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廖彬宇先生
廖彬宇先生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833
  • 关注人气:66,09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冯其庸:办好四观书院,弘扬传统文化

(2016-01-27 15:34:25)

   1月27日上午,周易玄先生与四观书院导师王能宪教授、四观书院书画艺术国际交流中心刘维时先生前去看望著名学者、中央文史馆馆员冯其庸先生,向冯老详细介绍了四观书院成立一年多来的相关情况,受到冯老高度赞扬。

     冯老对易玄院长说:“我们的经历很相似,都是独立自学那种。看到了你的《国学旨归》,感到很高兴。因为传统文化要需要在年轻人中继续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另外四观书院的办院理念很好,很不简单,大家都要一起协力办好。”

     冯老还说等到春暖花开的时节,身子骨养得更好时,一定多到四观书院走走。

    冯老九十三岁高龄,精神矍铄,对大家的到来都很欣喜,一直认真倾听,还不时进行评点。

  冯老原是人民大学教授,后来调到中国艺术研究院担任副院长。王能宪教授也步老人之后,担任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一职。

    王能宪教授的新书《万里行记》就是冯其庸先生五年前为他题写的书名,这次来,王教授也将新书呈给了冯老。

  而刘维时先生与冯老一家渊源极深,冯老既是大学问家,也是书画大家。他一生与两位姓刘的艺术巨擘结下不解之缘,第一位是刘海粟,他与海老过从甚密,私交甚笃;另一位就是刘维时先生的父亲刘知白老人。

http://www.whe-wx.com/uploads/m/mixrfg1438648375/9/c/7/2/56a85f2991a42.jpg

    所以冯老的夫人夏老在见到刘维时先生时显得特别开心。夏老告诉大家,真正令冯老推崇的近现代画家并不多,但是对刘维时先生父亲刘知白老人的画作却是推崇备至。

    刘维时先生曾经听闻过周易玄先生的事迹,所以在2015年三月份时专程到四观书院来听过易玄先生的课。而易玄先生也素来敬重刘知白老人,在得知刘维时先生正是知白老之子后,便有了后来多次的交流。
    以下是周易玄先生与刘维时先生第二次会面后所写的部分文字:
    我与维时先生是第二次会面。上次匆匆一见,未及多谈。他早先听闻过《国学旨归》之名,便托友人引见。我们初次见面时,恰逢我在书院讲学,所以未能畅谈。

  ···刘知白先生早年在吴门怡园学画,潜心研习“过云楼”所藏历代名作。老人素来平淡,深藏功与名,隐于黔山中。痴迷读书绘事,默默无闻。至于中晚年,忽为省内方家所识···

    曾做过刘海粟先生十年助手的著名文艺评论家柯文辉先生也曾如此评价刘老作品:“知白老他毕竟是一个对中国古典有想法的人,有他自己的独特的追求。他比较多地保留了自己身上的清气,而这种清气比起石涛那一种出家人的清气,石涛能应付王公大臣,知白老就应付不了。与其说这是他不如石涛,实则是他比石涛高。因此他得到了石涛的长处,避开了石涛的应酬,终于找到了自己,与石涛抗衡。他已经达到一种完全寂寞的高潮。刘老的画的全部价值在于他不重复古代的大师的技法,同时又在精神上和古人达到一种默契。”
     唯冯其庸先生,偶然见到,则目为神笔,大为叹绝。

http://www.whe-wx.com/uploads/m/mixrfg1438648375/e/f/a/0/56a85f4204118.JPG
    ···冯老曾断言,知白先生必将为中国画史上不容忽视之一人,数十年后姑且再论!
    我应邀参观刘老作品,进门时便觉画气逼人、如入秘境。油然震撼,心潮起伏。
    作别时我借老子之言评其画:
  大象无形,大音希声;
  大白若辱,大器晚成。
  大方无隅,大成若缺!
  知白老,其知易者乎!
  以上是周易玄先生的笔记。

  在刘知白老人去世时,冯其庸先生感到一种无尽的悲凉与怀念,写过许多文字来缅怀。最有代表的是《白云之歌》,如下:



                      白云之歌

                       文/冯其庸


   大画家刘白云去世了,终年八十九岁。他走得很安详很平静,他临走时要作画,初时画得很写实,很具象,跟平时作画一样。渐渐地,变形了,抽象了,幻化了,无所谓山也无所谓云了,他也在幻化中走了。画就是他,他也就是画。我为之作歌曰:

   白云白云,来去无心。来也飘飘,去也轻轻。
谓尔已去,尔在山颠,尔在水滨,尔在木末,尔在青萍。谓尔已来,尔也无形。尔在虚空,尔在溟溟。尔在无何有之乡,尔在广漠之无垠!
   白云白云,来去无心。无所谓来,无所谓去。去就是来,来就是去。去来之间,早已无形。
   白云白云,谓尔有形,尔已无形。谓尔无形,尔也有形。
白云白云,归为大化,归为溟溟。与天地合一,以宇宙为心。悠悠白云,万世长存!
  下面是一些冯老往昔的文论,从中可以看出他对知白老的崇敬之情。诗:
                  其一
  画到如莲有几人,纵横点滴率天真。
  请君试向天边望,云去云来岂有心。
   注:刘知白号如莲、白云、云。
                   其二
    参透苍苍笔底妙,潇潇风雨起六朝。
   辋川若见莲翁笔,应悟洪荒是寂寥。
                    其三
   隐逸天南老画师,超超画笔绝人知。
    只有金陵白秃子,百载神交相与痴。
                    其四
     二石超超画笔稀,天南又见白云飞。
     神州自古多奇逸,寂寂空山一布衣。

http://www.whe-wx.com/uploads/m/mixrfg1438648375/1/7/6/c/56a862234dfcc.jpg
   文摘:
  刘老的画,是地道的中国气派、中国神韵!笔墨之高,已入化境。从山水画的渊源来说,刘老画里呈现出来的是石涛、石溪等人的气派,而且其高处,决不在二石之下。他的山水完全是从贵州的真山真水中来,完全是自出新意,一片天机,没有丝毫陈旧的感觉,相反却是令人为之耳目一新,看到了贵州真山真水的神韵!刘老的画我感到已经人格化了,而刘老的人也已经与天地、山水、自然浑然默契了,这真是画家最难达到的最高境界!
                                      ——冯其庸
   从山水画的渊源来说,刘老画里呈现出来的是石涛、石谿、梅瞿山等人的气派,而且其高处,决不在二石之下。也许有人会说我夸张,但我是反复斟酌后才说这个话的,我连续看他的山水册页原作,看了半个月,一再自己衡量我这句话的分寸,觉得刘老的画可以当之无愧!我也决没有夸张!
                                         ——冯其庸
  刘老的这些山水画,笔墨之高,已入化境,也即是达到了自由的境界,真所谓“从心所欲不逾矩”。要达到这个境界,真是千难万难,并不是每个画家都能达到的,有如参禅,不参透多少重禅关,不可能达到真正的彻悟。
                                           ——冯其庸
  (四观书院讯20160127)


(以下为刘知白先生部分作品)

http://www.whe-wx.com/uploads/m/mixrfg1438648375/a/f/e/6/56a8633b04600.jpg
http://www.whe-wx.com/uploads/m/mixrfg1438648375/2/6/c/5/56a8633be1c69.jpg
http://www.whe-wx.com/uploads/m/mixrfg1438648375/f/1/1/3/56a8633d8fed5.jpg
http://www.whe-wx.com/uploads/m/mixrfg1438648375/f/8/f/2/56a8633ea7cfc.jpg
http://www.whe-wx.com/uploads/m/mixrfg1438648375/b/4/2/f/56a8634136ecb.jpg
http://www.whe-wx.com/uploads/m/mixrfg1438648375/1/3/8/e/56a863418f0be.jpg
http://www.whe-wx.com/uploads/m/mixrfg1438648375/9/4/6/6/56a86344aa851.jpg
http://www.whe-wx.com/uploads/m/mixrfg1438648375/e/6/f/9/56a86344f2495.jpg
http://www.whe-wx.com/uploads/m/mixrfg1438648375/3/8/1/0/56a8634827066.jpg

发送给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