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乌镇夜未央图片博客中国摄影师联盟原创图片 |
使用装备:Canon 1Ds
MARKIII + 24-105mm Canon
1D MARKIV + 28-300mm


【01】▲乌镇除了拥有大家都具备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风情和精巧雅致的民居建筑之外,更多地飘逸着一股浓郁的历史和文化气息。这些多是它的历史最为悠久、文化最为发达的的缘故。

【04】▲车溪河从远处流进乌镇之后分出了更多的小水面,这些被人称之为市河的小水面,自古以来便是乌镇人生活的依靠。车溪河在更远的年代曾是两个南方小国之间的一道界河,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兴起了跨河贸易,于是,渐渐便有了滨河的街市和择水而居的人家,顺其自然地形成了小镇水网密布“前街后河”的建筑布局。乌镇人对靠河街道两边的建筑有自己的定位,临河的一边称“下岸”,与它对街的另一边称“上岸”。

【08】▲水上人家的劳作和生活,多数靠水运,河边上垒起几层石板,就有了自家的码头,水阁便成了他们的第一门户。临水的窗户除了采光通风,还有其它的妙用,当家的主妇都习惯从窗口系下木桶打水,这是因为那里离干净的河水更近。
水上人家的劳作和生活,多数靠水运,河边上垒起几层石板,就有了自家的码头,水阁便成了他们的第一门户。临水的窗户除了采光通风,还有其它的妙用,当家的主妇都习惯从窗口系下木桶打水,这是因为那里离干净的河水更近。

【13】▲桨声灯影夜未央。

【14】▲乌镇历史渊源流长,根据镇东“谭家湾古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石器、骨器、兽骨等的鉴定,该处属于马家浜文化类型,处于新石器时代。“乌镇”二字源自两千多年前这里建有乌墩长期屯兵的典故,与它青砖黛瓦的建筑基调没什么关联。名字虽与形象扯不上边,但这座江南古镇却着实令人难忘,特别是那些水阁和小桥。

【15】▲似佛前的一朵青莲,静静的侯在乌镇最美的桥里桥旁。粗犷而质朴的老船木桌椅,镌刻着遥远大海的风痕印迹,泡一壶乌镇午后的时光,化作慵懒欲睡的微醺。在临水平台发发呆,在阁楼临窗的沙发上静看桥上行走的人,手在灵润的老船木上从容游移,所有的杂念都被荡涤得一干二净。那一刻,乾坤清朗,花儿开放。

【19】▲这里,不得不提到乌镇最美丽的风景——双桥,两桥直角相连,互为犄角,交相辉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无论站在哪一座桥边均可以欣赏到“桥里有桥”的奇特景象。选择在美丽的双桥旁一个露台上坐下,聊着天,欣赏着落日余晖下的桥里桥。
【20】▲和水阁如影随形的是市河上无所不在的小桥。乘着小舟在河港交织的水面穿行,到了街口或是巷头,必定有一座风格古朴、造型别致的小桥,印象中乌镇的小桥以石桥为多,几乎每一座小桥都有自己的个性和故事。

【25】▲桥是江南水乡古镇不可或缺的。据说乌镇历史上桥梁最多时有120多座,真正是“百步一桥”,现存30多座。 其中西栅有通济桥、仁济桥,中市及东栅有应家桥、太平桥、仁寿桥、永安桥、逢源双桥;南栅有福兴桥和浮澜桥;北栅有梯云桥和利济桥。

【27】▲受中国传统儒文化和运河商业文化的影响。儒文化对营建中流行的风水学说等往往是排斥的,故而很少见常因风水而设的斜门左道,为避免气冲而立的屏墙、照壁,或当路放置的“泰山石敢当”等符镇,而是多轴线明确、卑尊有序的各式住宅。

【30】▲相传旧时乌镇酿酒业十分发达,明时有酿酒作坊20余家,尤以高公生、顺兴、永盛三家最为著名。现仅存高公生糟坊,原名高公生酱园,始建于明朝初年。所产“三白酒”以其香气浓郁、酒味醇厚、入口柔绵、回味爽净、余香不绝而名声远扬数百年来一直风靡江南一带,经久不衰。

【37】▲随着时间的迁移,许多历史都已烟消云散,唯有这集生活的实用与享受于一体的建筑形式因着人们的喜爱而得以保存和延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水阁是乌镇的灵气所在,虽然它没有奢华,难比高楼。有了水阁,乌镇的人与水更为亲密;有了水阁,乌镇的风貌更有韵味;有了水阁,乌镇的气质更为悠雅;有了水阁,乌镇的历史添了一份委婉。水阁是乌镇的独创,是乌镇的魅力所在。
【38】▲以砖木结构的明清建筑为主,保存有20多万平方米的明清建筑。有曲径通幽的深宅大院,繁复精美的雕花建筑,里面是迷宫般的回廊和厅堂,建筑物的屋顶有独特的观音兜、马头墙,既防火,又挡风。还有特别的廊棚(带屋顶的街)。
【39】▲在乌镇,碧水蜿蜒,小桥流影,橹声唉乃中看水阁画卷般在眼前徐徐展开,看水乡人在水阁中起居住行,听古镇人乡音叫唤此起彼伏。乌镇的水阁正已它独特的韵味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喜爱。

【40】▲走进叙昌酱园,映入眼帘的就是满院子青灰色的酱缸,在缸的身上我们还能清楚的看到“叙昌酱园”、“咸丰九年”的字样,如若是大晴天,酱缸都被揭去了竹编的大斗笠,尽情的饱吮着阳光的味道。历史:叙昌酱园前店后坊,自产自销。创立之初,主要经营豆瓣酱、酱油、酱菜等。所产酱品行销嘉、湖等地区。

【41】▲随着乌镇西栅景区的开放,位于景区内的百年老作坊也迎来了又一个生命的春天,悠悠酱香,说不尽她百年的历史沧桑。

【42】▲乌镇的小桥流水,还有那长长廊坊带来的别样风情。流水中时不时飘过来几条小船,船夫的摇橹伴随着岁月的吱呀声,给这沉淀千年的寂静古镇奏上一篇历史的乐章,胜似悦耳。

【43】▲乌镇是一个有1300年建镇史的江南古镇。十字形的内河水系将全镇划分为东南西北四个区块,当地人分别称之为“东栅、南栅、西栅、北栅”。

【46】▲乌镇的名人大家数不胜数。从一千多年前中国最早的诗文总集编选者梁昭明太子,到中国最早的镇志编撰者沈平、著名的理学家张杨园、著名藏书家鲍廷博、晚清翰林严辰、夏同善,宋、明、清期间,乌镇共出了近二百名举人、进士。近、现代更有文学巨匠茅盾、政治活动家沈泽民、银行家卢学溥、新闻学前辈严独鹤、旷代清才汤国梨、农学家沈骊英、漫画家丰子恺、著名作家孔另境、海外华人文化界传奇大师孙木心……他们从乌镇走出去,胸怀水乡的博大、聪慧,在中国和世界历史上书写了永不磨灭的浓彩重墨;也曾有无数文人墨客倾慕于乌镇之风华绝代,游学或寓居于此。如中国山水诗派开创者谢灵运、齐梁文坛领袖沈约、书画大家唐宰相裴休、江西诗派三宗之一陈与义、南宋中兴四大诗人范成大、宋太祖赵匡胤的七世孙宋孝宗、唐宋八大家之父茅坤等,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他们的名字,犹如浩瀚夜空的繁星,令人目醉神迷。正是他们,给“一样的古镇,不一样的乌镇”做了最具文化底蕴的诠释。
前一篇:【原创】川北·梦幻火溪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