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廖彬宇先生
廖彬宇先生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394
  • 关注人气:66,09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航行在生态海洋上

(2007-01-22 19:22:51)
分类: 艺文志
    按:无意里翻出了初中时的习作本,慢慢翻看,文字虽然那样地稚嫩,而今看来还是颇有滋味。才知道原来我虽然小,也有一点点思想,或许是自己的一点点思想。不知道自己那时节怎么会有那么强的创作欲,每天坚持写一篇东西,坚持写了N多长篇……虽然终究没有成功……毕竟还是孩子,就不强求有多深的见解。慢慢看吧,有时间了,会慢慢弄到电脑上的。
     我看到,天空中漂浮着滚滚黑烟;我闻到空气中弥漫着沉重的汽油味;我听到,隆隆的机械声震荡大地。我知道,这是人类发展的必然结果。可是人类啊!你真要走向这不归路? 
     我不知道,你是否知道伦敦的大雾?我不知道,你是否看到草原在消失,沙漠在吞噬着一切?你不曾知道曾经有一个巴比伦王国还有一个被埋在黄沙下的楼兰吗? 
     1970年至今,地球上就减少了365万平方公里森林植被,千余种动植物消失;中国的沙漠总面积达155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16%,且沙化还在继续,还在无情地吞噬着村庄、农田、绿地;哺育了炎黄子孙的黄河,自1972年首次断流发展到1995年连续114天622公里断流,1996年又有558公里断流128天;一些工厂在人类的授意下未经净化处理上吐下泻,明亮的天空变得乌烟瘴气,清澈的江河湖库水域弄成臭气熏天。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正在向农村蔓延,生态破坏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重。酸雨已扩展到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大部分地区;50%以上的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2/3的城市居民在噪声超标的环境下工作和生活。气候异常导致水旱等灾害不断,风调雨顺离我们远去,大自然无情的报复,日益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随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位置的确定,尤其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未真正建立之时,许多人埋头滚滚红尘,奔波算计,面对生态问题不以为然,甚至变得越来越自私,越来越无知,越来越短视,忽视自然界是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
人类啊!你们的发展是那么地迅速,你们贪婪地吮吸着地球的资源。可是,可是这是一条不归路啊!诚然,无人愿意放弃钢筋水泥的楼房,搬回到茅草屋里;无人愿意放弃电灯,点着煤油灯度过漫漫长夜;无人愿意放弃汽车而以双脚或骑着驴赶,不仅如此,绝大多数人有了基本满足之后还想有更好、更多的科技产品。而这一切的物质享受却要付出环境的代价。一位美国环保工作者说:“我们遇到了敌人,这个敌人就是我们自己。”我们砍原始森林,我们向长江倾泻污水,我们向天空排放滚滚黑烟——这是经济发展的需要,这是人民对物质生活的需求。当我们终于榨干了黄河,逼疯了长江,终于把黄河染成黑色,我们仍然在追求单一经济增长指标,不顾子孙后代赖以生存的土地、河流、大气和森林,这种增长能维持多久?如果肥沃的土地都变成沙漠,如果空气中充满有毒物质,如果河流污染得连鱼都无法生存,那么我们生活的意义何在?我们生存的根基何在?
    “原以为你是那么宽广,不在乎带走一片阴凉;原以为你是那么坚强,没想到你的眼泪在流淌。地球,我们唯一的家园,让我们爱你到地久天长!地球,我们的母亲,让我们尽情沐浴你的阳光。”这一首环保歌曲,带给人们的是更多的警醒和沉思:在人类对大自然进行了疯狂的掠夺后,还未来得及体会万物之灵长的胜利,就匆匆迎来了大自然疯狂的包复。持续的干旱和暴雨,频频光顾的沙暴,污染的空气和海洋,不再蔚蓝的天空……人与自然的搏击,人的贪婪和短见注定了人类将输得更惨。在痛定思痛中,是否开始学会尊重,善待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胜利相处? 
      在人类蒙昧的原始时代,人们虔诚地尊万物为神,顺从于自然,与自然相处和谐。而今经过自然界无情报复的人类,更渴望回归自然。大自然是我们惟一赖以生存的家园,保护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身体和家园。人类要想求得生命再生,必须以经济再生为前提,而经济再生又只能以生态再生为基础。所以在经济增长中保护生态潜力,是最重要的生态原则。他要求人类把生态学和经济学观点结合起来,善于在打破旧的生态平衡的同时,积极地建立新的生态平衡,不断更新和提高生产力,使生态平衡向着人类所要求的方向发展,以达到合理地开发和综合利用自然资源和目的。
       人类,你将走向何方?是灭亡还是生生不息?对自然的打击得到的是自然的报复,是紧接着的灭亡。对自然的尊重,善待得到的是自然的爱抚与慷慨馈赠。人类,你将走向何方呢?
       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舜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2000多年以前也流传这样一个故事:两个人在水上划着一条小船,其中一人忽然凝视着自己脚下,坚持认为他有权对属于他的地方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甚至把船凿一个洞。另一个人告诉他,我们是同坐在一条船上,这样做会使我俩都沉下去。这些都是朴素而又深奥的生态观点。“物我同舟,天人合一”是大自然的本来面目和生态规律,在这个脆弱的世界里我们是一个过客,务必共同保护我们的“小船”——环境,才能一起划着向前航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