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礼孩现象
(2011-02-15 11:18:58)
标签:
杂谈 |
黄礼孩现象
张德明
1、熟悉黄礼孩的人都忘不了他脸上永不凋谢的笑容,在朋友们的眼里,黄礼孩人如其名,这个孩子的出生是上帝送给人间的一个“礼物”。许多从各地来广州的诗人,一到羊城,第一个想到要联系的人就是黄礼孩,他俨然成了广东诗人联络站的站长。早在多年前,《花城》杂志主编田瑛先生和文学批评家谢有顺给他命名为“黄镇长”。因为广东被誉为诗歌重镇,他们认为礼孩有镇长的作为。作家、学者林贤治觉得黄礼孩更像一个诗歌王子。我想,这些都是人们对他的关爱。他脸上不断洋溢出来的略带羞涩的微笑,散发着亲和与热情的气息,总是让每个初见到他的外地诗人立马感到温暖和心热。
2、 黄礼孩是广州歌舞团的专职创作员,负责团里的文学创作,每年要策划大型文艺晚会,要写音乐剧、写歌词、写串词、写艺术评论等。职业之外,他还有自己独立的工作室,主要做图书设计和出版业务。同时他还要主编《诗歌与人》,负责《中西诗歌》的编辑出版工作,还有《诗歌现场》的发行,还有全国有些诗人的诗集委托他赠送、邮寄等。这样一来,黄礼孩每天就只能忙得团团转了。
3、 忙完了白天的事,晚上也无法空闲下来,还有大量的稿子等着他写。他每一周要给三份以上的报刊撰写专栏文字,内容涉及舞蹈、雕塑、摄影、绘画、电影、诗歌的赏析与点评。 虽然每篇文字都不需太长,不过对于这些彼此之间颇有悬殊的艺术门类而言,光了解其历史与现实的基本状况已相当不易,想要对之发表自己独有的观点和见解就更困难了。黄礼孩是诗歌界少见的跨界艺术评论家,在广州的多种艺术展演场合都能见到他的身影。以他诗人的感受力和敏感度,他写出来的文字异常的生动、形象和饱满,他的评论没有专业的术语,显现的是诗人的才华和他对事物本质的询问,绵延的诗意和奔腾的想象力更是为艺术品的欣赏拓展了空间。
4、礼孩在广州闯荡了好多年了,有时给人写晚会的节目,有时编书,有时写专栏,照说应该挣了一点钱。不过他的大部分钱都拿去投资诗歌活动了。首先是主编《诗歌与人》,这份刊物被人誉为“中国第一民刊”,我想并非虚有其名。它的创办时间很早,在1999年11月就创立。当时组稿不如现在通过网络和电子信箱,显得很方便,那时网络初出现,远不普及,礼孩组稿是通过挨个打电话来约的。从创刊至今,《诗歌与人》共出版近30期,绝大部分经费都是黄礼孩自己掏的,也有合作者诗人江涛、陈陟云等朋友的资助。其次,他个人设立的面向全世界的“诗歌与人.诗人奖”,每次颁发给一个中国或外国的诗人,奖金1万元,而今已颁发六届。如果加上颁奖典礼、诗歌朗诵会、著作出版等,每次的花费估计在六万元以上。粗略算来,黄礼孩10多 年来投在诗歌事业上的钱已经是数以十万计了。黄礼孩性格和顺,人缘又好,照说有很多女孩喜欢他。不知是因为太忙,还是因为过于挚爱自己的事业,黄礼孩至今都过着快乐的单身生活。一到聚会,大家都问礼孩的婚事,希望他早日结婚, 而他只是在一旁不住微笑着,并不直接回复。
5、黄礼孩大概是少有的参加过两届“青春诗会”的青年诗人。第一次参加青春诗会是2005年10月,他当时是以指导老师的身份参加那次诗会的。第二次是2009年11月,是以诗会会员身份参加的。所以,2009年在湖南株洲参加第25届青春诗会时,有知道内情的朋友打趣说,礼孩真是“厉害”,前度刘郎今又被请来!
6、黄礼孩是一个诗歌热心人,作为中国诗歌界的勤勤恳恳的“义工”,他不知疲倦地忙碌着,这也无形中影响了他的诗歌创作。他的诗歌创作起步很早,但作品并不多。因为太忙,有时很多刊物的约稿他都推掉了,这让他更注重质,而不是量。黄礼孩没有泥沙俱下的创作,他少而精的诗歌创作态度却是一种谨慎。黄礼孩有诗歌作品被选入武汉大学的《大学语文》作为课本教材,他大概是被选入大学语文教材中最年轻的诗人了。
7、 只要进入黄礼孩的诗歌作品中,我们就能发现到一些精品。礼孩的内心充满了温情,他的诗歌也满是光亮,体现出关爱人间的精神力量。在当代诗坛,每个成熟的诗人都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诗歌话语为标志的,比如潘维找到了江南情绪,杨键找到了乡村经验,陈先发找到古典与现代的纠结,安琪找到了现代性的繁复与抗争,李少君找到了自然,而黄礼孩则找到了和善。和善是黄礼孩自我的内在品质,也是他诗歌的出发点与归宿点,在和善这一点上,黄礼孩做到了诗与人的统一。他 的诗歌表达因此是真诚的,真实的,丝毫不显得虚假和矫饰。你看《细小的事物》:
我珍藏细小的事物
它们温暖,呆在日常的生活里
从不引人注目,像星星悄无声息
当我的触摸,变得如此琐碎
仿佛聆听一首首古老的歌谣
并不完整,但它们已让我无所适从
就像一粒盐侵入大海
一块石头攻占了山丘
还有那些叫不出名字的小动物
是我尚未认识的朋友
我像赞美它们,我准备着
在这里向它们靠近
删去了一些高大的词
黄礼孩的诗歌读来总是如小夜曲,虽然并不高亢浑厚,但却清越悦耳,让人如沐春风。在这首诗里,诗人以“细小的事物”为入思起点,细腻描画了自我面对这些细 小事物时内心的涟漪和情绪的起伏,为了取得和这些事物更亲密的联系,更紧密的关系,抒情主体大胆“删去了一些高大的词”,以便用一种最为和善和低调的心怀 去接近和理解卑微的存在。诗歌的整体情绪上并不大开大合,但那种默默流淌的温情还是能悄然波动我们心弦的。
8、因为拥着和善的心怀、带着温情的眼睛在打量这个世界,一切事物在诗人看来都是静谧的、安详的、充满诗情画意的,即便是那奔腾咆哮的大海,在黄礼孩的诗中,也乖乖地安静下来,它成了人类生存的一个和谐的背景,也是爱情的蔚蓝的背景。《大海的文字》这样写道:
大海在你看见时变蓝
宽慰眼睛的蓝
延伸鱼的翅膀
和盐的微笑
它们是对这个不完整世界的爱
抒写着大海的文字
你我是它们最后完成的偏旁
紧紧靠在一起
像人字的两划
靠在我们说出秘密的柱子上
在蓝色的大海边,两个人的爱情显得那么浪漫,又那么和谐而自然,这是黄礼孩以亲和的眼光所观照到的世界,这世界既藏有静悄与神秘的美,也折射着他的某种生命观和爱情观。
9、正因为心向和善,温厚待人,黄礼孩的内心世界总是安详的,平静的,并没有现代社会催生的人类普遍的忧郁症。这种闲庭信步的心怀,使得他能从容面对一切困难和阻力,即便面对人生短暂的悲伤也会倏忽叫停。这正是入选《大学语文》中的《谁跑得比闪电还快》所写到的内容:
河流像我的血液
她知道我的渴
在迁徙的路上
我要活出贫穷
时代的丛林就要绿了
是什么沾湿了我的衣襟
丛林在飞
我的心在疲倦中晃动
人生像一次闪电一样短
我还没有来得及悲伤
生活又催促我去奔跑
在现代社会,人们生活的节奏是异常快捷的,即便内心平和的诗人也能觉察到这一点。不过黄礼孩理性地意识到,生活的快节奏不应该成为人们悲观的理由,倒是应作为向前奔跑的无穷的动力。这是善解人意的黄礼孩对生活作出的别样的诠释。
10、 和善某种程度上是与一种宗教精神相连在一起的。黄礼孩出生在湛江徐闻,那是一个临海听风的胜地,很早就有基督教传教士到此传教,因此长期以来形成了基督教 传统。基督教讲,爱天主万有之上,以及爱人若己。可以说,这种宗教里充满着爱的哲学。黄礼孩追求和善的人生理想与诗学理念,也许是受到基督教的影响与启示 的。他的诗歌因了和善的襟怀和情义,也自然流溢出某种宗教的色调。《小兽》写曰:
一只小兽从草丛穿过
我与它隔着 一米月光的距离
草色晃动
淹没了夜晚的尾巴
像传说中的女神
把梦铺开
柔软晾在大地上
一个干净的人
福音要降临到她的身上
我低下头来
凝视裸露的脚
大地已安息
我依然感受到你身体内
流动的月光
“小兽”是直接写照的一个可爱的动物,还是象征自我净洁的心怀呢?不管是指什么,福音已降临到她的身上,这是诗人能确切感知到的。那体内流动的月光,显然是温馨的,温情的,和煦的,同时也是神秘的。整首诗不仅响着爱的和声,还散发着宗教的光芒。
11、黄礼孩和善的心怀也反映在对家乡的反哺上。他的家乡徐闻县小苏村从2006年起至今,每年大年初二,都要举办春节联欢晚会,晚会上有一个保留节目,那就是黄礼孩自掏腰包给考上大学和高中的孩子们颁奖。虽然每个孩子所得的奖金也就几百元,但累积起来绝对不是小数目。从这个坚持不懈的举动里,我们读到的是一个诗人的行动能力和当担精神,读到的仍是那颗始终充满爱意的和善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