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小说——大器免成(6)
(2016-07-27 11:45:30)
标签:
医疗小说 |
分类: 原创小说 |
六
张三泰的锦绣前程,夭折在了上级的考察环节上。这是傅迪怎么也没有想到的。
竞聘会之后不久,卫生局贴出公示:拟任命严芳为院长助理,协助院长傅迪工作,公示一周。民意测验排名第一的张三泰榜上无名。
张三泰好像并没有感到意外,也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至少在外人看来是这么回事。倒是傅迪,认为事情不能就这样不了了之。
傅迪后来了解到,考察期间,接受访谈的部门主任们对张三泰的评价大相径庭:赞成的认为张三泰行事磊落,诚信可靠,工作能力强,语言文字功夫俱佳,善于与人打交道。反对的就五花八门了,而且为数还不少:有的说,张三泰不求上进,有点玩世不恭;有的说,那家伙是个人虫,思想复杂,且骄傲自大,目中无人;有的说,张三泰这个人华而不实,纸上谈兵可以,实际办事能力不一定行。
张三泰虽然性情随和,却颇为健谈。话多,不当领导也许不算是个缺点。但男人沉默是金,热爱说话肯定不是什么长处。尽管张三泰得到多数一线医护人员的支持,但在行政部门的“中层”、特别是比较传统的中层们眼里,张三泰似乎不是理想的管理干部人选。
还有一个不赞成张三泰出任院长助理职务的理由似乎不无道理——张三泰跨的台阶太大,不说一步登天,也一步登山顶了。得让他先锻炼锻炼,比如从部门副职干起。干部们为了医院的利益从严把关的责任感,几乎让傅迪无话可说。
但无论说好说歹,张三泰聪明过人,而且他这个人很有趣,是大家一致的看法。
傅迪知道,评价一个人,见仁见智,各有标准,就像焦大不爱林妹妹,并不是所有的人都看好张三泰。但他有点纳闷,在考虑启用张三泰时,他是认真调研过的,事先征求过很多人的意见,有些人明明对张三泰印象不错,怎么一说要提拔,就出尔反尔了呢?他甚至还收到一封匿名信,列举了张三泰的若干罪状,内容虽然比较空洞,却措辞强烈地提醒上级:连张三泰这种人都可以被重用,当干部岂不是太容易了?
呼吸科专家出身的业务副院长郑伯年也急了,他对傅迪说,我这一摊子事多,非常需要一位帮我处理日常事务的助理,目前看还真没有比张三泰更合适的人,用其所长嘛。不是有个传说吗?丘吉尔手下有一名军官,有人反映此人酗酒,不能当将军。丘吉尔说,我要的是能带兵打仗的指挥官,只要非公务时间,他怎么喝是他的事,若因酗酒延误军机,自有军事法庭处置,选拔将军的标准要看他会不会打仗。同样,医院里选拔干部,也是要看他能否胜任。
傅迪安慰郑伯年说,您先别急,我们再努力争取一下试试。不得已,傅迪去找党委书记路明,寻求支持。张三泰吗?此人非等闲之辈。路书记肯定地说。但我不能确定他适不适合当干部,特别是不宜把他从一个干事一下子提拔成院长助理,他完成不了这种反差过大的角色转换。要不然这样行不行,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先把他放在医务部副主任的位置上锻炼一段时间,根据表现再定行不行?
不行,傅迪表示反对。这样我们会失信于员工。我们招聘的是院长助理,只要他符合要求,就应该可以聘用,不是还有试用期吗?再说医务处也不缺副主任。人无完人,我走访过很多行政人员和医生护士,对张三泰的人品没有原则上的争议,能力大家也都公认,为什么一说要提拔,有的人态度就变了呢?
其实我也并不是反对启用张三泰。路明说。张三泰在医院口碑还是不错的。是啊,傅迪道。张三泰这个人表面看起来有点懒散,但工作起来质量和效率都很高,只要他愿意负起责任,尽其所能,秉公办事,就是一个好助理,跟他有什么缺点和当过没当过干部并不矛盾。
路明答应:好吧,我们如实上报,再反映一下。批与不批,得由卫生局决定。傅迪说,那是当然。但我希望上级领导尊重民意,张三泰其实很有潜力,将是一位难得的医疗管理人才。
周末。张三泰本来想约老刁下棋,这小老头突然来了个电话,说是要去广州,为朋友策划一个专题画展。这个老刁,什么时候又兼做起策展人了呢?问及应聘之事,得知未果,老刁说,水流任急境常静,花落虽频意自闲。你在单位里坐个什么位置,自己说了肯定不算;但你在生活中的位置,是可以自己说了算的。张三泰明白老刁的意思,笑答:南宋郭沔,携琴来也!
约不到棋友的周末,张三泰便动员老婆孩子跟他一起去听戏。黄颖早已被张三泰培养出来了,儿子虽小,却也能在戏园子里坐住,这一点和张三泰小时候一模一样。那时,爷爷带着他,一场场地听京剧,昆曲,相声,曲艺,张三泰于是渐渐入迷。但如今时代变了,得抵御多少诱惑,才能让孩子愿意跟着大人走进剧场,去领略那些日益被冷落的传统艺术呢?可见儿子得了张三泰的真传。
张三泰最喜欢的剧场,是湖广会馆大戏楼。张三泰认为,戏楼才是听戏的地方。尽管常来这里演出的多不是什么名角,而以戏校的学生和青年教师为主。但张三泰觉得这才有看头。别小看那帮孩子,要扮相有扮相,要功夫有功夫,要嗓子有嗓子,唱念做打,毫不含糊。谁知道若干年后,这里面会不会出几位大腕呢?
张三泰看戏,有一整套流程:进得湖广会馆,曲径通幽,雕梁画栋。先逛一逛乡贤祠,楚畹堂、宝善堂,有时间会再去看看文昌阁内的“北京戏曲博物馆”,然后到会馆的饭庄品一餐美食,最后奔大戏楼赏戏。文昌阁的京剧史展,张三泰带儿子来过,这次再看,小家伙居然能对着图片和实物说出些子丑寅卯,令张三泰很是欣慰。
这一晚是三出京剧折子戏《空城计》、《红娘》、《三岔口》。老生、花旦、武生,各个行当表现上佳,特别是那位饰演红娘的小演员,正宗荀派艺术风格,扮相俏丽,身段轻盈,唱念柔婉,满台生风,把个丫鬟演活了,很适合妻儿这个水平的戏迷欣赏。
日子仿佛又恢复到从前,张三泰继续在医务处当他的大干事,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但是,张三泰似乎已经不是原来的张三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