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专业的最大价值:文学是一种思维方式

标签:
彭一峰市场经济文学专业文学价值思维方式文化 |
分类: 广外专题 |
|
本网讯
主讲人:文学企业家、作家彭一峰先生
与时俱进的标准与期望值 彭一峰认为,他认为,标准和期望值通常是由社会、政府、家庭、个人四重因素决定的。在“力的平行四边形原理”作用下,各种力量均在变化,总体的标准和期望值也在变化之中。价值标准在变化,各种期望值在变化,文学的表现形式在变化。他以个人对文学和这个专业认识的三个阶段为例对标准和期望值的变化作出了形象说明。他对创作的认识让我们这些听惯了关于文学神圣的学子们耳目一新,他说:“文学只是一种健康的爱好。写作很快乐,而且有回报。这就是我目前写作的原因。”
在做了这翻有趣的讲解后,彭一峰打了一个有趣的比喻“我们都在瞎子摸象”,事实上,没人能看清大象的每一面。但虽然都在瞎子摸象,不过我们可以通过努力,比别人多摸到一根象毛。高度决定视角,角度改变观念,尺度把握人生。在我们的选择中,没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只有差异和取向的不同,只有差异和角度的不同。我们的出路随着认知的变化处在不停地变化中。
认清大势和出路 彭一峰先生认为,要回答文学专业出路何在的问题,我们的第二步工作,是要认清大势和潮流。随着价值观念越来越丰富,人们日常生活所需的知识也越来越丰富,结果导致的是文学所承载的信息量越来越大,这就是当前社会和文学发展的一个总的潮流,跟着这个总方向发展自然不会迷路。彭一峰先生还以他大学时期班内(汉语言文学专业)同学就业情况为例作出说明。文学专业就业的路子实际是非常广泛的,汉语言文学主要择业领域可以包括教育、文学研究、行政机关、传媒、作家及影视、企业营销和宣传管理等,因为“文学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用文学的眼光和思维认识事物时,不仅会享受到独特的审美愉悦,而且在对人物、局势的把握和掌控中会有独特的优势。这种优势在任何行业、任何岗位中都会有施展的空间。这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最有价值的地方。
从“文学”的出路到 “我”的出路 探出路接下来的工作就当落实到我们所学的“文学”专业上。彭一峰以自己例,说明毕业后对文学的认识和感受变化对自己事业的影响。彭一峰毕业后先后担任过电视台编辑、企业策划人员、总经理,还自己创过业,但他一直没有放弃写作。结合现今正热的中国作家富豪榜,彭一峰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观点,认为虽然商业化和媒体促成了如郭敬明、饶雪漫等作家的红与热。但他们的作品中文学、艺术和学术的因素同样不可缺少,他们适合了当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对于文学的阅读期待需要,既能从情感和精神上贴近年轻的读者群,而又能利用当代网络商业传媒进行自我宣传和包装。他们的成功确有市场传媒因素,但我们同样得承认,他们的才智和聪明,他们的路是靠自己写出来、走出来的。
在文学的出路上,社会上存在一种“正统”的路线和对策,这些作家占据着一些重要的阵地,如权威刊物或官方宣传阵地,他们可以借助这些很好的平台扬名立万。但也有虽走正统路线,但同样写得好的作家。如先锋作家余华,他在文学创作领域出名后及时作出调整,在现实的叙述中注入适度的现代意识,以简洁的笔触和饱满的情感尽可能地获得读者最广泛的共鸣,这是认识和结合潮流后作出的调整,也是文学适应现实的结果。文学作品要成为名家名作总是要突破一系列政治经济的阻碍,而这正是用文学关照现实面临的冻土层。而这也予我们文学专业的学子以启迪。我们如何在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中出走一条自己的路。
而针对现今很多人对自己的出路感到困惑的问题,彭一峰指出根本原因就是“我们常常看不清自己”,因此我们做的是明心见性。看清自己是看清楚路的第一步。关于如何认清自己彭一峰先生提出几点思考:我的人生目标是?我认为最好的生活方式是?我最大的兴趣或乐趣是?认为最有价值的是?……有了这几步认识后就要付诸实践,在不断的尝试中看清自己,一旦确立目标后就要开始尝试,而一旦开始了尝试就该坚持自己的目标,切忌随意更换目标和浅尝辄止,坚持不懈终会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
最后,何光顺老师对当晚讲座进行总结,他指出,很多中文毕业的或非中文专业的人在不同行业工作,但相当一部分的人都没有放弃写作,而且都写出了很多好作品,并对这个社会产生了有益的影响。对于这些人来说,写作已成为他们日常的一种生活方式,也成为一种表达自我投入社会的生存姿态。他之所以邀请他的大学同学彭一峰来进行讲座,是因为他希望同学们能通过这个讲座更加清晰地了解自己的专业,不要对自己的前途感到渺茫,同时开拓自己的眼界,不要想到文学专业,就觉得只是诗歌、散文等纯文学样式。
讲座结束后彭一峰先生把他的小说《生生不息》赠与在场观众一同分享,部分同学收到小说后走到讲台希望彭一峰签名留念。很多在场观众听完讲座后都表示对文学专业有了更多的信心,通过这场讲座,他们对自己的出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附: 彭一峰,曾任河北省电视台总编室编辑,2000年进入企业工作,在多家公司担任策划部经理、市场部经理、总经理、战略研究员等职务,曾自主创业,创办深圳盘古科技有限公司。著作有《天为谁泣》、《生生不息》、《赵子龙的奋斗》、《正道诡道》、《二十四小时》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