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墨芬芳(续二)
(2015-02-26 08:45:59)
标签:
博友赠书德馨的歌读书随笔 |
分类: 岁月流年 |
文/老城
在赠书的博友中,德馨兄是一个例外。他是我唯一在得书之前,拜读过全部书稿的作者。应邀为他的文集《青春流逝的地方》作序,尽管诚惶诚恐,但还是遵从了。所以,关于这本书,无需赘述。附上拙文,不敢称“序”,充作读后感吧!
爱之以德向天歌
寻春归来,心还没有收住,便在博里看到一位朋友的纸条,希望我为他的文集写一个序。令我有些意外,也颇为感动。这样郑重的托付,所给予我的,是一份信任,一份期待,很有些沉甸甸的。
对于一个在后半程职场靠咬文嚼字为生的人来说,因工作之需写一些文字,也许不算一件难事,但是,如果为一位有着丰富人生经历的老三届人倾心打造的文集作序,就有些力不从心了。
近几年,随着网络的普及,尤其随着博客和微博的普及,人们越来越习惯于网上阅读,习惯于在虚拟空间结识朋友。我至今尚未与任何博友见过面,却很享受这种隔着尘嚣的心语交汇。语言与文字毕竟有区别,说话是面对面,读博却是背靠背。你可以在字里行间随意驰骋,这种只有网络时代才可能有的、人与人之间的温情暖意,很让我感到新奇与愉悦。
德馨,意在“明德惟馨”么?一位未曾谋面的博友,北京八中初中66届毕业生,当年支援三线建设的北京学生,自命“另类知青”。职场生涯中,曾任突击队长、工段长,技校教师,以及机械厂的生产副厂长,职工学校的副校长,生产项目部党支部书记等职,是同龄人中的一位才俊。
阅读《青春流逝的地方》这部书稿,沉浸在“难忘岁月”、“生活纪实”和“德馨的歌”等章节中。渐渐地,我将熟悉的博名德馨,与一个陌生人名联系起来(此处隐去博友真名)。一个与你素昧平生的人,你却可以从他的文章、他的评论中,领略他的精神,品读他的心智、才情、个性、爱好和特质。也许你对他的了解,甚至多过平常经常见面、却很少交心的朋友。这样的体验,也只有在网络上才可以实现。
其实,我早就开始读德馨的文章了,在汪洋博海中,我是怎样注意到这个人的呢?可能是内容精彩所致吧,我对一些老三届人不同于插队生活的故事,常常比较感兴趣,比如关于兵团、农场、部队、三线、干校以及地质队等生活的回忆,都是我的阅读兴趣所在。德馨的博客进入我的视线,有这方面的因素。但是,还有一个更为深刻的原因,那便是音乐。
最早吸引我阅读的,是“德馨的歌”。德馨开博比我早,“首发”于2006年5月,一位坐“沙发”的博友留言:你不就是设备的大个子吗?记得车身的球友吗——设备、车身,显然是车间名称;这位沙发客,显然是当年的工友。这让我想起,医学院里会有这类电话:喂,你是微生物吗?我是寄生虫啊!在特定的环境中,必然有特定的语汇。
同一个时代的人共同成长的岁月,也是一个特定环境。德馨的歌,和与歌相关的故事——吕远、吕文科以及他们的演唱,勾起了我们的共同记忆。2008年4月,第一次在德馨的博客上留言,那是在我听了他的原创歌曲之后。我说:几乎听了所有的歌,只有一个词:感动!最喜欢《月光》和《思乡曲》。
文如其人,不知道这种说法有没有道理,我却相信。从文字中呼之欲出的德馨,应该是一个真实坦诚、勇于担当、富有激情、积极向善、多才多艺的人。谁说人不可貌相?照片上的德馨,比周围的人猛出一大节,想必年轻时的他,一定是个人高马大的帅哥,在写给妻子的《相逢在十八》中,那种令人信服和遐想的浪漫情调,不正是一个男人对妻子最深沉的爱情之歌吗?
一个人的背后,是一个家庭。在德馨撰文祭奠自己19岁那年因公殉职的弟弟时,我感受到了他的家庭,他坚强的父母。面对巨大的不幸,他们承担了全部的痛苦,以那个年代人们对待灾难的态度,送别了自己的挚爱亲人。在他们的身上,闪烁着中国普通老百姓最为朴实、善良、忍耐的品质。德馨之所以成为德馨,正因为生长于这样的家庭。
我注意到,德馨还打理着“北京八中老三届同学会”的集体博客,担负着为老同学义务服务的工作。偶尔的,我会去那里读一两篇文章,无论社会信息,校友活动,还是同学会简报,都有一种浓浓的八中情结,想必德馨也是怀着这种情结,“真实地记录我们生活的喜怒哀乐”。
爱之以德,善之以行。德馨在介绍自己时说,对他影响最大的书籍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王尔德的《快乐王子》等。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要当一个钢铁战士,读《快乐王子》后是要做一个善良的人。
一个草民的向善之心,也许会被认为是“傻”,我在博友留言中看到了这样的意思。我的理解是,善与智并不相悖,有一颗宽厚宏大的心,不等于活得不明白。向善的草民,有自己清澈的心智。
一个能用心唱歌的人,也会用心生活,用心待人,用心思考这个并不完善、并不公正的社会。受益惟谦,有容乃大。草民之心,就像风平浪静之时的大海,即使波澜不惊,也足以浩瀚。
我与德馨,正是这样在网上相识并且交往着,他发表文章的密度不大,因此,彼此“博来博往”的频度也不大,颇有古代君子如水之交的风范,我很喜欢这样的交往状态。
在德馨博友的文集问世之际,写下这段文字,以表达真挚的祝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