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支哲学》读书心得——《易经》的大成之作(转)

书评内容可发送至此邮箱
306843315@qq.com
更多事宜,可与周老师联系:
13910638341
《干支哲学》读书心得——《易经》的大成之作
文/柄辉
虽与易玄先生素未谋面,但很早便是周易玄先生博客的读者,不仅谙服其博学,更衷钦其境界。先生常谓“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虽以卜筮闻名,而终以德道显达。我虽亦有志于道,奈何福德尚浅,仅能望其项背,实不该妄加评论,然读书之后,有感于胸,不吐不快。所谓奇文共赏,如遇佳人,情之所至,同气相应。
读书,如读人也。我向来买书,先看作者,必是真学者,才会有真知识。所谓真者,知而有验,验而有证,乃敢立言成书。
我好读古书者,皆因古人多能心存敬畏,未证不敢言证。尤其写书,非明心之言不敢留世。
《四库全书》总纂官纪晓岚在谈及自己“编而不著”之原因时说“世间的道理与事情,都在古人书中说尽,今再著述,仍不过古人范畴,又何必再多著述。”正因有此精神,古人之书方多为精华。
精者,经典也。陈寅恪亦有四不讲——“前人讲过的不讲;近人讲过的不讲;外国人讲过的不讲,自己过去讲过的不讲。”
我非好古者也,只因当今之书浩如烟海,以吾有涯之生,踟躇书山学海,若不加选择,恐皓首犹为迷也。
http://s4/mw690/001nVfZTzy6HqlDnLmr43&690
(欧阳中石先生为周易玄老师赠言“穷推易理明天道,敷演人情契圣心”)
有媒体称周易玄先生为“中国第一国学少年”此语未免有捧杀之嫌,首先“第一”恐非周先生所喜,其次“少年”亦有后继乏力之象,除非修为得当,才能境界更上。
先生少年尝言自己“霹雳手段,菩萨心肠。”只望今后先生不为名所累,以菩萨显化,以霹雳直心(题外:欣闻易玄先生喜得千金,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女儿是食神正官之星,亦为福气所在。女儿之干支能量格局亦在激励、反证父母之修为。由此观之,先生境界又有精进。祝福刚出世的嘉懿,祝福易玄先生。)
先生初名于易界,尤其是八字,往往铁口直断,令闻者常有是神非人之慨。我亦于其群中亲见其断八字,句句清楚,无半点含糊之辞。古来《易》者,无出象、数、理、占者。独易玄先生以德言《易》,发人所未发。于象、数、理、占之外又发现一德字。乃使《周易》四维纲举,更易为世人接受。
此《易》之德学一出,使《易》由艰涩之学豁然而成为简单、明快之学。其以干支为刀火,以《易经》为地图,以其探微求著之心,循天命,革人命,尽性命,在命学道路上披荆斩棘,上下求索,发人所未发,言人所未言,终于别开生面,自成一家。
老子曰“常德乃足,复归于朴。”以《干支哲学》入《易》,亦使《易》复归于朴。
德者,实为《易经》之核心精髓也。易玄先生于书中疾呼“是《易经》拯救中华,非中华拯救《易经》”。
吾国离德远矣,乃有《干支哲学》之返。易德之学,看似最不值一说,却为当下中国之亟需。
若言卜筮之学为《易》之阴谋,则德道之学乃为《易》之阳谋者也。
国学,非是说教之学,而恰为实证之道,故王阳明乃曰“知行合一”。
知验于行,行不离于知,可离非知也。
《易经》历千年而常新,于此当代,有此奇书,莫不是大道煌煌,定然有数?
http://s11/mw690/001nVfZTzy6HqlHonuafa&690
(任法融道长为 周易玄老师赠言“汇通天下”)
易玄先生闭关之后乃悟道干支,断命数千,概无不验,验而后言,吾以为此作乃是真知识、善知识。
初买之时以为只是命学精进之书,入手之后方知我之小器,未免以小人量度君子!
《干支哲学》立意高远,诚为以《易》言命,由命知《易》的大成之作。
李东山老师说《易经》之书仅为半部《易》,另外半部便是天干地支、阴阳五行。
易玄先生将《干支哲学》辑入《国学旨归》,诚为《易经》归山之作。
同时易玄先生也指出数术精进之道在于修德。所谓至诚感通,善易不卜。此亦与一般术士有了根本境界之分,践行“由筮入道,以占度人”的大易之道。
昔年,我曾作一联“知阴阳,养身性,祸福皆由因果;通造化,修德行,生死不问鬼神!”
其时只是鸿蒙之词,今则证于《干支哲学》,法喜充满!
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
有关《易经》著述亦多如牛毛,《干支哲学》是不可错过的又一经典。
作于2014年3月18日夜
前一篇:人之初——致女儿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