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有个记者给我说起这样一件事情:某作家出了名后动不动对记者瞪眼睛,毫不客气地指责记者干扰了他的生活,驱之惟恐不尽。记者问他:你现在这么讨厌记者,当初你还不是靠了媒体和记者才出的名吗?这位作家答道:当初我请他们了吗?
我知道这位记者为什么会向我说起这件事,因为我当了几十年的记者,现在还从属于一家媒体。这样一种身份让我免不了感情用事,但有感情总比没感情好,同行们受屈,我自己也难受。我觉得我要是那样做了,很多人和我自己都会指责我是个寡恩薄义的人,是个前恭后倨的“白眼狼”,我一定会在自责中赔礼道歉,面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真诚。
我请他们了吗?——如果这句话由我的采访对象说出来,我一定会告诉他:这多少是有点无赖相的,你的良心喂狼啦?记者主动采访你,是出于对你的尊重,你配合了采访,就等于你欢迎了人家,不是人家自作多情,而是你们两厢情愿。如果你真的清高,当初为什么不拒记者、媒体于千里之外呢?采访也配合了,媒体也利用了,名利也双收了,这才说出那种不欢迎人家的话来,简直就是个阴谋嘛。
我觉得作家一旦这样就有点作践自己,你虽然完全没有必要感恩戴德、忠义图报,但也不能如此功利地忘恩负义、过河拆桥吧?记者是职业,采访是工作,凭什么你就可以不尊重人家的职业和工作呢?一个连扶持了你、帮助了你的记者和记者所代表的媒体都不尊重的人,你还能尊重谁呢?自我膨胀是要不得的,尤其是作家,丢弃了平民意识以及平等相处的姿态,你永远等于零,不尊重别人的人,休想得到别人的尊重,这是一个有没有情操德行的问题,也是一个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问题。作家之中,德之不存,久矣。我这样说是想挽救这位作家,尽管那个记者并没有告诉我他或她是谁,但我觉得不管是谁都应该给记者们道歉,知错改错,乃君子之道,要是人家不合时宜地打搅了你,你可以另约时间,也可以婉言谢绝,没有必要把话说得那么难听,让别人委屈,自己就会难受。因因果果、冤冤相报,如何缘起的就得如何消除,做人的道理,其实很简单。
推而广之,这年头时有文化名流辱骂、戏弄、冷对记者的事件发生,我就不明白这些人为什么这样热衷于恃强凌弱,欺负不了别人,就欺负记者,骂别人不行、不能、不敢,就只好骂记者。记者是很值得同情的一群,他们生活在媒体行业的最底层,每每遇到这样的事,不仅要在采访对象面前假装镇静、忍气吞声,还要受到同行同事的讥讽和嘲笑,而领导一般也不会公开给他们撑腰,报纸要顾全大局,断不会拿出版面来给受屈的记者打抱不平,尽管他们可以公开为许多不公、不幸、不忍打抱不平。要知道,没有一个普通记者能够决定自己的稿子何时见报、一定见报、以什么样的观点和内容见报,他们受了委屈还要装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继续他们的采访,继续让这个侮辱了他们的名流见报。当然也有面对受辱真正无所谓的记者,那就是大人不记小人过,记者们毕竟见多识广,天天磨砺,年龄虽轻,倒也已经是吃过的盐比你喝过的水多,走过的桥比你经过的路多。
作为一个报人,我深知记者往往会把采访对象的缺点暴露在受众面前,这是因为他把你看成了一个具体的真实的人。一个有个性的人,必然也是一个有缺点的人。没有一个记者跟你有私仇,把新闻采访变成投枪、匕首,要在你这里报仇雪恨,没有,绝对没有。作家、文化人,只要写了作品出版,就都是一个面对社会的公众人物,只是面对的方式不是面孔而是文字。明星就更不用说了,他们是公众化的实践基地,公众化就意味着丰富多彩的认识、各个不同的立场、南腔北调的语言、亦褒亦贬的评说。既然如此,凭什么人家就只能说你的好话,而不能说你的坏话呢?说你的坏话是因为你也有不好的一面,人家说对了,改,说错了,哈哈一笑,你还坚持你自己的,或者你可以讲道理、反批评。谩骂起来、侮辱人格是不可以的,尤其是那种为了炒作自己而拿记者开刀的行为,多少有些卑劣,应该为大男人和好女子所不齿。明明知道对方无力还击,还要猛打一拳的人,其实是最虚弱最无能的。强大的实力来源于人格和修为以及才情和本领,而不是虚张声势地贬损别人尤其是贬损记者以便抬高自己。
拿记者给自己垫背,踩烂记者的肩膀蹿自己高度的人,肯定会跌下来,摔个稀烂。还是那句话,让别人流泪,自己就会流血,这是一个真常不变的真理,谁也无法逃脱。
目下的记者是无法团结的一群,由于竞争激烈,对于名流,甲报不登,乙报就会登出来。所以那些忘恩负义、过河拆桥的人,那些通过辱骂呵斥记者抬高自己的名流,并不担忧自己的名字从此会从媒体中消失,他们反而会因此愈加火爆地出现在媒体上。在他们的眼里,记者不过是出名的工具,有用时用之,不用时弃之。如果真的有一天,记者们团结了,同仇敌忾起来,互相同情、互相帮衬起来,功利心比谁都强盛的名流们肯定会一个个和蔼可亲起来,争先恐后地跟记者做朋友,而不是拿他们当工具了。
我知道这位记者为什么会向我说起这件事,因为我当了几十年的记者,现在还从属于一家媒体。这样一种身份让我免不了感情用事,但有感情总比没感情好,同行们受屈,我自己也难受。我觉得我要是那样做了,很多人和我自己都会指责我是个寡恩薄义的人,是个前恭后倨的“白眼狼”,我一定会在自责中赔礼道歉,面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真诚。
我请他们了吗?——如果这句话由我的采访对象说出来,我一定会告诉他:这多少是有点无赖相的,你的良心喂狼啦?记者主动采访你,是出于对你的尊重,你配合了采访,就等于你欢迎了人家,不是人家自作多情,而是你们两厢情愿。如果你真的清高,当初为什么不拒记者、媒体于千里之外呢?采访也配合了,媒体也利用了,名利也双收了,这才说出那种不欢迎人家的话来,简直就是个阴谋嘛。
我觉得作家一旦这样就有点作践自己,你虽然完全没有必要感恩戴德、忠义图报,但也不能如此功利地忘恩负义、过河拆桥吧?记者是职业,采访是工作,凭什么你就可以不尊重人家的职业和工作呢?一个连扶持了你、帮助了你的记者和记者所代表的媒体都不尊重的人,你还能尊重谁呢?自我膨胀是要不得的,尤其是作家,丢弃了平民意识以及平等相处的姿态,你永远等于零,不尊重别人的人,休想得到别人的尊重,这是一个有没有情操德行的问题,也是一个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问题。作家之中,德之不存,久矣。我这样说是想挽救这位作家,尽管那个记者并没有告诉我他或她是谁,但我觉得不管是谁都应该给记者们道歉,知错改错,乃君子之道,要是人家不合时宜地打搅了你,你可以另约时间,也可以婉言谢绝,没有必要把话说得那么难听,让别人委屈,自己就会难受。因因果果、冤冤相报,如何缘起的就得如何消除,做人的道理,其实很简单。
推而广之,这年头时有文化名流辱骂、戏弄、冷对记者的事件发生,我就不明白这些人为什么这样热衷于恃强凌弱,欺负不了别人,就欺负记者,骂别人不行、不能、不敢,就只好骂记者。记者是很值得同情的一群,他们生活在媒体行业的最底层,每每遇到这样的事,不仅要在采访对象面前假装镇静、忍气吞声,还要受到同行同事的讥讽和嘲笑,而领导一般也不会公开给他们撑腰,报纸要顾全大局,断不会拿出版面来给受屈的记者打抱不平,尽管他们可以公开为许多不公、不幸、不忍打抱不平。要知道,没有一个普通记者能够决定自己的稿子何时见报、一定见报、以什么样的观点和内容见报,他们受了委屈还要装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继续他们的采访,继续让这个侮辱了他们的名流见报。当然也有面对受辱真正无所谓的记者,那就是大人不记小人过,记者们毕竟见多识广,天天磨砺,年龄虽轻,倒也已经是吃过的盐比你喝过的水多,走过的桥比你经过的路多。
作为一个报人,我深知记者往往会把采访对象的缺点暴露在受众面前,这是因为他把你看成了一个具体的真实的人。一个有个性的人,必然也是一个有缺点的人。没有一个记者跟你有私仇,把新闻采访变成投枪、匕首,要在你这里报仇雪恨,没有,绝对没有。作家、文化人,只要写了作品出版,就都是一个面对社会的公众人物,只是面对的方式不是面孔而是文字。明星就更不用说了,他们是公众化的实践基地,公众化就意味着丰富多彩的认识、各个不同的立场、南腔北调的语言、亦褒亦贬的评说。既然如此,凭什么人家就只能说你的好话,而不能说你的坏话呢?说你的坏话是因为你也有不好的一面,人家说对了,改,说错了,哈哈一笑,你还坚持你自己的,或者你可以讲道理、反批评。谩骂起来、侮辱人格是不可以的,尤其是那种为了炒作自己而拿记者开刀的行为,多少有些卑劣,应该为大男人和好女子所不齿。明明知道对方无力还击,还要猛打一拳的人,其实是最虚弱最无能的。强大的实力来源于人格和修为以及才情和本领,而不是虚张声势地贬损别人尤其是贬损记者以便抬高自己。
拿记者给自己垫背,踩烂记者的肩膀蹿自己高度的人,肯定会跌下来,摔个稀烂。还是那句话,让别人流泪,自己就会流血,这是一个真常不变的真理,谁也无法逃脱。
目下的记者是无法团结的一群,由于竞争激烈,对于名流,甲报不登,乙报就会登出来。所以那些忘恩负义、过河拆桥的人,那些通过辱骂呵斥记者抬高自己的名流,并不担忧自己的名字从此会从媒体中消失,他们反而会因此愈加火爆地出现在媒体上。在他们的眼里,记者不过是出名的工具,有用时用之,不用时弃之。如果真的有一天,记者们团结了,同仇敌忾起来,互相同情、互相帮衬起来,功利心比谁都强盛的名流们肯定会一个个和蔼可亲起来,争先恐后地跟记者做朋友,而不是拿他们当工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