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馍”样人生
姜 北
不管别人用多么华丽的词藻来形容人生,我一直固执地认为,人生其实就是一个馍:平淡无奇但很实在。山珍海味塞一肚子的效果也只是起个填饱肚皮的作用,吃上几个馍馍同样管饱,只是吃的过程和口感有差异而已。这就像人过日子,百万富翁有百万富翁的过法,平头百姓有平头百姓的过法,属于他们自己的甜酸苦辣谁也甭想夺去。而日子过得好坏,归根结底也只能由自己来体会,衡量的标准也就是自己是否感觉舒适。用当前流行的话说就是所谓“幸福指数”的高低。
看了老蔡先生的两部作品《如歌的行板》和《一个人的天堂》(两部作品由陕西旅游出版社2008年7月出版),我对于人生的看法更加坚定了。
一位网友这样从吃羊肉泡看人生:“如果一个连掰馍都不认真的人,将是一个不值得托付任何事情的人。如果一个男孩子为一个女孩子认真仔细地掰馍心无旁骛,最后掰出来的那一碗馍匀净细密,他一定很爱她。一男一女,共用一只碗掰馍的是情侣,各掰各的但是有说有笑的是同事或者一般朋友,而不言不语,自顾自掰馍的是老夫老妻。如果陪自己的妈妈出来吃一碗老米家泡馍,最好不要叫她自己动手,孩子要一块一块地一边掰馍,一边想母亲大人的养育之恩,为她奉献一碗用耐心和孝心掰出来的馍,她一定会很欣慰。”我当然也能从这两部作品看人生,不管是我的还是老蔡的。生活就是一个馍,看你怎样去吃它,确切地说是“品尝”它。透过作品,我感觉到作者就像一个大厨,将人生、人性的百味统统融入每一篇文章,用“馍”的形式呈现给读者,朴实无华却耐饥,觉得口感不好您还可以再加工,做成羊肉泡、肉夹馍照样可以吃得有滋有味。说一点个人的感觉,对于作者,鄙人窃以为,他其实就拥有着一个馍一样的人生,活得扎实、看着踏实、为文瓷实,为人朴实。
这两部作品其实是作者老蔡的博客“老蔡的菜园子”中文章的集纳,收录的基本上是2007年到2008年上半年期间见诸“新浪博客之老蔡的菜园子”的博文,《如歌的行板》则集中了作者的一系列政论文章、读书感想、球评、游记以及成长岁月。《一个人的天堂》是生活随笔。
既然是博文的集纳,就不得不提一下博客了。作者以《我的博客观》作为两部作品的序,恰恰证明了老蔡对于开博和博客的态度。由于是开篇之作,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老蔡带着率真、幽默的文风扑面而来,让人顿觉这人可爱之极,自然有了阅读下去的欲望了。对于开博,老蔡的比喻精彩绝伦:开博纯属偶然,就像那天在操场漫步,眼皮下就不经意的滚过来一只黑白相间的皮球,我抡起大皮鞋,兜圆了脚劲,皮球在空中划过了一道美妙的弧线,守门的小伙子一把搂住了我的大皮鞋,而球却挂死角而进。你说,我在球场上拼了老命的往门里整,都没这下意识的一脚精彩绝伦,真应了那句无心插柳柳成荫的俗语……开博亦如此,没有博客我也一样喜欢涂抹文字,只不过从地下工作者一跃而起成为了光明的战士,再没有了“夜幕下的哈尔滨”一样的战战兢兢和恐怖下的浑身筛糠。也断了鼠辈们的磨牙霍霍和那些尘埃零距离的亲密接触,还为国家节省了纸墨笔砚,间接的为绿色环保做出了贡献。
我是欣赏老蔡的态度的。在《我的菜园子》博文中,他这样写道:“在我成为博一族之前,我的混沌的思想与现实里的势利语境冲突了很长时间,我不怕光明正大的拔剑相向,无论是在华山之巅还是在汉水之滨,甚至不怕群殴,但我在意的是满天如流星雨般的暗器,或许还淬了点见血封喉的毒药,我不怕倒下,但只能迎面躺下,我不惧怕任何一种刀光与剑影,但决不能回首鄙视背后下刀子的鬼蜮魑魅。”这样的言语让我依稀看到老蔡前一部作品《吹皱一池春水》中的快意恩仇。
不同的是,在博客这个菜园子里,老蔡更多地是在侍弄自己的“菜”,他也更喜欢这些朴实的“菜”,更从不讳言欣赏“菜”,哪怕被人叫做“菜农”!我也欣赏这块菜园子,虽然只是平凡的一块菜地,却有肥沃的土壤,有躬耕的农夫,更有辛勤的汗水和智慧的结晶,于是,这块菜地里理所当然地长出了鲜嫩的青菜。将浮华置之身外,将喧嚣抛诸脑后,老蔡在他的菜地里躬耕不息……
没事来老蔡的菜园子看看吧,这里没有喧嚣,没有势利,没有冷眼……来这里坐坐吧,这里有生机勃勃的春天,热情似火的夏季,更有金秋沉甸甸的收获和寒冬静谧的白雪。
姜北是我未曾谋面却神交久已的老朋友,我知道他的真实姓名,也知道他的家乡曾经是我战斗过的地方,这已经是他第二次为我做书评了,在茫茫人海中,我觉得他是真正读懂了我的朋友,他一直以来的评论我都喜欢,也专门做了收集,在这里,我仍然要道一声,姜北,谢谢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