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牛年说牛

(2009-01-26 00:08:08)
标签:

生肖

牛年

文化

杂谈

                 牛年说牛

                                     牛年说牛    

   春节到了,银鼠退位,金牛上岗。迎接牛年,不禁想来个“牛年说牛”。
    牛,是黄牛、水牛、牦牛及杂交牛的统称。属哺乳纲,牛科。成年牛体格大,分量重,一般头生两角,配有两耳,尾巴短小;四肢发达,各有四趾,其中第三、四趾尤为发达,其趾上有蹄,归类于偶蹄目之中;用途广泛,有乳(奶)用、肉用、役(耕地、拉车、坐骑、打仗等)用;上颚无门齿,胃分四室,草食反刍(倒嚼)。所谓“上颚无门齿”,即没有上牙。
    虽然民间称谓牛为“丑牛”,但牛在人们心目中并不丑,反而是美好的印象,勤劳,执着,牛在历史长河中始终忠实地陪伴着人类,牛曾经是重要的畜力,牛全身都是宝,丰富改善着人们的生活。现在有很多人姓牛、属牛,都很有作为。股民都喜欢“牛”市。有时候我们形容一个人很“牛”,很神气的意思,了不起的意思,也说明这个人有“牛”的资本。  
    牛是人类的好朋友。自古以来,牛以农耕为主。南方,牛下水田;北方,牛梨土地。它吃苦耐劳,无怨无悔。为了歌颂牛,原天津杨柳青年画,几乎年年都有《春牛图》摆在集市上销售,及时向农民们传递春的信息。拉车也是牛的特长,虽慢而稳,忠于主人,埋头苦干。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卖炭翁》中就赞颂了牛的忠诚和负重情景:
    卖炭翁……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两骑翩翩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牛的勇武也会令人屈指。古代战争中有使用“火牛阵”的,在上千头牛的犄角上绑上飞快的尖刀,尾巴上缚物浸油,夜间布于前线,点燃牛尾物,使其猛冲敌阵,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近代有“斗牛节”、“斗牛舞”,西班牙的“斗牛士”就是在与“牛”的决斗中产生的。让人看着新奇,快乐,刺激。 
    历代文人,对牛总是赞颂有加,如唐人韦庄、杜甫的诗句:“绿桑深处哺牛鸣”、“一寸荒田牛得耕”。现代鲁迅先称颂牛“吃的是草,挤的是奶”,唱出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铿锵之声;矛盾先生自谦地说自己“愿做牛尾巴”;郭沫若先生说自己“愿做牛尾巴上的毛”。
     在文学家的笔下,褒扬牛的作品不胜枚举,异彩纷呈。唐代诗人柳宗元有一首《牛赋》,对牛进行了赞美:
    若知牛乎?牛之为物,魁形巨首,垂耳抱角,毛革疏厚。哞然而鸣,黄肿满脰,抵触隆曦,日耕百亩……
    南北宋王朝之交的诗人、坚决主张抗金的英雄、力促革新内政的政治家李钢有一首题为《病牛》的诗:
耕梨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这是李钢以牛自喻。诗中所刻画的这个病牛就是李钢,虽然已经被累得筋疲力尽,奄奄一息,但它仍然想着为了绝大多数人民的温饱,还要多耕一些田地,多打一些粮食——这也是现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官员们的真实写照。
    在传说中,牛也是个好形象。阴间两个“公务员”牛头和马面,多么大义凛然,不畏强暴,秉公执法,不讲私情,忠于职守,一丝不苟。不管你是达官贵人、豪门富户、土匪恶霸、地痞流氓,到了气数,就捉拿归案,决不含糊,“阎王叫你三更死,不准拖延到五更”。道教创始人“老子”,也就是后来变成神仙的“太上老君”,不骑龙,不骑虎,偏爱骑个大青牛,出关、上天。传说中的“牛郎织女”也有一个老黄牛忠实地为他们服务。《西游记》中有个“牛魔王”,但却是妖怪中的佼佼者,还和孙悟空拜过把子,它的妻子“铁扇公主”,儿子“红孩儿”,也都是出类拔萃的,堪称强强组合。岳飞传中有一个侠义心肠的整天乐呵呵的牛皋,人见人爱。
    在老一辈的画家中,李可染先生画品皆为世人所重。他的画斋叫“师牛堂”,在他漫长的艺术生涯中,他师牛、画牛,为人民大众奉献了无数的精品佳作。他的《牧牛图》,性格温驯的老牛与天真无邪的牧童和谐相处于画图之中,背景绚丽多彩,或春风杨柳,或枫叶如火,或鸦阵归飞,或烟雨远山。他所创造的水牛形象表现了一种民族的精神气质,脚踏实地,默默奉献。他以高超的笔墨技法,极概括地表现出水牛的千姿百态,且特别注重细节的真实性,比如“牛鼻子确实画成了像是湿的”,体现出“牛鼻子有水气”的意味。而那些牧童,嬉嬉而乐,天真烂漫,抒发了人类在更高的层面上重返童年的期待。他在这些画图上题款,从不同的角度来歌颂牛的高尚品德,如“给予人者多,取与人者寡”;“牛也力大无穷,俯首孺子而不逞强,终生劳瘁事农而不居功。”
    或许是牛的形体高大的缘故,人们把说大话叫做“吹牛皮”。吹牛皮,比喻不扎实说大话的作风,也说明牛的块头大、作用大,有另一句话“牛皮不是吹出来的”,说明牛皮是一天一天长大的,需要脚踏实地。钻牛角尖,原来被作为贬义词,表示一个人死脑筋,不灵活,不变通,现在的另一种含义是表示执着,一以贯之,反而是一种好品质,容易出成果。
    牛有有温顺的一面,也有倔犟的一面。形容一个人忠于职守、兢兢业业是“老黄牛”;形容一个人固执,则说他是“牛性子”、“牛脾气”。在中国文化的历史中,牛是吃苦的符号,高尚的象征,任劳任怨的代名词。牛的作用从生到死,都不应该被贬低。
    在我们周围,活跃着许多有着牛的品格和秉性的人物,敢于开拓创新的“拓荒牛”,吃苦耐劳的“老黄牛”,认准真理而不退让的“老犟牛”,年轻而不畏困难艰险的“初生牛犊”……怎不令人肃然起敬!
    牛年到了。牛年很不平坦,既有风险,也有机遇。让我们跨上“神牛”,迎着金融风暴,奋勇前进吧!

        牛年说牛         牛年说牛

牛年说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