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最忆家乡海鲜美

(2013-03-21 14:22:46)
标签:

赤脚的大侠

丹东

丹东海鲜

黄蚬子

海产品

分类: 赤脚随笔

http://s16/mw690/4babae9dgd8696290847f&690
                                           丹东的梭子蟹,和你在别处看的梭子蟹,绝对不是一个概念。
 

最忆家乡海鲜美

 

          在人的一生中,儿时的吃食决定了其一辈子的饮食习惯。家乡的记忆,也多是由这些吃食构成的味道。这种由味道构成的记忆,挥之不去,贯穿一生。

 

20世纪50年代,丹东,因毗邻俄、日、朝、韩,其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更因那场中美之战而名噪一时。人们了解丹东,大多以其战略地位为切口。但是,如果我告诉你,这里盛产全中国品质最优的海鲜,你相信吗?

 

丹东濒临黄海,北方的海水本来就温度低,再加上有鸭绿江、大洋河等江河注入,在这样的生长条件下,丹东海鲜比别处的海鲜肉质更紧致汁多味美。

 

在丹东盛产的140多种海鲜中,梭子蟹极为闻名。母蟹大而肥,公蟹鲜肥而不腻口。一个壮汉,最多吃两个母蟹也就饱了;如吃公蟹,最多也就吃三个。丹东有个海鲜一条街,那是外地吃客到丹东的集结地。在海鲜市场买上鲜活的海鲜,现场加工,便可开吃了。丹东到北京的火车上,那些吃客们手中提的,是一袋袋加工过的桔红色的海蟹。几个小时到北京后,便可和亲友们大快朵颐。

 

相对于价格略贵的海蟹,便宜的黄蚬子,是寻常百姓家饭桌上的常客。当然,如今的黄蚬子身价飞涨,但相对于海蟹,还是便宜不少。在中国广阔的海域上,黄蚬子为丹东所独有。它学名青柳蛤,产于鸭绿江入黄海口浅海处。外壳呈黄色,肉质也呈黄色,因含有微量的钴,对维持人体造血功能和恢复肝功能有很好的效果。丹东的黄蚬子以个头大、肉质肥、汁水多、味道鲜美而闻名。

 

儿时,母亲常常买黄蚬子,一买就是一大水桶。那一大水桶的黄蚬子也不过1元多钱。黄蚬子虽然好吃,但沙却多。因此,清洗工作就由姐姐和我承担。往往,一洗就是2个多小时。那斧型的贝壳,暗黄色的斑纹,都成为儿时的记忆而深刻在脑海之中。

 

将黄蚬子洗干净后,放在白水中煮,并放少许食盐。蚬子壳一张嘴,便赶紧起锅。否则,便煮“老”了。现煮现吃,是烹饪海鲜的秘笈。吃时,将蚬子壳扒开,去除内脏,在煮蚬子的水中将沙涮去,便可入口。那汁水真叫一个美,真叫一个恣。

 

海鲜的制作,可煮可蒸可炒可炝可红烧可烧烤。然而,最好的制作方法,就是白水煮,加少许盐,如此,才不会失其鲜美的本味。

 

小海螺,是儿时的零食。煮上一锅,抓一把,揣在兜里,时不时地吃上一个。伙伴们把它叫做“海瓜子”。现在想来,我们小时的零食,是多么奢侈啊。

 

那年到北京,朋友说请我吃皮皮虾,我一看,这不就是儿时经常吃的虾爬子嘛。只是,这皮皮虾又瘦又小的,与记忆中虾爬子的形象大相径庭。酒酣耳热之际,我向朋友聊起丹东的海鲜,说得他口水直流。借着酒劲,我告诉他:兄弟,我小时候这东西在我们那旮旯也喂猪啊。这哥们也真够疯的,第二天就扯上我登上开往丹东的火车。那次游玩,用现在年轻人的话说,相当地HIGH

 

http://s10/mw690/4babae9dgd8699e377919&690
黄蚬子,全中国只有丹东海域出产。海鲜中物美价廉的品种。


http://s13/mw690/4babae9dgd869a03dfdfc&690
丹东产梭子蟹。将蟹肉扒出,拌入饺子馅中,一个即可。你再尝尝。


http://s15/mw690/4babae9dgd869a3224bae&690
加工好的梭子蟹,趁热吃,美。


http://s13/mw690/4babae9dgd869a5ccdcbc&690
产自丹东的牡蛎,鲜而肥。


http://s5/mw690/4babae9dgd869ac480d94&690    曾经便宜得无法想象的虾爬子,而今成了餐桌上的贵族。世界变化快。吃这东东,可是个技术活。会,则可吃一整条肉;不会,鼓捣半天也吃不上一口。


http://s5/mw690/4babae9dgd869aecce754&690
产于丹东海域的对虾,但品种应是外来的。

 

http://s11/mw690/4babae9dg07cdb52cdc1a&690

小海螺,我们叫它海瓜子。是我们儿时的零食。奢侈啊。

 

http://s15/mw690/001nUS0Rgy6WJPE9NPE5e&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