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何光顺
何光顺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594
  • 关注人气:32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传道授业解惑

(2008-04-27 16:16:13)
标签:

教师

学生

传道

授业

解惑

分类: 学术专集

小序:偶应友人之约,为一份《中学生报》写篇有关“师生关系”的小文。敝掃自珍,或竟可作他山之石,以为诸君攻玉,也未可知。故发于此。

 

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一名普通教师,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以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这无疑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在这方面,中国传统教育将人格塑造、知识传授与问题意识融为一炉的教学经验值得我们汲取。欧美现代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独立人格、自由思想与批判精神的思路值得我们借鉴。

当前中国学校教育的偏弊在于功利主义化,在于将人格教育与知识教育割裂。人格教育成为知识教育的附庸。教条化的思想品德课培养出的是听话的孩子与思想的奴隶。知识分科教学训练出的是习题高手与技能化工匠。其连锁后果是教师与学生日益隔膜,而无法在精神层次上沟通。

因此,如何有效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交流问题,并不仅仅是一个方法问题,而更多地是一个观念问题。作为老师,不能再局限于将学生看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客体”的传统做法,而应立足于让学生成为学会自我表达的“主体”的新思路上来。老师不能再满足于或和蔼可亲,或严肃认真,或循循善诱,或语重心长的长辈式教学,而应转向让孩子们随时在课上与课下勇于表达个人意见,积极探讨问题的平等对话式教学。

教师既是引导者,也是倾听者,这既是中国传统道问学与西方当代教育追求的境界,也是中国目前学校教育应坚持的理念。只有从道问学融合的高度入手,我们教师才能在人格境界与知识传授等多方面引导学生,而学生也才可能成长为有独立意识的公民与自主创新的人才,并成长为支撑中国未来的为参天大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