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老城
老城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5,689
  • 关注人气:74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双城行记——名胜无古迹

(2013-08-08 18:25:48)
标签:

扬州

镇江

名胜

古迹

旅游

分类: 华夏掠影

文图/老城

 

扬州、镇江双城行记,原计划再写几段,最近犯懒,只好凑一篇了结。名胜无古迹,这个题目虽然有些夸张,但也并非耸人听闻。有感于这两座古城,和国内许多旅游城市一样,“名胜”多,古迹少,甚为其憾。

 

 有风景或古迹的地方,谓之“名胜”。对于中国这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来说,风光与古迹,自然与人文,实乃密切相关。游览历史文化名城,观赏核心,当是彰显沧桑岁月的历代古建筑。

 

然而,此行双城,虽然看点颇多,不乏历史事件与人物的传说。但景区主要建筑,多为新建,无论扬州的东关街、东门,还是镇江的金山寺、北固山、焦山,所见之名胜,地方是老地方,却已鲜见先民留下的古物。

 

中华民族,曾经是一个具有建设性智慧的民族,那些凝聚着东方建筑艺术精髓的城郭宫殿、寺院佛塔、亭台楼阁、园林民居,质朴而辉煌。然而,古代杰出的工匠们,可能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他们的后代,会以高亢的热忱和昂扬的斗志,一砖一瓦亲手拆毁祖先留下的瑰宝,并且不厌其烦地大造假古董。

 

 就像古玩市场上泛滥的赝品,近些年来,重建、复建,乃至粗制滥造的仿古建筑,大量出现在国内许多城市的景区,那些古人曾经讴歌过经典建筑,被不伦不类的复制品取而代之,一座座突兀耸立的水泥赘物,毫无愧色地充斥于名胜景区,给人一种虚张声势的感觉。

 

在我们为越来越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保护感到欣慰的同时,却不见了那些沉淀历史的物质载体——古建筑。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大面积地遭到自然与人为的破坏,变得越来越稀有。中华文明史,多半只剩下史书上的文字,而少了物化的实证。我们还能说什么呢?只有为之痛惜!

 

双城行记——名胜无古迹
 

当然,幸存的古迹,还是有一些的。扬州四望亭,原名文奎楼”,亦称魁星阁砖木结构,八面三层,攒尖式瓦顶。始筑年代,有南宋嘉定年间与明嘉靖年间之争。清康熙、雍正时均曾修葺。

 

双城行记——名胜无古迹

 

 扬州石塔。位于市区文昌中路绿化带内。这座五层正六面体石塔,始建于唐代,原在古木兰院内。南宋时与“石塔寺”寺院同迁于此,清乾隆年间重修。塔身不高,各层各面共有二十六尊佛像浮雕,还雕有双龙、莲花,以及牛、马、龙、凤等动物图案(图片来自网络)。

 

双城行记——名胜无古迹

镇江北固山铁塔。此塔原为唐代李德裕创建,北宋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在原唐石塔的基础上,改铸为铁塔,原有七级,现仅剩莲座及一、二两级,三、四级为明代复制品。

 

双城行记——名胜无古迹
   

镇江西津渡昭关石塔。据专家考证,此为我国唯一保存完好、年代最久的过街石塔,建于元代。因塔基刻有“昭关”二字而得名,亦称观音洞喇嘛塔或瓶塔。塔高约5米,分为塔座、塔身、塔颈、十三天、塔顶五部分,以青石分段雕成。

 

双城行记——名胜无古迹

    镇江焦山古炮台。焦山扼守长江咽喉,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1840年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为加强长江下游防务,修建焦山炮台。面对江面,八座炮台弧形排列,形成攻守之势。1842年7月,在英军发动的扬子江战役中,驻守焦山军民英勇抵抗,全部捐躯。焦山炮台是见证镇江军民浴血御敌的重要遗迹。

 

双城行记——名胜无古迹

以下图片,就都是名胜中的仿古建筑了。上图扬州东关街这座门楼子,样子倒是老样子,却全然没有了老味道。

 

双城行记——名胜无古迹

    扬州东关街。地方也是老地方,院墙却是新砌的

 

双城行记——名胜无古迹


扬州东关。这城门也是崭新的

 

双城行记——名胜无古迹

镇江金山寺。古刹翻新

 

双城行记——名胜无古迹

镇江北固山多景楼。还好建的不算太粗糙

 

双城行记——名胜无古迹

镇江北固山甘露寺,也是复建的

 

双城行记——名胜无古迹

镇江焦山寺内,一座仿古亭桥

 

 今夏暑湿,身心懒散;闭门多日,越歇越疲。扬州、镇江系列,写得虎头蛇尾,至今才搁笔。本想大着笔墨的淮扬美食,留着以后再说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