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老城
车轮欢快地飞驰,载着满心愉悦!早上从法兰克福启程,西行至威斯巴登小停,与参加易北河谷音乐节的师生会合,然后折向东北。伴随大巴车载音响播放的巴赫无伴奏小提琴曲,饱览着德中平原的旖旎风光,约两个多小时,我们一行到达爱森纳赫,巴赫的故乡!
德国诞生过许多哲学家、科学家、文学家和音乐家!这个国家也因此而在科教、文化和艺术方面十分发达。音乐是德国人须臾不可缺少的精神养分。在莱茵河与它的支流美因河、摩泽尔河、内卡河等水脉中,流淌着巴赫、贝多芬、海顿、勃拉姆斯、门德尔松、瓦格纳等大师们不朽的音符!
因此,参观故居是旅游德国的重要内容!此行主要拜访了歌德和巴赫,原定今年暑期前往萨尔茨堡、魏玛、拜罗伊特、维尔茨堡、波恩、汉堡等地的一次音乐之旅,本将继续走访名家故居,然而没有料到的是,2020画风突变!期待的访德计划,因疫情而落空。这一拖延,不知要到何时?

小城爱森纳赫,是巴赫的出生地,位于德国中部森林茂密的图林根山区

屹立在故居附近的巴赫铜像!约翰·瑟巴斯弟安·巴赫(1685-1750),他是从16世纪到19世纪末的300多年间,出现过52位音乐家的巴赫家族中,最杰出的代表,也是世界音乐史上的一座丰碑!

这座二层小楼,便是巴赫故居。如今与一座小型音乐博物馆相连,从博物馆大门进入,是服务大厅和商店,出售乐谱、乐器和与巴赫相关的纪念品。故居的房间大多开辟为陈列室。

故居门楣上的铜牌

房子在第二次大战期间被炮火炸毁,图为修复前的样子

300多年前的爱森纳赫小镇,在图林根山麓、赫瑟尔河畔,飘荡着巴赫家族音乐家们的优美旋律。图中景色,好像与我们今天看到的、修复过的城市面貌差不多。

J.S.巴赫,似乎是为家族的荣誉而生!他一生共写了800多首乐曲,包括近300首大合唱曲;组成《平均律钢琴曲集》的48首赋格曲和前奏曲;约140首其它前奏曲;100多首其它大键琴乐曲;23首小协奏曲;4首序曲;33首奏鸣曲;5首弥撒曲以及3首圣乐曲和许多其它乐曲。

故居的展室里陈列着巴赫时代的古钢琴

看起来与现代钢琴不大一样

一架双排琴键的古钢琴

这台好像是管风琴?

参观过程中,有专业人员进行讲解和演奏。音响效果与现代钢琴很不同,琴声纤弱、轻柔但非常悦耳!年轻人用古钢琴演奏,更能表达巴赫音乐的精神内涵!

演奏者现场回答观众的提问

在国外参观,很少有人拍照,我也只好放下手机。借助语音翻译器观看展品没问题,工作人员的即兴讲解就听不懂了。所以没记住:这应该是一把珍贵的小提琴,巴赫演奏过的?

各种提琴,其中有现在已经看不到的七根甚至十多根弦的琴

这几件乐曲若是摆弄起来,可以叫做“鼓号齐鸣”

巴赫父母的卧室。据说巴赫并非诞生于此,而是在附近的另一栋房子里。看到这幅很有年代感的床幔,有些恍惚,很像中国江南的蓝印花布不是吗?

这里是巴赫家的厨房

走出故居的后门,是一座小花园

花红叶绿的小小的园子里,还有一些可爱的雕塑

据悉,巴赫的父亲是一位家境并不富裕的音乐家,子女众多,生活拮据,所以室内陈设简陋。而在我看来,300多年前在德国小镇拥有这样一座住宅,其实很不错呢!

参观结束,顺便逛一逛爱森纳赫

随我的手机镜头看看这座美丽的小城吧,时间是2016年8月8日。暂时不宜走出国门,正好补写未完成的游记,让走在路上的感觉继续!

爱森纳赫是一座典雅与质朴完美融合的城市,没有时间去据说非常漂亮的市中心看看,只好在午后强烈的阳光下,沿着巴赫故居附近的街道走走。

这里是居民住宅,多为看上去很朴素的低层楼房

坐落在图林根林山北麓的爱森纳赫,石条铺就的路也是起起伏伏的

小城居民酷爱音乐,据说古代城门上刻着的是:“音乐常在我们的市镇中照耀”!

走在宁静的街道上,耳边仿佛响起巴赫无伴奏的旋律。那些创作于300年前的不朽音符,就是从这里传遍世界的!何人不起故园情?此乐只有天上有!

在巴赫的故乡,感念巴赫!他的音乐,尽管在当时已被广为演奏和流传,但是,那种面对苍穹的独白,他不是写给自己所生存的时代,而是写给后世,写给生活在他身后几百年的我们!

小城里还有马丁·路德、以及和巴赫同时代作曲家泰勒曼的故居,听说泰勒曼故居现在是一座邮局。由于行程匆匆,没有时间去还值得参观的其他名人故居,只好留下一个遗憾!下午时分,离开爱森纳赫继续东行,下一个目标——德累斯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