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城
科技发展,革旧鼎新。80年代初,黑白胶卷逐渐被彩色胶卷取代,柯达、富士当道。彩卷贵,偶尔拍拍,实践少,自然出不了“真知”。这一阶段,我的海鸥DF主要为女儿留影。90年代初,还上小学的女儿在一次活动中获奖,得到一台“华山”相机,也跃跃欲试,学起摄影。不久,我的海鸥出了故障,遂将女儿练手的华山晋升为主力。
到了1992年,入手一台理光XR-X2000
单反胶片机,这是我自购的第一台进口相机,也是以收入比例所购最昂贵的相机。有了新武器,学习摄影知识,买教材,听讲座,看影展,愈发上心,还认识了个把摄影家,鹦鹉学舌,张口闭口术语,俨然一付入门状,拍照技术却没怎么见长,估计还停留在小学五年级水平吧。
买马配鞍。有了好相机,接着置办闪光灯、滤镜、三脚架,胶卷更是不能少,还计划着配个广角及长焦镜头。几个月下来,深感爱好摄影真是烧钱!那是一段我在“摄影”上投入最多的时光。然而,出于经济原因,这架理光单反,还是主要用于拍家人,不大舍得费胶卷尝试静物和风光的拍摄。
不久,傻瓜相机问世,轻巧便捷,招人喜爱。立即与时俱进,买过索尼、富士,几经更新,最后钟情于一台奥林巴斯U【mju】Ⅱ,握在手中,小巧得就像一个手把件。有了袖珍相机,理光单反便被置诸高阁。而且,以我外行的眼光看,拍个普通风景人物,傻瓜就够用了。
进入数码时代,第一台卡片机是先生2000年出差日本时买的,富士,具体型号忘了,200万像素,卡的容量很小,拍不了几张。那玩意儿当时比较新鲜,我走哪儿都带着,除了需要不断把图片倒进电脑,其他都很方便。没有了胶卷的压力,想拍就拍,很是过瘾。之后胶片和数码交替,两个相机轮番上阵,左右开弓,像个双枪老太婆。短暂过渡后,胶片机终于下岗。
待到数码单反流行时代,我却没有跟进。并非对摄影失去兴趣,而是另有原因:一是背不动。数码单反普遍较重,身单力薄的我背个装水杯的包包都喘,倘若出门,机身镜头摄影包无疑是个负担。二是看不清。我从小视力不佳,长期用眼过度,如今更是月朦胧鸟朦胧,无论取景框还是液晶显示,都很难清晰看到拍摄对象,更无从抓拍生动的画面。
曾经一度考虑过“微单”,因其画质比卡片机好,机身又比单反机轻。但几经调研,觉得目前市场上的微单,于我来说还是偏重了,且画质并不令人满意,所以一直没有出手。最近有朋友力荐佳能EOS
M5,依然觉得不够轻巧,索性再等等吧!
最后说说我的佳能IXUS870。2010年年底购入。我博客中的大部分图片,都出自这款相机。偶尔有博友问,最近是不是换相机了?可能在天气晴好的时候,用它拍的画面还算清晰吧?由于没有看上画质好、机身小的替代品,至今这台佳能还勉为其难地为我服务。
弃用数码单反,等于彻底落伍,不能加入摄影爱好者队伍,便自称图片爱好者。如果想在摄影上有些发言权,好歹也得置一台说得过去的武器。而我,目前尚不达标!所以,索性放下相机,当个光说不练的天桥把式,也挺开心!

海鸥时代早已过去,留下的是青涩年华的摄影故事。即使没有好相机,即使不懂摄影技术,海鸥记录下来的每一帧影像,在今天看来都是那样珍贵!

曾经钟爱的理光!尽管这款相机即便在当时也算不上最好,但在家用类别中绝对不俗,在我用过的所有品牌中,属于成像好、镜头相当给力的。感谢它为女儿的成长留下许多美好的纪念!

搬家之后,好几次想处理这台理光,最后都没舍得。想想还是留着它吧,毕竟是我接触相机以来,自己所购收入比重最大的一台相机。

华山相机是当年西安光学仪器厂的产品,上世纪60年代上市,曾经一台难求。而到成为女儿奖品的年代,已经是江河日下,很少有人问津了。

非常喜欢这个机身小巧的奥林巴斯。有了它,连理光都逐渐失宠——嫌它太重且麻烦。保存了这款奥林巴斯,也是基于我的“喜新恋旧”情结。

出于对奥林巴斯的偏爱,2013年在台湾旅游时,一冲动,买了这台卡片机。它最吸引我的是外观,造型玲珑可爱,手感也很好,握着舒服。但试用后感觉画质欠佳,还不如我的佳能870。

如今外出旅游,就靠这台超期服役的佳能了。早就想换一台好的取而代之,但是我理想中画质高清,而且十分轻便(这一点非常重要)的新款相机,好像还没有出现。
手上没有好家伙事儿,望景兴叹!不过出游的时候,置身美景中,少了匆匆拍照的负担,更能心无旁骛地欣赏奇峰秀川,用眼用心!那就什么时候买到心仪的新相机,再继续我的摄影故事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