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名相寇准野史记载为何大相径庭

(2016-11-01 08:29:01)
标签:

文化

历史

史话

宋朝

人文

分类: 史海漫步

北宋名相寇准一生宦海沉浮,旋起旋贬。但其生性豁达,诙谐洒脱,倒也不失为性情中人。撇开其政治成就,单就寇准这个人,就很有意思,无论正史还是宋代文人笔记都留下了寇莱公许多旧闻逸事,继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颇堪玩味,也为我们描述了一个血肉丰满、栩栩如生的宋 代文人政治家的形象。

 

《宋 史》载寇准心直口快,不谙世故,说好听点,是缺乏政治智慧,难听点就是口无遮拦,楞头青一个,容易得罪同事,情商堪忧。澶渊之盟前,辽国大军南下,朝廷一片求和逃跑之声,宋 真宗征求寇准意见,寇莱公一脸正气的说,谁说的要逃跑,拉出去统统的毙了。吓得主和的投降派代表人物王钦若一个哆嗦,差点尿了一裤子,寇准因此得罪了一大批主和派,也让王钦若从此记恨上了。

 

公事上大义凛然, 意气风发倒也罢了,生活上寇准依然咄咄逼人,徒逞一时口舌之快,而让别人下不了台,最终遭人忌恨。丁渭是寇准副手,为人奸邪,起初俩人关系还是不错的,是为铁哥们,政治同盟,寇准还因此保荐过他。结果有一次,吃工作餐时,寇准胡子上沾上了残羹剩汤,丁渭很随意的为他擦去,寇准却取笑道,你他娘的如此一个声名显赫的大臣,竟然为长官溜须。得,祸从口出,丁渭羞得差点钻进地缝里去,从此对寇准恨之入骨,寇准最后被流放雷州致死,虽因政治原因,但王钦若、丁渭必欲置其于死地,追根溯源都是大嘴巴惹得祸啊。


       名相寇准野史记载为何大相径庭


除了心直口快不通情理这一特点,寇准还是一个很有气度的人,有雅量,能容人。同时代的张咏在成都作官时,听到寇准被封为宰相的消息后,就对同僚说,寇准虽然是个奇才,能够治国理政,奈何学术方面还是差点火候。这话传到寇准那里,老寇一点没多心,仍然敬重张咏,后来张咏罢官经过陕西时,寇准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然后恭恭敬敬的询问张咏,先生有什么话要教导我吗?张咏翻着眼睛想了一会儿,徐徐说道,老寇呀,《霍光传》你不能不读呀。寇准一脑门子的纳闷,送走张咏后,寇准静心阅读《霍光传》,读到“不学无术”时,寇准哑然失笑,张公这是教导我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呀。

 

寇准是不是不学无术的人?当然非也。宋史载寇准十四岁就会做诗,十五岁精习《春秋》,十九岁高中进士,因敢于直言进谏,被太宗称之为“朕之魏征”,政治上既能纵横捭阖,足智多谋,文学上亦成就斐然,著作成大集曰《寇莱公集》。且看其作为词人写的《踏莎行•春暮》“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画堂人静雨蒙蒙,屏山半掩余香袅。密约沉沉,离情杳杳,菱花尘满墉将照。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黯淡连芳草”既有对春色逝去的感伤惋叹,孤寂廖落,还抒发了词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此词格调清新,华丽而婉约,不失为其代表作之一。

 

寇准另有一个特点,为时人所指责,就是生性豪奢,私生活不检点,放浪形骸,铺张浪费,喜欢炫富、摆阔。同时代的宰相夏竦就说“寇准豪奢”,欧阳修在其《归田录》里也记载了寇准的奢靡行为,寇准在主政邓州时,因年青时就已经发迹显贵,因而不点油灯,喜欢用巨大的蜡烛通宵达旦举办宴会,呼朋唤友,拥妓醉饮,就是醉眠房间,也要让蜡烛燃到天亮,后来当寇准免官离开官邸后,继任者犹能看到厕所间堆满了残烛,滴滴都是民脂民膏啊,实在是触目惊心。宋朝时蜡烛是名贵的奢侈品,按现在理解,是要征收消费税的。

 

寇准豪奢的另一个例子是喜欢歌舞,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记载,寇准很喜欢一种叫做“柘枝”的大型舞蹈,只要是宴请朋友,一定要重金礼聘一流的歌舞剧团表演这种舞蹈,而且一跳就是一整天。结果因沉迷于此,被人送雅号“柘枝颠”。除了痴迷舞蹈外,寇准还喜欢喝酒,酒量惊人。南宋吴曾著《能改斋漫录》里就记录了寇准饮酒的故事,寇准请客,不论身份贵贱,只要是能喝酒,必要与其比试一番,一次有人被逼喝醉后,患了病,寇准还不放过,结果那人妻子放出话来,要和寇准对簿公堂,寇准这才无奈作罢。


 名相寇准野史记载为何大相径庭


古人常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但是寇准却是一个特例,一旦他意识到自己的行为过激,错的离谱,马上就会自行纠错,年青时的种种荒唐行为不足以颠覆名相的青史留名,所以正史上给我们留下的仍然是一个清正廉洁,推崇极简生活的优秀领导干部形象,导致寇准华丽大转身的原因来源于一次偶然事件。

 

寇准的正妻据载是宋太祖赵匤胤宋皇后的幼妹,叫做宋娥,美貌贤惠,夫妻俩伉俪情深,寇准是名正言顺的皇亲,所以他的豪奢是有经济基础的,除此之外,寇准还有一个宠妾,叫做蒨桃,此女相貌端庄,聪慧能诗,寇准非常喜爱。南宋魏庆之《诗人玉屑》中记载,寇准有一天习惯性的大宴宾客,并召集了许多的歌伎舞女纵情声色,完事后,赏赐歌伎千匹绫罗绸缎,伎者犹嫌赏赐太轻,蒨桃从内室款款而出,献诗两首,一云“一曲清歌一束绫,美人犹自意嫌轻。不知织女萤窗下,几度抛梭织得成!”,一云“风劲衣单手屡呵,幽窗轧轧度寒梭。腊天日短不盈尺,何似妖姬一曲歌。”

 

好一个绝顶聪明的蒨桃,两首诗再明显不过了,看似嘲讽歌儿舞女的贪得无厌,其实是在劝谏寇准体谅民间饥苦,减少铺张浪费,寇准知道这是蒨桃的一片苦心,却又抹不下颜面,在自嘲中狡辩“将相功名终若何,不堪急景似奔梭,人间万事何须问,且向樽前听艳歌。”寇准机智中化解了难堪,自此以后,却也内心震动,逐渐收敛了自己放浪形骸的性情,从此不再夜宴。民间也有一说,说是缘于寇准的舅舅从旱情严重的陕州来,看到寇准如此豪奢和糜费,劝诫他不要忘本,要力行节俭,还原艰苦朴素的百姓生活。

 

不管实情如何,寇准自此悔过自新,北宋僧人文莹在《湘山野录》,隐叟王君玉撰《国老谈苑》,宋代吴处厚撰《青箱杂记》,南宋朱熹著《宋名臣言录》里都记录了有关寇准的一件轶事,有一次宋朝在国宾馆举办盛宴,答谢辽国的友好使节,宋朝部局级以上领导悉数到场,宴会中宾主友好示意,频频举杯,辽使发问“贵国的无地起楼公是哪一位?”辽使问起的正是此刻贬谪在雷州的寇准,而所谓的无地起楼,是当初寇准作官时,因不治家产,清正廉洁,在京城没有豪华住宅,而被百姓亲切称呼为“无地起楼公”,寇准的清名连异域的邻国也为之敬服。

 

为何野史中寇准的形象如此大相径庭?一说豪奢,一说清廉。其实两种说法并不矛盾,按照宋朝时国家高薪养廉的惯例,寇准的公务员合法收入完全能够享受优裕的生活,至于他用名贵的蜡烛,闲暇之际欣赏歌舞,喜好宴请,嗜好杯中之物,是他天性的自然流露,也是他工资所能负担的开支。也或许是其一生两起为相,四度被贬,仕途坎坷,心情压抑,寄情声色的苦闷无聊寄托。宋朝时的名臣勋贵又有哪个不是挥金如土,纵情享受人生呢,这是私德。而公德方面,寇准一生从不贪赃枉法,鱼肉百姓,相反刚直不阿,嫉恶如仇,出入为相三十载不置私产,深受百姓赞誉和厚爱。

 

与其同时代的诗人魏野对寇准的清廉就曾赞不绝口,因而赠诗曰“有官居鼎鼐,无地起楼台”,这也是寇准“无地起楼公”绰号的由来。稍后宁宗朝的进士吴泳亦有诗咏道“世人谈利析锱铢,汲义如君此道孤。无地起楼怜寇老,有园和契遗尧夫……”寇准本就是一个在当时饱受争议的人物,原因在于他的脱口秀,也就是他的口无遮拦,有叫好的,也有持反对意见的,野史中的寇准应该是还原了他的本色,血肉丰满,令人过目难忘,最终私德无损于大义,这样的寇准才是可信的真实的历史人物。

 

寇准有一幅自画像,恰如其分,他在《蝶恋花》词中咏道:四十年来身富贵。游处烟霞,步履如平地。紫府丹台仙籍里,皆知独擅无双美。将相兼荣谁敢比。彩凤徊翔,重浴荀池水。位极人臣功济世,芬芳天下歌桃李。”这是寇准真实的心灵独白,潇洒自如,豪爽大气,充满自信,也不乏自矜自夸,非常符合寇准的个性,可惜的却是最终因”性刚自任”(吕端语),在政治斗争中沦为牺牲品,为奸人所害,晚景凄凉,客死他乡。后仁宗诏令为寇准平反,谥号"忠愍",复爵"莱国公",追赠中书令,仁宗亲篆其首曰"旌忠”,总算是还了一代名相寇准一个公道。

 

                                                              文:老蔡的菜园子


名相寇准野史记载为何大相径庭


      名相寇准野史记载为何大相径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