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远古时期,释梦就是人类自我探索的一个方面。长期以来,在人类自身的发展中,对自己的命运,几乎没有主动权。为改善这种局面,人类出于个体保存和种族延续的本能,便想尽一切办法,去判断自身的前途和命运。除了求神问卜之外,还有一个比较简捷的方法,就是对自己的梦境进行推论,进而判断自己生存发展过程的吉或凶。进行推论的依据,是一种信仰,人们深信,梦境是神对人的启示,神的启示是至高无上的,所以是可信的。
弗洛伊德以后,"释梦"就成了临床心理诊断方法
。弗洛伊德认为,梦境是性本能挣脱意识禁锢之后的变相宣泄,所以它有临床诊断价值。弗洛伊德的这种说法并不完全对,可是"梦"作为人类心理活动的一部分,对诊断人的心理问题,到底有无价值和意义呢
?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梦自身的性质和意义谈起。
说明梦的性质,必须从两方面入手。第一,给出定义,确定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第二,在临床实践中,考察梦与心理紊乱的关系。
从理论上说,梦有几种定义。其中有一个定义说,“梦是特殊意识状态下的思维与情绪活动”。所谓“特殊意识状态”,就是睡眠状态。在通常情况下,人们觉得正常的意识活动就是指觉醒状态,认为睡眠与意识无关。其实,正常意识活动是一个连续体,它主要包含觉醒和睡眠两种状态,这两种状态循环交替地出现。觉醒被称为一般意识状态,睡眠就被称为特殊意识状态。在这种特殊意识状态下,由于意识的清醒水平极低,所以思维活动就失去了逻辑性。也就是说,梦境的结构,作为非逻辑性思维活动的结果,是不现实的和无效的。为此,绝大多的梦境,都带有杂乱无章、奇离古怪、不合逻辑和颠三倒四的特征。尽管梦境中的个别内容,如人物、地点等等,都是梦者生活中经历过的或被压抑的东西,但就梦境的整体来看,它确乎是非理性的,并不具备任何现实意义。为此,我们可以认为,杂乱无章的梦境本身,是无意义的,不具备任何临床诊断价值。
但是,对于梦境中体验到的情绪,却要另当别论。
在日常生活中,在觉醒状态下,人的情绪总是处在意识的调控之下,内心的焦虑、愤怒、恐惧、孤独……等等,都可以经过意识的调控,或被掩饰起来,或被化解掉。人的各种非理性念头,也可以被自己的理性所控制。为此,在心理咨询临床上,求助者可能不愿把自己真实情绪和情感说给你听,或者他们自己认为,已经被控制和理性化了的负性情绪,不能再影响自己的正常生活,所以不必向咨询师说明。实际上,自己不愿流露或自己不太清楚的负性情绪,虽然已经被控制和理性化,但它实际上并未消失,在某些情况下,仍然可以影响人的心理活动。在梦境中发泄出来的种种负性情绪,就是这类仍在起作用的负性情绪。梦中情绪的这一特点,使“释梦”具有了临床诊断价值。所以弗洛伊德释梦的一般原则,即宣泄论得到了大多数心理学家的认可。
我们说,梦中的情绪有临床诊断价值,还因为情绪有另一种特点。人在现实生活中,面对不同内容的生活事件时可以体验到一类情绪,比如,一个人面对繁杂的工作任务、找不到职业、家庭纠纷难以排解、面临升学考试、无法偿还债务,都可以引发同一类情绪---焦虑;在梦境中,人也可以处在荒唐的事件中,比如,找不到自己的家门、走在荒漠上迷失了方向、考试题目答不出来、临上飞机时突然找不到机票等等,这些梦境中的事件,也可以产生同一种情绪---焦虑,甚至逼真的梦境,可以使人从焦急的梦中醒来。
梦中的事件与现实事件不同,现实事件是客观存在,梦中事件却是人的想象。但是,两者之间并不是没有关联。觉醒状态中,现实的事件引起焦虑情绪,这种焦虑情绪会立刻被理性控制或化解,但它并不会彻底消失;当进入睡眠后,焦虑情绪再度活跃起来,激活部分皮质细胞,促使人们想入非非,想象出不合逻辑的事件,并且构成以焦虑为色彩的梦境。以此类推,假如生活现实中产生的是恐惧情绪,那么,想象出的梦境,也必然是恐惧的梦境。
梦的这种特点,使我们可以通过对梦的分析,便能大致了解求助者不愿说出或觉醒时意识不到的情绪状态。这种以了解情绪状态为目的释梦手段,我们称之为“情绪释梦”。为说明这种方法的可靠性,特举如下案例:
肖
xx,女,28 岁,未婚,大学文化,公司经理助理。
求助者近来工作效率不高,不能集中精力,爱忘事。下班后,有一种飘飘乎乎的感觉,茶食无味,睡眠不安,为此来心理门诊。
经谈话了解到,求助者三年前在陕西省一所大学毕业,来深圳工作。开始,生活上有些适应不良,半年后逐渐习惯。日常工作和心情、在单位人际关系尚好,三年来没有遭遇不利的生活事件。她自己不能说出目前不良心情的原因。
咨询师要求她记录一两个梦,下次就诊时带来。以下是求助者记录的梦境:
(1)1997 年 7 月 9
日,梦到早晨起床后,眼看就到上班时间,急忙拿起手提包往门外走,但房门打不开,心理十分着急。忽然见凉台上有一个铁梯子能通到楼下,跑到凉台上,想从那里下楼,但凉台栏杆高,于是伸腿下去试探深浅,随后两手扶着栏杆向下滑,脚无论如何碰不到梯
子,双手已十分疲劳,眼看就要双脚落空而全身坠地,想大声喊,却又喊不出声,急的出一身汗,突然惊醒。醒来后一看表,刚刚夜里两点多钟。
(2)1997 年 7 月 12
日,梦见到海南出差,突然发现有人追赶自己,自己抬腿便跑,跑到大海边上,眼前再无去路
。后面的人向自己开枪,但并未射中,心急如火,猛地向空中一跃,竟然飞了起来,一直向高处和远处飞,心情略微安静一些,可是突然身体下降,自己无法控制,觉得立刻就要落进大海。心中一急,从梦中惊醒。
(3) 1997 年 8 月 1
日,梦见自己在幼儿园和小朋友玩耍,玩得十分高兴 。
正在这时,阿姨喊自己的名字,仔细一看不是阿姨,而是公司经理
。他面目十分可怕,在仔细一看,发现妈妈站在他身后。立刻想绕过经理扑向妈妈,但经理用双臂阻拦,在焦急中大哭,并喊妈妈,醒后,眼泪还留在眼角。
对求助者梦中的情绪,咨询师做如下判断
第一个梦是焦虑梦。此梦反应求助者在生活中,可能有左右为难的事情存在,并且这种令人焦虑的事件,短时还无法解决。或许,这种焦虑情绪可以随时被理性排除,但却仍然隐隐约约地伴随着求助者。
第二个梦可称为紧张——解脱梦。求助者生活中可能有令人担心的事或某种压制力量,求助者很想挣脱并得自由。
第三个梦可谓紧张——退缩梦。生活可能深感紧张,或求助者可能与他人关系紧张,想寻找保护。但又很难得不到保护,安全感不足。
根据释梦的结果,咨询师希望求助者仔细审视自己的现实生活。考虑以往和目前的个人生活中,是否有不如意的事件。
在第三次咨询时,求助者诉说了如下情况:“我对公司工作很不情愿,虽然工资高,但工作都是事务性的,难以实现自己的理想。想调出,但又找不到地方
。另有一件事,我没给别人说过,不知是否与现在的精神状况有关;去年出差海南,和经理一起去的,为了在那里联系业务,住了一个多月,经理每晚在我房间聊天,又一次,他突然向我表示要留在我房间过夜,我怕急了,一人跑出去,不敢回来,很晚了才回到房间,死死关好门
。第二天,我很晚才起床。从那以后,有几天时间里,想离开这个公司,摆脱那个环境
。回到深圳后,工作一忙,好像没时间再想这事,我也渐渐地忘了。以后,工作很忙,彼此接触时,都谈业务问题,谁也没再提起此事。”求助者又谈了最近的一件事,她说:“我的宿舍在一层,上周,连着两次有人敲我的窗户,敲窗户的人是我们单位的司机。我问他有什么事,他说想找我聊聊。我拒绝了他,以后他再没来。可是我心里总是不安。”
该求助者的梦境,与其现实生活事件并无直接的联系,她的梦不是现实生活的写照,但是,曾经体验过的情绪,如安全感不够和换工作的愿望不能实现而造成的焦虑,因他人纠缠而产生的紧张情绪等等,却能在梦中再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