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西沙永乐群岛鸭公岛银屿岛全富岛 |
分类: 华夏掠影 |
鸭公岛周边海水
远看湛蓝,近看清澈见底
银屿周边海水
这片海水更清澈,有“玻璃海”美誉
全富岛周围海水
梦幻般翠绿的颜色
关于西沙群岛:西沙群岛位于南海西北部,为中国南海四大群岛之一,在北纬15度47分-17度08分,东经111度10分-112度55分之间。因这组岛群地处南海西部,故名。西沙群岛海域宽阔,岛礁遍布,海产十分丰富,珍贵品种较多,是我国著名渔场之一。
唐代称西沙群岛“礁石山”、“象山”;宋代称“千里长沙”,从宋仁宗时始称“九乳罗州”;明代时称“巨洲”、“七洲洋”;清郑光祖所著《中国外夷总图》中,第一次出现西沙这一名称,在这里“西沙”确指今西沙群岛。
西沙群岛由永乐群岛和宣德群岛组成,距海南岛东南180多海里,以永兴岛为中心,距三亚市榆林港和文昌市清澜港均约183海里。
西沙群岛发育在西沙大陆陡坡的1000米深水台阶上,基座水深约900-100米;分布在5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从东北向西南伸展,长约250公里,宽约150公里;北起北礁,南至嵩焘滩;东起西渡滩,西至中建岛,由23座岛、7座沙洲、5座暗礁和6座暗滩组成。
西沙群岛包括永乐环礁、宣德环礁、东岛环礁、华光礁、玉琢礁、浪花礁、北礁和盘石礁等8座环礁,以及中建岛、嵩焘滩等。在南海诸岛中,西沙群岛露出海面的陆地面积最大,总面积约8平方公里,拥有南海中面积最大的岛屿永兴岛。
我国渔民习惯把西沙群岛称为“东七西八十五岛”,意为西沙群岛主要集中为两群,居东的宣德群岛,又名东侧群岛,由七个岛组成,称“东七岛”或“上七岛”;居西的永乐群岛,又名西侧群岛,由八个岛组成,称“西八岛”或“下八岛”,其实西沙群岛不止这15个岛。
西沙群岛属热带季风气候,炎热潮湿,但无酷暑。1月为最冷月,平均气温22.9°C;5-6月为最热月,平均气温28.9°C,西沙面积最大的永兴岛年平均气温26.5°C。每年约有7-8次台风。海流受季风影响,夏流东北,冬流西南,东部有北风南流的逆风“冲流”。
我国先民很早就在西沙群岛生产、生活。在1974年和1975年两次对西沙群岛进行的文物调查中,珊瑚岛、甘泉岛、金银岛、晋卿岛、琛航岛、广金岛、全富岛、永兴岛、赵述岛、北岛和东岛,均有文物发现,包括唐宋遗址、明代沉船遗物、清代立碑、古代铜钱和古代瓷器等,还有十余座古老庙宇。
西沙群岛海生物极为丰富,常见的有三猫眼宝贝、肉色宝贝、卵黄宝贝、阿文缓宝贝、环纹宝贝。还盛产梅花参、二斑参、黑尼参等(资料来源:编辑于相关书刊和网络信息,图片均为手机所拍)。
本博絮语:昨日从西沙归来,因电脑罢工无法发博,手机发送图片不畅,先上几张,更多文图待续!
注:本文图片均为手机所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