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客外传 曹沫(上)
(2009-03-19 08:00:42)
标签:
文化休闲杂谈历史情感刺客人物读书观点评论战国 |
分类: 史海漫步 |
(一)
残阳如血,如血残阳。
大将军曹沫看着自己浑身上下血葫芦一样的甲胄,仰天长叹。作人作到如此失败的地步,活着还有什么意义?更难受的是,做为一名抵御外侮的大将军,屡败屡战,屡战屡败,不仅对不住自己眼前这帮五花六道盗甲不整的士卒兄弟们,更对不住视自己为心腹的国君鲁庄公。
如果老天能晴空一个霹雳,就让这雷声劈倒自己,以谢国人吧。
如果战场上还有一支流矢,干脆就射向自己吧,死是最好的解脱,也是报答明君最好的方式。
假如生命重新来过,是做一个寸步不离国君枕戈待旦的勇士,还是象前两次一样,头脑发热义无反顾的请缨出征呢?
很多时候,头脑发热,其实就意味着屁股流血。
曹沫想到了死,但是勇士是不能这样不明不白的死去的。
(二)
阴风烈烈,乌雀盘旋。
大将军拨转战车,带着残兵,向着都城曲阜进发。
死又有什么可怕的?死有重于社稷,死有轻如鸿毛,如果能以自己的头颅换取鲁国失去的城池,我曹沫可以捐献这吃饭的家伙一百次。
大将军曹沫没有想到,自己居然活下来了,而且接下来活得相当好。
鲁庄公也没有想到,曹沫居然活着回来了。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将军还没吃午饭吧?赐座,赐宴。
曹沫没有想到吃饭的家伙不仅保住了,还在王宫吃上了自己最喜欢的百鸡宴,无情未必真豪杰,曹沫大嘴一咧,想哭。
哎,悔不该不听你二弟曹刿的话。杀了公子纠,放了管仲,无疑于放虎归山,与狼共舞,将军无罪,有过错的是寡人啊。
曹沫哽咽着放下鸡大腿,都是曹家人,这做人区别咋这么大捏?
(三)
曹沫从小就看不起二弟,更看不上鲁国的国风,什么礼仪之邦?这样的鲁风能杀人吗?能打胜仗吗?对于强盗,只能血溅三尺,而其他的,都是扯淡。
然长勺之战后,曹沫不得不对这个整日诗书子曰的二弟刮目相看了。
那一仗是曹沫生平里唯一的胜仗,过瘾啊,直杀得齐军丢盗弃甲,而曹沫差一点就把对方的主将鲍叔牙活捉了,带回家去打牙祭。而此后的数战皆墨,则是因为自己的这个弟弟从小就是一个病秧子,戴着上卿的帽子却天天休公休假。
失去眼睛的良驹还能跑很远吗?曹刿就是曹沫的眼睛。
曹沫总算明白了一个道理,动嘴皮子的永远比动刀子的功劳来得快,来得大。
曹沫还知道一个道理,自己只是庄公手下的一把刀,一把杀鸡的刀。而曹刿则是国家的一块砖,一块金砖,打开帝王术的一块敲门砖。
最重要的,曹沫知道,庄公之所以宠信自己,没有拿自己的项上人头做夜壶,是因为他有一个弱不禁风却让各个诸候国闻风丧胆的弟弟。
想到弟弟,曹沫鼻子一酸,又想哭。
(四)
曹刿病了,一直在病,而且病得不轻,病得勉强能够认出他这个打了败仗的哥哥。
曹刿有气无力的问,败了?
败了。面对虎狼之师的齐国,曹沫败得一点不冤,最冤的是曹沫的屁股上还让人射了一箭,创伤未愈,只好不服气的站着。
曹刿惨惨一笑,我就知道会败,然后一指曹沫的屁股,又指向他的头。
屁股是用来放屁的,不是用来思考问题的,思考问题的是头,要用头脑,一个不用头脑的将军注定要让屁股来承担责任的,懂吗?
关于屁股和头脑的辩证关系,曹大将军佩服的五体投地。可是他最关心的是怎样能够收复从自己手上失去的土地,给鲁国人一个交待。
有时,做人就是交代。
幸运的是,曹刿也在思考这个问题,只要曹刿能思考这个问题,曹沫就有信心。
因为他有一个弟弟,他的弟弟是曹刿。
还有一个人也有信心,这个人是鲁庄公。
因为他有一个无所不能的臣子,这个臣子,叫做曹刿。
(五)
什么?曹沫跳了起来,还有一个人也跳了起来,居然比孔武有力的曹沫跳得更高,这个跳得更高的人是鲁庄公。
在正常情况下,鲁庄公绝不会比曹沫跳得更高。
跳得更高只有一个原因,鲁庄公舍不得割肉。
齐国已经占领了我们那么多土地,我们还要再割掉鲁国最富裕的一块土地。曹沫摸了摸病人的额头,曹刿没有发高烧,相反额头很冰很凉。
只有让齐国相信我们的诚意,我们才有机会,而通常,机会是稍纵即逝的。只要有机会,我们就有可能收复我们在战争中失去的土地。
庄公傻了,但是庄公对眼前的这个人有信心。
他没有办法不产生信心,因为眼前这个人,叫曹刿。曹刿通常是不会把自己的计策合盘托出的,就象长勺之战,鲁庄公愿意一睹。
通常有胆量豪睹的,就会是赢家。
(六)
齐桓公最近心情很爽,他没有办法让自己不爽。
能让一个人心情特别爽的无外乎是对别人坚定不移的说“不”,能够否定别人,给与自己相关的人打上四个王八叉,不就成就了霸业了吗?那就只能是一个字“爽”,想不爽都不行。
能从公子小白变成万民景仰的诸候霸主,否决了亲弟弟公子纠的黄粱美梦,并让其身首异处,桓公梦里都能笑醒。
能把曾经的仇人管仲变成自己的股肱之臣,河清朔正,仓禀丰足,桓公时刻嘴里都会流着哈拉子。
长勺之战虽然大败,哪又如何?还不是让鲁国屈膝割地,奉表求和,想起庄公那张苦瓜脸,桓公就想击缶,并大唱“何日君再来”。
面对鲁国的使臣,桓公大手一挥,好说好说,就在柯地会面吧,看在遂邑丰裕的份上,可以和你们鲁国签定齐鲁互不侵犯条约。
桓公觉得自己是一个明主,也是一个仁慈的人。
通常一个自我感觉良好的人,就会犯一些低级错误。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