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琳:中国爷们儿的骄傲

(2009-07-30 11:14:51)
标签:

体育

游泳

罗马

张琳

记录

夺冠

竞技

骄傲

分类: 体育评论

北京时间7月30日凌晨1时35分,从罗马世锦赛赛场上传来了一个令人激动万分的消息,中国男选手张琳在800米自由泳决赛中力压群雄,勇夺金牌,并以7分32秒12的成绩打破世界纪录!张琳这个成绩将原来由澳大利亚名将哈克特保持的世界纪录一下子提高了6.53秒!这是中国男子游泳选手第一次在奥运会或世锦赛级别的世界大赛中获得冠军!

 

在亚洲泳坛男选手中,日本有响誉世界的蛙王北岛康介,韩国有天才少年朴泰恒,而中国的张琳则在本届世锦赛中一鸣惊人,成为了中国男子泳坛世界第一人,在与朴泰恒的亚洲一哥之争中,因为北岛的隐居和朴泰恒本届赛事的低迷和一蹶不振,俨然成为了亚洲泳坛目前的王者独尊,这一巨大荣誉的获得实在不易,难怪张琳在获得冠军后流下了激动的眼泪。

 

中国一直不乏优秀的男选手,比如早在张琳之前出道的沈坚强和欧阳鲲鹏以及蒋丞稷、曾启亮等人,但我们总是只能墙内开花,仅仅在亚洲赛场偶露峥嵘,披金夺银,而一直无法走向世界的巅峰,甚至后来的欧阳鲲鹏还闹出了兴奋剂之内的丑闻而被禁赛终身。近几年,随着日本游泳队的迅速崛起,中国男子游泳队的地位在亚洲岌岌可危,张琳此次夺冠和打破世界纪录,正是中国泳坛几代人前赴后继奋勇拼搏的结果,无疑给中国游泳界打上了一针强心剂,具有重大的破冰意义。

 

还记得北京奥运会上威风八面的菲尔普斯吗?其一人独揽八枚金牌,在碧波荡漾的水中如一枚无坚不摧的鱼雷,视冠军如探囊取物。还记得在北京奥运会上摘得400米自由泳金牌的韩国小子朴泰恒吗?那个时候,韩国天才少年正春光无限,踌躇满志。而我们呢?唯一记住的则是屈居亚军虽败犹荣且满脸稚气的张琳,即使是亚军,也已经是我国男子游泳队在奥运会上最好的成绩了,就是从那个时候起,张琳这个名字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期待和无尽的想像空间。

 

“世界在进步,我们也在进步”,这是张琳博客里的一句话,他让我从这个文静的小伙子身上看到了他的淡定、从容和举重若轻,很有古代大将的儒雅之风,他让我有理由相信,罗马夺冠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更让我坚信,接下来,张琳还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谁说中国男人只能在跳水项目上展示柔韧和技巧之美,而无法与欧洲人和美国人在游泳池一决高下?谁说游泳项目只有中国女子运动员才能创造奇迹,而纯狼爷们只能摇旗呐喊,充当配角?

 

感谢张琳,他让中国的观众从此目光聚焦在大型赛事的男子泳池上面。感谢张琳,他让我们也能象老外那样,每次见到他身着泳衣的矫健身姿闪亮登场时,我们也会发出激动人心的尖叫和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如同中国田径第一人刘翔一样,在那些白色、黑色人种垄断的传统优势项目上,从此有了亚洲人黄色人种的强势介入,从此,我们不再只是游泳池内匆匆走过的角色演员,只能充当衬托红花的绿叶,我们也要捍卫自己的尊严,领受最高的荣誉。

 

但是我们也要清楚的看到,我国男子游泳队目前只有张琳一人,仅属于一枝独秀,与过去泳坛的五朵金花不可同日而语,捍卫优势项目的霸主地位,仅有一个人是远远不够的,本次赛事中韩国人朴泰恒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中国之所以跳水项目能够保持长盛不衰,是因为我们一直有一个名星荟萃的优秀团队和良好的后备队伍。而游泳项目本就瞬息万变,更是很难出成绩的一个项目,建立后备队伍和优秀梯队方面我们要做的还很多。

 

张琳的成功与他的勤奋和吸收世界先进游泳科技成果有关,更与他背后情同母子的教练陈映红十几年如一日的悉心培养有关,还与一个人即名师澳洲人丹尼斯的科学训练有关,一个成功者背后有许多默默无闻的支持者,不仅张琳感谢他们,我们也应该感谢他们,感谢他们为我们培养了一个希望之星。世界泳坛的革新之快出乎想像,稍不留意,就有可能落伍或者一蹶不振,更别忘了,张琳身边始终还有一个虎视眈眈的韩国人朴泰恒,韩国人不会永久屈居人后的,愿张琳永远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昂扬的斗志,捍卫自己的霸主地位。

 

张琳终于圆了几代人的梦想,让我们记住这样两组数据,张琳是近73年来第一位在奥运会或世锦赛夺得长距离自由泳金牌的亚洲男选手,也是近49年来第一位打破自由泳世界纪录的中国男选手。这两项记录将永载史册,张琳,无愧于爷们儿的骄傲!

 

张琳:中国爷们儿的骄傲

文静儒雅的张琳

张琳:中国爷们儿的骄傲

矫健拼搏的张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