鸟画的象征意义和抒情养性的功能,同时也发展和丰富了笔墨语言、表现形式。近代虚谷、赵之谦、吴昌硕以及现代齐白石、黄宾虹、林风眠等都不断注入新的时代内涵,各有各的创建。在这样的历史时空里,凌荣昌先生的花鸟画创作与当代所有画家一样,注重在继承传统优质的基础上有所出新。
梅兰竹菊、桃李杏荷、芍药牡丹,乃至松柏藤萝、鸡狗鹅鸭以及雀鸟蜂蝶,从凌荣昌先生这些流畅自然,题材多样的作品中,既可以看到他对传统的借鉴,也可以看到他兼收并蓄、博采众长而形成的温雅蕴藉的个性风格。他长于画面用墨设色的浓、淡、干、湿之变,在皴擦点染之间体现着自己的感悟认识,以期形神兼具,达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从他最近一批新作中,可以睹见其出色的笔法、墨法、水法的驾驭能力,以及画面的全局浑然和谐的整合能力。尤其是他的《水墨牡丹》系列作品,在墨色的运用中,他善于利用水墨的自然生发,加上用墨设色的清雅、秀润、明快,使画面意境表现得十分含蓄蕴藉、经看耐品。
绘画之外,他重视书法、篆刻等相关艺术的研习。他在一篇文章中说:“一个好的印章,就是一幅画,通过对画的研究,来提高篆刻家的涵养,丰富自己的篆刻作品。同样,绘画借助印章,以作为全局的有机组成部分。或画龙点睛,或稳压重心,所谓秤砣虽小压千斤,钤盖得当,可以起到笔墨达不到的效果和作用。”“从艺术本身来讲,书法、绘画和印章都讲究构图(或叫章法)它们之间的有关创作原理,所谓计白当黑、疏可走马,密不容针是息息相通的。”故而,其画面中平和清新的笔墨,扎实的传统功底,以及他温雅蕴藉的个性特点,是他多年书法、篆刻等修养的综合体现。难怪他能在画面的横竖聚散,虚实互动中表现得如此开合有度、收放自如。
法可人人相传,妙必由胸中之独得。高妙的画意来源于画外功夫的多方融通,来源于生活蒙养,来源于文化品格,更来源于心志境界。祝愿凌荣昌先生在今后的花鸟画创作中取得更为出色的喜人成绩,开出更为绚烂的心灵花朵,散发更为沁人的芬芳馨香。
2005年退休。
2008年恩师沈彬如先生逝世后,先刻菩萨造像,又画荷花一批,以此为师超度。于是重拾画笔,改画花鸟至今。
2009年篆刻作品入展苏州书法晋京展
http://s11/middle/4bb1e5cen7d1468869b4a&690
http://s9/middle/4bb1e5cen7d14689928d8&690
http://s9/middle/4bb1e5cen72e870eabf68&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