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贪官一麻袋荣誉证能否成为轻判的理由?

(2011-08-29 08:49:59)
标签:

杂谈

奖章

贪官

腐败

生活

法制

分类: 生活随笔

明太祖朱元璋平生最恨贪官污吏,为此不惜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打压的血腥恐怖政策,为了有效阻止贪官鱼肉百姓,老朱规定,凡大明官员不得深入基层,打着“调研”的幌子盘剥底层民众。可他没有想到,高层的统治意志可以让居庙堂之高的官员们收敛为非作歹之意,但是对于乡村里平日耀武扬威的恶霸、劣绅们就有些鞭长莫及了。如今在农村,越来越多的村官腐败已经成了侵蚀共和国基础堤坝的隐忧。

 

陕西富县张家湾镇某村党支部书记石某,这个中国时下行政级别最小的官员自从担任了这个村的村官后,一干就是十五年,这十五年可谓功勋卓著,筹资修建了拦河大坝使灌溉面积达500多亩。全村人均年收入达到2700元。村上获得“小康村”、“文明村”等荣誉。石某曾连任五届党代表、县人大代表,市级优秀党员、劳动模范,2007年被评为省级劳动模范。可是就在他御任的2008年,触犯了官场定律即“60岁现象”,贪污土地补偿金8万多元(摘自新浪新闻中心)

 

8万多元不是什么新闻,对比动辄数千万数亿元赃款的贪官来说,石某简直沧海一粟,没有一点儿可比性,让人意外的是庭审时其辩护律师竟然拿出了一麻袋的获奖证书和奖章,欲当庭展示,并借此来影响法官酌情从轻发落。这则社会新闻的噱头在于,过去的荣誉和功劳能否成为判刑时法外开恩的砝码?懵懂中依稀让人想到了当年红小鬼触犯了军法时,一撂满身的伤疤对监斩官说,咱能否将功折罪,战场上待罪立功?

 

此辩护律师如果不是深谙官场潜规则,就是一个完全不合格的法律工作者,在法制社会下,闹出了有违法律精神的笑话。如果说昔日的功劳和荣誉能够掩盖一切,成为法庭酌情量刑的尺度,那么诸如开国时被判处死刑的张子善、刘青山们,以及位高权重的成克杰、郑晓萸等人可以为他们平反昭雪了,上述的哪一位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几笔值得称颂的功劳,可惜的是他们把人民的信任和期待,以及过去积攒的起来的荣誉最后变成了捞取私欲的政治资本,触犯了法律的底限而最终身败名裂。

 

荣誉证书和奖章只能说明过去,并不代表将来,这是一个人人都知道的非常浅显的道理。然而此案的辩护律师却信誓旦旦且明白无误的要告诉我们,石某过去是怎样的一个人?贪官无一不是这样躺在功劳簿上不思进取自甘堕落的人,探寻贪官沉沦的足迹,哪一位不是先予后取的人,人与动物的本能区别在于,人是有精神追求的,一旦物欲超过了精神上的追求,那么必然导致潜藏在人的内心的原始的动物驱利性,权利成为了攫取私利的工具,为追求利益最大化而无视国法约束。

 

笔者无意对此案判决是否公允而感慨,只是因此案涉及一麻袋的荣誉证书和奖章比较感兴趣。战争年代里,军功章是靠军功获取的,那才是货真价实的让人信服的某种资质的证明。而在和平年代里,究竟什么才能够证明一个人的价值和贡献?一个反常的例证是,你做了你应该做的,比如公务员安分守己,尊章守纪;商人照章纳税,诚实守信;官员恪尽职守,秉公办事等等,这些都是最基本的道德标准和最起码的行为规范,但在时下的社会里,却需要弘扬和表彰,中国社会表彰之繁多之滥觞,居世界之首。

 

按说表彰应该引领普通民众向善之心,可是表彰的越多,社会风化越成问题。一个明星,无论政治明星也好,演艺界明星也好,越是频频曝光在社会公众之下,出问题的几率也就越多,由此看来,越是表面上风光无比,越是掩藏着太多不为人所知的隐私和污垢,金质奖章的正面,星光闪闪,而背面,谁也不知道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不可告人的秘密?还有一个不得不深思的问题,我们的表彰制度太过轻率和功利,只注重显性的成绩和眼前的利益,而缺少综合的评判和分析,于是许多地方许多表彰政策的执行者经常反过来自己砸自己的牌子而贻笑大方,让人哭笑不得,此类事情枚不胜举。

 

一麻袋的荣誉证书和奖章,不管是石某授意也好,还是辩护律师自作聪明也好,都只能说明一个问题,我们社会里人们的法制意识还是太淡漠了,尤其是一些基层官员,某种程度上天真的把所谓的荣誉等同于官场护身符,所以才有身陷囹圄的官员在当庭辩护时痛哭流涕的不断诉说自己的光荣史,想当然的以自己曾经的光辉历程来打动法官们,人们除了怜悯他们的无知和愚蠢外,还有的就是告诉他们一句民间颠扑不破的真理,所谓“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只是这句话,又有多少官员能够记在心上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