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历史随笔唐朝李靖 |
分类: 史海漫步 |
若论起唐朝第一名将,李靖李药师当之无愧。大凡成名的古代军事将领,只要胜多败少,都当得起名将的称谓,但象李靖这样,一生中似乎从未打过败仗,在历史上可就是凤毛麟角极为罕见了。李靖是唐太宗麾下当仁不让的第一军事谋略家,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就连后来的唐肃宗都是他忠实的粉丝,称赞他为历史上十大名将之一,并配享于姜太公庙。
李靖的一生,是辉煌的一生,也是战无不胜的一生,他为李唐夺取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后又为李唐安邦定国东征西讨,为抵御外侮鞍马劳顿,一生战功显赫,威名远扬。但就是这样一位驰骋疆场,运筹帷幄,智勇双全的名将,一生中也经历了四次巨大的危机,两次险些被杀,两次被诬告险些身陷囹圄,但都被他从容化解,最终功成名就,得以善终。
李靖出生于官宦之家,自小饱读兵书,见识不凡,他的舅舅是隋朝名将韩擒虎,每次二人纵论军事,都让老韩对这个外甥刮目相看,赞不绝口。朝臣称李靖有“王佐之才”,宰相杨素抚着坐床对其说,“卿终将坐此”。因为有着看得见的宏伟前程,所以李靖最初对隋朝一直抱着幻想有着愚忠的想法,也因此给他带来了人生中第一次杀身之祸。在他还是一名副县长的时候,侦伺太原王李渊有起兵造反的迹象,这位忠心耿耿的隋朝旧臣打算前往首都告发,但是因为道路受阻而未能成行。李渊打下长安后,捉住了李靖要斩首示众,就在临刑前,李靖疾声高呼:“公起义兵,本为天下除暴,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斩壮士乎?”这一番慷慨激昂的表白深深打动了了爱惜人才的李渊,李渊觉得这个人谈吐不俗,因而释放了他。李世民欣赏其才识胆气,将其收入幕府。
李靖人生中的第一次危机是因为政治上的不成熟,站错了队,险被冤杀,也差点让自己的满腹军事才学被埋没而遗恨终生。那么第二次险被冤杀则缘于李渊的小鸡肚肠挟私泄愤,打击报复了。李渊坐上了龙位后,派李靖攻打萧铣,却又给李靖极少的兵士,李靖受制于要塞而迟迟不能进击,李渊猜忌心大起想起了旧怨,密令刺史许绍处死李靖,许绍爱惜李靖才干,上表求情,而李靖则率领八百士卒大败蛮兵,解了王爷李孝恭危机,以自己的军事奇才化解了又一次杀身之祸,捷报传到京师,李渊自我解嘲又厚脸无耻的为自己脸上贴金,“使功不如使过,李靖果展其效”。李靖杰出的自我救赎缓解了信任危机,也一劳永逸的解除了李渊对自己的猜忌。自此后李靖大展军事绝学,先后平定了江南和岭南割据势力,剿灭了多处军事反叛。
李渊因“玄武门之变”逊位后,李世民即位,李靖仍然是大唐帝国军事上的王牌将领。贞观四年(公元630年),边境烽火狼烟,突厥人大肆寇边,太宗令国防部长李靖率师抵御,李靖兵贵神速,巧计连环,在大败突厥人的同时,清剿并俘获了隋朝的伪齐王和历史上鼎鼎大名的萧皇后,后李靖进军阴山,杀敌一万,俘虏十几万,与另一名将李绩联手灭了东突厥,长久的解除了唐朝边患,洗刷了太宗向突厥人屈尊降阶的耻辱。但也正是因为这次无与伦比的战功,让李靖迎来了人生中最大的一次危机,因自古功臣有功高震主的嫌疑,李靖班师回朝后,被御史萧瑀弹劾治军无方,纵容手下将突厥人的宝物劫掠一空。这其实是一个莫须有的罪名,因为大臣妄自猜测皇帝李世民一定会位倍加猜忌李靖,为讨皇帝欢心而已。难能可贵的是李靖与众不同的表现,李靖不为自己辩解,因为他太清楚历代名将因此而带来的杀身之祸了,李靖只是低头认罪,并多次向皇帝请旨治罪,这种低调而高明的退避三舍,让皇帝李世民大为动情,不仅优加诏许,而且特旨由兵部尚书晋升为宰相,即使如此,李靖也惶惶不安,每次朝议时,“恂恂似不能言”,一种看似碌碌无为实则韬光养晦的高明策略。
这也就是唐太宗能够知人善用并体察入微,但与李靖的处事冷静和深惧盈满不无关系,要知道此后功勋卓著且功成名就的侯君集就做不到,而早在其之前的一代名将周亚夫和雍正年间的年大将军年羹尧也做不到,结果功高震主而被刻薄寡恩的君主所杀。说到侯君集,也险些给李靖带来了牢狱之灾,此即是李靖遭遇的第四次信任危机,因李靖劳苦功高誉满天下,唐太宗就让李靖教习侯君集兵法韬略,李靖奉旨教习,却不料后来侯集反咬一口,诬告太宗李靖有反意,因为每次教到精微之处,李靖就闭口不言,侯君集据此诬告李靖藏有祸心,留私是为了谋反。太宗听后就责备李靖,并斥责其暗怀不轨,这可是李靖一生中最为忌惮的事情,李靖襟怀坦荡的禀告太宗,不是我有祸心,而是侯君集想图谋不轨,因为我所教授其策略足以安抚天下,征讨四夷,但是此人并不满足,所以有异志也。太宗将信将疑,对此二人不置可否,其实内心里多少还是对李靖不放心,这也让李靖自此以后处事更加的勤勉恭敬。后来有一次,侯君集骑马过尚书省数步而不自知,李靖私下里对人说,侯君集意不在人,此人必反。贞观十七年,侯君集果然与太子李承乾谋反,事泄被杀,太宗方悟李靖预见之明。
李靖即使位高权重,也一直忧心忡忡,担心自己成为皇帝功高震主猜忌的对象,在担任宰相满四年后,说什么也不干了,太宗再三挽留,李靖借口足疾而言辞恳切辞任。太宗感动的说,“朕观古今,大凡身居高位者能够止足者少有,不问贤智,莫相自知,才虽不堪,强欲居职,纵有疾病,犹自勉强。公能识达大体,深足可嘉,朕今非直成公雅志,欲以公为一代楷模。”李靖功成身退,做为帝国顾问团资深顾问,从此闭门养病,直到溘然长逝。李靖病逝时,太宗泪流满面,追赠司徒,并州都督,陪葬于昭陵。
李靖人生中的四次危机,都能凭借其远见卓识,一一化解,虽与他得遇明主有关,但亦与他一生淡泊名利,进退有据休戚相关,这种深惧盈满,洞察帝王心理的知微见著让他一生饱知忧患,因而得以善终,不能不说是一种异数。唐人韦端符《卫公故物记》一文,记载在李靖的后裔处见到李靖遗留的一些故物,有李世民的赐书二十札,其中有几封诏书是李靖病重时的慰问信。一封中说:“有昼夜视公病大老妪,令一人来,吾欲熟知起居状。”(派一名日夜照料你病的老看护来,我要亲自问她,好详细知道你病势如河)可见李世民直到李靖逝世,始终对他极好。也算是自古君臣之间难得的一段佳话了。
李靖军事上既运筹帷幄,神出鬼没,做人方面尤其明理知性,韬光养晦,故而成就了其一生的荣耀。后来民间将其演绎成为风尘三侠之一和托塔李天王,多少也表达了后世对这位百胜名将深深的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