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买“蜗居”的N个理由

(2009-11-22 13:28:18)
标签:

《蜗居》

故事

房奴

生活

资产

杂谈

                         不买“蜗居”的N个理由
    看了电视剧《蜗居》,我们都会想,为了房子,我们到底能牺牲些什么?可以忍受天天开水煮白菜,可以一年不买新衣,可以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但如果为了那几十平方米,牺牲了生活、牺牲了爱情、牺牲了最根本的价值观,那宽敞的房子还能称之为家吗?生活的本质究竟是什么?这几十平方米是否就是幸福的根源?      
   《蜗居》说的不是故事。现实生活中,太多人奋斗一生就是为了房子,太多人用三辈积累的财富换取几十平方米的安居之所,《蜗居》拍出了房奴的辛酸、艰辛和奋斗,才让这么多房奴观众心有戚戚焉。它不是故事,而是数以万计的房奴的真实生活。
    对于很多在大城市生活的人来说,拥有一套房子是自己的梦想。在房价猛涨的现状下,买房已成为老百姓最关心的话题。《蜗居》,这部以房子为主线的电视剧,用灰色基调描写了房奴的尴尬,于是我便想到了房奴,想到了不买“蜗居”的N个理由:
    首先,如果你是贷款买房,就等于将你自己的几乎整个未来都抵押给了银行,或者是一次性支付给了某些单位和开放商。也就是说,只要你买了房,未来20年左右,你都要为还贷款而工作或打工,这就是月供。而一旦你由于某种原因无力继续支付月供的时候,房子就不再属于你了,不论你以前曾经为此付出过多少。这是一种极端不公平的,开放商是永恒的获利者,银行虽然有风险,但它至少可以却保拥有你的房子,而你则必须无条件的承受全部的支出和风险。而且这个风险可能要承受15-20年,甚至更长。想到这些,住进自己新买的房子,还真的会快乐吗?
    第二,如果你得到了父母的支持买房,那么买房就等于吸干了你和你父母两辈人毕生的心血。80后人士的父母那一代,一般来说,他们财富的积累都是很慢的。他们用来资助子女的买房资金,几乎等于他们毕生的积蓄。虽说父母是为子女着想,但为人子女的,又怎么能忍心用父母的血汗去向无情的吸血者祈求一套冰冷的石屋呢?父母年纪大了以后,万一有个头疼脑热的,没点积蓄做支撑,我们又如何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呢?
    第三,买房住未必比租房住的条件好。比如,你购房的首付款是是50万,付款之后还要用自己工资收入的接近一半来支付月供,那么你实际的可支配收入只有自己总工资的一半左右。这样的日子恐怕要过10-20年。反过来想,如果你把这50万留在手中,每个月用5000块去租房住,那么,你至少可以在100个月内(50万/(5000/月))不用为没有房子住发愁。按照目前的市场价格,你用5000块租到的房子要比用首付50万买到的房子条件好多了。而且此时,你收入的100%都是你的可支配收入。还始终有几十万的资金可以让你机动处置。两种方式的生活质量的差距显而易见。同样是活一辈子,我们为什么非要窝窝囊囊的活着,而不是选择更高质量的生活呢?
    第四,不买房可以让自己更加随心所欲的选择生活方式。当你工作顺利,收入高的时候,就可以选择高档宽敞一点的房子租住;而如果你收入下降或者失业了,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小一点的,地点差一点的房子住。完全不用担心自己会因无力还贷而失去房产。另外,现代社会,人的工作,甚至是就业城市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没有房产,也就没有羁绊,我们可以轻轻松松的来,也可以轻轻松松的走,这就是现代的生活方式。再放开一点说,买房动辄要上百万甚至几百万的投入。买了房子,你就是穷人,要为别人打工卖命;而如果不买房子,你还是个百万富翁,有足够的能力开始一份完全属于自己的事业。我们为什么死活非要把钱给了别人,之后还要为别人打工呢?为什么不能自己留着钱,自己当老板呢?
    第五,辛苦了20年之后,你其实还是没有房子。很多人认为,买房虽然辛苦,但最后自己至少会拥有一套产权50年房子,这就是买房者反对租房论的最主要论点。其实,这是一种错觉,或者说是一种被欺骗。这实际上是根本不可能的。拆旧盖新本来就是发展趋势。如果每一栋房子都能保留50年甚至更长,你让开发商怎么过日子啊?一旦你的贷款还清了,就该有人算计着把你的房子拆掉重盖了。也许你会说,至少自己可以得到拆迁补偿啊!别自我宽慰了,怎么补偿都是你吃亏:如果你不肯再添上一大笔钱,拆迁之后,你照样还是没房住。这么些年的拆迁,您还没看明白吗?
    第六,50年的产权承诺根本靠不住?50年,那是半个世纪啊,还没有哪个人类政府的承诺能保证50年不变。真到了50年的时候,当年制定政策的人早就走了,如果新政府的政策一变,你和你的后人照样一无所有。50年后,谁来给你的房产做担保啊。50年,把青春和金钱出卖给一个如此遥远的承诺,这不是太可笑了吗?
    第七,房子的使用寿命根本就没有50年。即使我们相信50年的承诺,恐怕我也无法相信一幢房子真的可以正常的使用50年。房子的设计安全使用年限可能有50年以上,但其实际可用或好用周期,甚至不超过20年。不用说1959年盖的房子今天根本就住不了,就是20年前盖的房子,今天住着也很不舒服。比如90年代初,亚运村一带的建筑是最现代的,可现在那里已经是车满为患,因为当年建设小区的时候根本就没有设计地下停车场;再说10年前盖的房子,网线、电话线、电视线的接口,一般都是只在个别房间才有——这对于现代年轻人来说也太不方便了。这也不过才10到20年啊,现代的就变成了落后的——发展的快啊!那么,谁又能说得清,从现在开始的20年后,当你终于费劲的还清贷款的时候,那套设计老旧的房子和小区,是否还能得到你的喜爱呢?50年后的事情就更别说了,那房子住着实在是太不安全了。
    第八,房产不会升值。可能很多人都在庆幸自己早几年就买了房子,因为自己的房产现在升值了很多。其实,这也是一种错觉。的确,享受同样的居住条件,你比现在刚刚考虑买房的人要少支付很多。但如果你不是个房地产的投资者,而只是个普通的消费者的话,那么,实际上,你的房产永远只会贬值。因为,一般来说,你不太可能在不增加投入的情况,通过卖掉现在的房子,而重新买得得综合条件更好的房子。不论房价涨跌都是如此。因此,以为房价涨了,自己就赚到了,这实际上只是个错觉。
    第九,自己苦了一辈子,不见得能为后代带来幸福。很多人会这样解释自己的买房:自己买了房子,死后可以留给孩子。唉,可怜天下父母心啊,这又是一个不切实际的愿望。且不说到时候会不会要拆了你的房子,你都住了几十年的老旧房子,老旧小区,你的后代还愿意住吗?这样的房子还卖得出去吗?你以为自己留下的是皇宫或城堡吗?后人自有后人的事,不论你用毕生心血留下了怎样的房子,后人都照样会考虑自己的新房子。如果你结婚的时候想住新房子,又怎么能要求你的孩子结婚的时候就住你留下的旧房子呢?
    第十,现金总是比房子有用。如果你能耐着性子把文章读到这里,说明你对经济和地产都有一定的了解,并且愿意花时间来思考。那么,我就不妨在最后说一个更本质的问题。那就是现金与房产,哪个对我们更重要。
    虽然固定资产与现金各有不同的使用价值,但现金是实际可支配的财富,而固定资产则不容易转化形式或者变现。现金面临的贬值风险是通货膨胀,而固定资产面临的贬值风险则是折旧。积极合理的投资可以适当的减小通货膨胀的影响,而固定资产的折旧则是完全不可避免的。对于一般的个人消费者来说,房产就是价值最大的固定资产,如前所述。其事实上的快速贬值是个体消费者无力改变的。反之,如果你把买房的钱留做现金使用,则存在主动升值的可能,即使你只是把现金存在银行里,只要不是用它来购买快速升值房产,那么其相对于其它商品的贬值率也大大低于房产的实际折旧率。
    房产交易使消费者快速失去了大量的现金,变成了一个被囚禁在房子里的穷人;而开发商则通过卖出垄断经营的土地和房产,迅速的获得现金,一夜暴富。买房,特别是高价买房,实际上就是主动的把财富交给别人的过程。明明被吸干了血液,还自以为很值得。要知道,如果没有买房,自己本来并没有那么穷困。
    记得在网上看过一篇文章,说美国的白领阶层年薪在2W-10W美金之间,好象跨越挺大的,但只要白领想买房,基本在3-8年内就可以还清银行贷款。给我的感慨是:就算做房奴,也要去美国做!呵呵

    需要说明的是,我并不是完全反对买房。如果你所要购买的房子,不论面积多少,只要总价格不超过夫妻双方6年的纯收入总和,那么买房还是划算的。因为在这一限制条件下,你用10年左右甚至更短的时间内就能还清贷款,而且压力不是很重,不会明显的降低生活质量。到还清贷款时,你的房产仍然具有较好的流通价值,成为你有事实意义的可支配资产,也不会妨碍你改善住房条件的新需求。

              不买“蜗居”的N个理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