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英雄谱系图(旧帖重温)

(2008-04-10 21:50:59)
标签:

英雄

谱系

人文

黄帝

大禹

分类: 中国文化
                    何光顺/文
此系两年前以“我是道路”笔名于《天涯社区·煮酒论史》所发连载旧帖,惜未能续写之,现将已写四章转发于此,愿以此励志,望他日能圆此旧章。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桑田沧海,古来多少英雄豪杰被埋没在历史浊浪中;风雨烟云,又有多少奸人贼子被捧上历史的神坛。君莫以我危言耸听,且看当下品鉴历史,鬼魅登场,群魔乱舞,杀人犯被万民称颂,奴才戏风靡九州。哀我华夏,竟无辨忠奸仁义之智士,竟无捍传统文化精魂之仁者。
  往不可谏,来者可追。孰能拨乌云以见明月,孰能斥奸慝以显仁义?
  笔者不揣鄙陋,有志澄清文化之糟粕,有意疗救人心之固疾,远追周公孔圣之遗业,近承陈公鲁公之夙愿,以树华夏英魂之正,以立民族精神之规。知我者,谓我其心可嘉;不知我者,谓我年少轻狂。孰是孰非,诸君以理辨之。
  斥奸立正,莫如直指正之所是,正之所在,正之所归。依此,吾将为诸君端出华夏民族之真英雄。称英雄必斥奸雄,必立正驱邪,必有一英雄之标准。那么,何为真正的英雄?
 

  英雄,民族史诗中的千年唱叹。汤汤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大禹以治之,万民咸得安乐,是为治水英雄。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岳飞以挡之,南土遂得太平,是为民族英雄。
  在英雄的伟业中,我们可以读出什么?那就是,何为英雄,英雄的标准何在?
  我以为:
  英雄必与命运抗争,天意,神的意志,不可知的命运与定数皆不可阻止他九死未悔,一往无前,知其不可为而为的决心。
  英雄必为正义而战,必为理想而战,必为天下而战,必为除暴安良为社稷苍生而战,在英雄面前,普通人显出其平凡。
  英雄的存在已超越了逐利层面,他在某种程度上是指示人类前进的方向标。
  英雄必为世之楷模,为当时后世效法与称颂。
  为一己私利者,屠杀生民者,言行无道者,皆不配为英雄。
  现世英雄标准混乱,哀莫大焉!
  秦始皇、刘邦、项羽、曹操、成吉思汗、努尔哈赤、希特勒等皆非英雄,而可视为枭雄。
  枭者,恶也!雄者,雄才也。枭雄者,奸恶之雄才,而威慑四方,奴使万民者也。英雄者,英睿圣明之雄才,而威镇邪恶,德绥万邦者也。
  明此英雄与枭雄之辨,我们方可条述中国历史英雄人物,以为后世范,以为当世法。
 
民族缔造者:黄帝
  黄帝是为华夏的英雄祖先,是吾民族缔造者,亦为吾民之文化缔造者。当然,人们会问,黄帝是否确有其人?
  我们习惯了文献历史与器物历史的权威,而常常忽视口传历史的真实。如果剔去神话传说的附会,我们至少可以相信,在远古时代,确然有这样一位英雄以自己的伟业奠定了华夏民族的生存基础。这位英雄就是黄帝,他以其仁德武功为历代仁人智士追怀。
  当凯撒翻越阿尔卑斯山,征服高卢时,说了一句流传千古的英雄名言:“我来了,我看见了,我征服了。”英雄的事业在于功盖天下的征服。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黄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当之无愧的伟大征服者。
  黄帝的征服不是暴虐、凶残而野蛮的屠杀。希特勒是征服者,为何不能颂之为英雄,因为残杀故也。黄帝的征服,是以有道伐无道,是救民于水火,是王者的正义之战。“炎帝欲侵陵诸侯”,“蚩尤作乱,不用帝命”,黄帝赫然怒矣,“修德振兵”,“抚万民,度四方”,而四海归心,而万民悦服。黄帝是民族史诗中第一个当之无愧的伸张正义的王者。
  噫嘻,千年易过,黄帝的英魂永存。世事沧桑,黄帝的勋德长在。那香火袅袅的黄帝陵啊,飘不散的是华夏五千年的民族精魂。
 

  洪水汤汤,大禹以治之
  《圣经》记载:自亚当夏娃以后,人类罪恶滔滔,上帝赫然怒矣,遂发洪水,以淹天下,唯有义人挪亚,蒙得上帝救恩,逃离斯难。上帝在此次洪水后,不免后悔,遂与挪亚立约,誓不再毁灭人类。
  上帝爱人,他将永远地以爱的恩典来拯救他的爱子,而非以灾难来毁灭这些迷途的羔羊。上帝为规范自己的行为,且与挪亚以天边的彩虹为凭,立约为誓。
  我们不清楚,发生于华夏九州的这场史无前例的大洪水,是否与《圣经》中的那次洪水同时?但我们知道,这场空前浩劫的洪水,并没有上帝怒气平息后的救助,而是完全仰仗于治水英雄大禹带领着我们这个民族战胜了灾难。
  这次洪水历时数十年,当尧之世,天下洪水汤汤,浩浩怀山襄陵,四岳荐鲧以治洪水,“九岁,功用不成”。其后,舜在位的大半时间,华夏先民都是在洪水的威胁中艰难地生存。舜启用鲧之子禹,终得以平息九州水患。
  《史记》载:禹乃遂与益、后稷奉帝命,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薄衣食,致孝于鬼神。卑宫室,致费於沟淢。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暐。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令益予众庶稻,可种卑湿。命后稷予众庶难得之食。食少,调有馀相给,以均诸侯。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及山川之便利。
  这段历史是民族的灾难史,亦是民族的英雄史,没有上帝的恩典,没人与上帝的和好,没有挪亚方舟的富足安全,而只有英雄领导下的民众在继续着先辈未曾完成的伟业,居外十三年,过家门而不入,薄衣食,卑宫室,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这是勤劳、智慧、不屈服于命运的英雄的抗争,是九死不悔,一往无前的顽强意志的胜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传道授业解惑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