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老城
老城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5,689
  • 关注人气:74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秋日延安——又见石窑(3)

(2015-12-31 10:28:47)
标签:

陕北

西安

退耕还林

石窑

随记

分类: 我的陕北

                                                                             文图 /老城

 

看过了山,看过了村,再来看看庄稼地。在“生产大队”时代,石窑村超过三分之二的耕地在山上,薄地低产,为了捂肥那贫瘠的黄土,大块的地,村民们硬是用农家肥,一把一把揉搓在干土里,养成能长庄稼的“熟地”。那些小块的,种三年,撂两年,不够种就开荒。

 

那时的知青,一律跟着壮劳力一起“动弹”,无论男女。农忙时节,几乎每日都要爬“大高坡”去后山,路上得走好一阵子,怕耽误工夫,早、中两餐都在地里吃。而村里的婆姨和女子们,则不用上山。队长宣布“妇女”如何如何,是不包括女知青的。

 

不足三分之一的川地,是村民赖以生存的宝地。全村300多人的吃穿用度,大部分是从这里刨出来的。同样的农作物,比如谷子、糜子、玉米,种在川地里,就比山地的产量高好几成,特别是麦子这种细粮,最认好地。除了庄稼,村里还在川地上种了花生和西瓜。在“以粮为纲”的年代,这些“经济作物”得藏着,周围种上玉米。

 

因有这片川地,春种秋收,苦中作乐。夏天卖西瓜,秋天卖花生,不但可以分得一点钱,还能解馋。老乡过年走亲戚,花生可是重礼;我们带回北京,也是好东西。西瓜村里统一卖,换了钱分给村民使唤当年我没少跟着村里的驴车进城去卖瓜我们石窑的旱地西瓜、香瓜在延安很有口碑,非常好卖。想吃就去瓜地,管够,秋后算账。老乡们多舍不得,知青只管眼前,吃痛快了再说。等到“算账”才发现,钱被扣得所剩无几。


如今,走在昔日的川道上,满眼砖房、商铺。我们记忆中的麦田、瓜园、花生地,变成了游乐场,商店、餐厅。脚下曾经的良田,抹上水泥,就再也长不出粮食了。山地“还林”,川地出租,村民没有了土地,靠补贴或其他营生过活,虽说日子比过去好了很多,但我这心里,总觉惴惴的,很不安。租地换钱,是发展还是短视?本有疑问,但见当年那些穷后生,到了老年,终于过上“不劳而获”并为之满足的日子,我就别多说什么了,惟愿乡亲们今后过得更好!


秋日延安——又见石窑(3)

这次回来没有上山,那座大高坡,似乎也爬上不去了。这是2009年拍的,退耕还林之后,不再种庄稼的山地,长了树,长了草。老乡说,这些年光景好了许多,即使雨水再多,也很少发生洪涝。


秋日延安——又见石窑(3)


摄于2009年。远处梯田的轮廓还可以看出,当年修这田,不知花费了多少劳力,辛苦了多少年。据说前几年,离村比较近的山地里,有的村民还种点什么,这几年已经没有人再种了。


秋日延安——又见石窑(3)

摄于2009年。那时川里还有庄稼和蔬菜大棚,如今这景已经像北京的城墙,再也看不到了。在城里人向往田园生活的时候,农村青年向往进城。他们不满足于和老年人一样,靠退耕还林和租地的补贴生活。


秋日延安——又见石窑(3)

这次所见,当年的庄稼地,已经变成了一座预制板厂。川地租给开发商,留守村民的主要生活来源,就是地租。我问喜明,钱够花吗?喜明说,农村和城里不一样,粮不花钱(退耕怀林补贴),水不花钱(山泉),烧不花钱(从山上引的天然气),电费便宜,自己种点菜,山上有梨、苹果,核桃,每人每年几千元就够。眼下各种补贴,可以达到或超过基本生活需求。


秋日延安——又见石窑(3)


一条公路纵行川道,从村口经过,向南是延安,向北通往安塞方向。过去若从村里去安塞县的延河湾赶集,得走15里土路,来回至少多半天。如今很多老乡家里有车,无论上安塞还是下延安,踩一脚油门就到。


秋日延安——又见石窑(3)

                      路边盖了房子,隔不远就是一家小店


秋日延安——又见石窑(3)

               

村口对面,这座建筑的牌子上写的是:“河庄坪镇石窑新型农村示范社区便民服务站”,石窑的村民能享受什么样的便民服务?这得问问老乡。


秋日延安——又见石窑(3)

离村最近的一片川地,如果没记错,“自留地”应该就在这一带。那时候村民都珍惜自留地,给自家干活,最是精心。好歹种点啥,以补青黄不接时的饥荒。知青却不当回事,搭眼一看,哪块荒,哪块就是知青的,生把个好地白瞎了。现这里租给开发商搞起了经营。


秋日延安——又见石窑(3)

                                                 完全找不到曾经是良田的感觉


秋日延安——又见石窑(3)

          

             室内是一座水上乐园,隔窗窥望,看起来设施还不错


秋日延安——又见石窑(3)

                                

           没想到我们村口会有一座标准的游泳池,水质好像也不错


秋日延安——又见石窑(3)

                                                         泳池旁边是儿童嬉水区


秋日延安——又见石窑(3)

气候转凉,水上乐园歇业。据老乡说,夏天这里非常热闹。我们开玩笑说,以后避暑,不如就回延安,住在村里,每天来游泳,估计消费不高。


秋日延安——又见石窑(3)

来旺两口子租了间门店开小超市,主要卖饮料和小食品,据说旺季生意非常好,三个月竟赚了十几万。


秋日延安——又见石窑(3)

                                   来旺儿子经营的泳装和水上娱乐商品小店


秋日延安——又见石窑(3)

上次来时,老乡请我们吃饭,还要开车去7、8里路之外的井家湾“农家乐”,如今村口就有餐厅,而且里面很大。


秋日延安——又见石窑(3)

若问吃饭的人多不多,看看门口停的车就知道了。据说夏天水上娱乐城的旺季,餐厅的生意也跟着红火。


秋日延安——又见石窑(3)

老乡和他们的儿孙辈。这些孩子都是我们离开之后出生的,他们从来没有见过“知青”,只是听父母说起过知青的故事,但我们每次来,年轻人都陪着,忙前跑后,非常热情,很是看重他们父辈与我们结下的这份情谊。

秋日延安——又见石窑(3)


本文发出后,博友放牛娃兄留评:“不花钱从山上引来天然气,这可是第一次听说。请教老城,这是咋回事?”“请教”不敢当,我还真不知道是咋回事!放牛娃兄是学者,遇事总要问个究竟。我实在是说不清,只好发两张图。


秋日延安——又见石窑(3)

拉近看看。老乡说现在家家都这样,土法上马,用管子从山上的小气田把天然气引进自家院子里,没人找你收费,火苗一天24小时地燃烧着,做饭时坐上锅就行。天冷了就连铁桶带管子拉到屋里,非常方便。当然,冬天烧炕取暖还是要烧柴烧煤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