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深圳少年见义勇为救助跌倒老人评论社会杂谈 |
分类: 生活随笔 |
近日,深圳市罗湖区见义勇为基金会为救助跌倒老人的阳光少年罗炜、罗天成召开隆重的表彰大会,并分别给予两人一万元的奖励慰问金,相比较许多跌倒老人因无人救助而导致的一系列悲剧,这两位少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华民族扶危济困的优良品德,两少年所代表的精神风尚和核心社会价值观理应受到全社会的鼓励和宣传,但是透过少年义无反顾的行为,以及表彰会上颁发的万元奖金,却又彰显了时下社会道德和法律的缺失,折射出了社会制度方面的某些苍白,让笔者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第一个问题:奖金能否代替法律和道德的失位?
相信第一个看到七旬老人黄玉珍跌倒的绝对不是两位罗姓少年,那么旁边如此多的围观人群何以没有一个人施以援手呢?因为没有人敢上前,南京彭宇案引起的轩然大波以及媒体披露的好心没有好报的类似事件让所有的成年人心生畏惧,担心贸然的伸手而引火上身。奖金无法替代法律对于人性善恶的审判,而道德看上去很美很妖娆,可是有时候却是狮身人面,说不上什么时候就给你一血盆大口。不要怪罪围观的人群退避三舍,铁石心肠,因为恶法和少数被救助者扭曲的道德观已经阻挠了他们心中的善行,至于两位阳光少年,显然比成年人少了顾忌,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少年的善举充分说明了社会染病的程度,是再多的奖金也无法治愈的牛皮癣。
第二个问题:奖金能否刺激更多的见义勇为者?
民调显示,网络上百分之八十的人赞成给予两位阳光少年重奖。但是笔者却想做另外一个测试,假如你遇见跌倒老人,你会毫不犹豫的伸出温暖的双手搀扶一把吗?我想调查的结果大概不会很乐观,并非我们所有的人都缺乏爱心,而是在时下社会里,通常爱心是要承受非常大的风险的,这种风险有时候是要付出金钱所难以衡量的成本和代价的,见义勇为基金的设立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某种惶恐和恐惧,它的前提是你是一个好人,而被救助者也是一个好人,起码良心未泯。而见义勇为基金的颁发必须有一个前置命题,谁就能认定你就一定是一个见义勇为者呢?奖金再多,恐怕依然无补于围观群众的袖手旁观和漠然置之。
第三个问题:奖金的多寡是否有助于社会风气的转变?
笔者很悲哀的承认,毫无作用。他只能事后体现政府和媒体对于见义勇为者的首肯和鼓励,而于社会风气风马牛不相及。并非美化西方国家和丑化自己,在西方国家里,很少有此类的基金来鼓励社会上的个人善举,社会风气的好坏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升,同时决定于一定的社会制度对于道德的构建,而于物欲横流的今天,非但起不了好的作用,相反却有示黑效应,因为某种程度上用金钱来刺激人们的行为,迎合了社会上无时不存在的拜金思想,而真正的见义勇为者都是不屑于留名的,更非为了某种奖金而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真正该反思的是我们国民的素质究竟该如何提升?
深圳市见义勇为基金会该不该给两位阳光少年颁发奖金?该。但是以此寄希望于唤起人们内心扶危济困的善举却显然属于徒劳无功,甚至杯水车薪的奖金或许还不足以偿还见义勇为者为此付出的代价,社会风气的好坏和国民素质以及道德水平的提升,有赖于核心价值观的重建,更有赖于社会制度的进一步完善。退一步说,笔者倒有一个小小的建议,更倾向于把这笔奖金用于大街小巷摄像头的架设,这个社会还有秘密可言吗?倘如此,救助跌倒老人就不必先用手机照相,然后找人公证,最后再伸出援助之手,或许南京小伙彭宇好心没好报的悲剧就不会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