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 星期一
今日返程。凌晨即起。车行机场,客流如潮。退税、托运,处处排队。工作人员彬彬有礼,态度可嘉,效率平平。元昊送至安检通道口,与众人惜别,不忘叮嘱一句,一定要来澎湖哦!登机,返航,飞行3小时,到达首都机场,一路无话。
天涯宝岛,扶摇可接。八日环行,元昊“天天见”。这位导游小朋友,每言台湾,必说“宝岛”,宝岛台湾,是元昊介绍每一处景点的开场白。只要得空,他一定会说到家乡澎湖!澎湖列岛,外婆的澎湖湾,搞得我心中甚痒,那地界,算是惦记上了。
由于团游,接触当地人有限。我和小黄钻杆,沿袭在北京“每天与10位陌生人打招呼”的“健语”计划,赴台期间,见缝插针,随时寻机,与计程车司机、酒店服务员、书店店员、大学生、商贩等,短暂交谈,欢颜笑语。各色人物,各样心情,蜻蜓点水亦见真。那微妙的气息,甚至孰蓝孰绿,都可以感受得到。
与陌生人打招呼,也包括大陆游客。每到一景,必与各地团队“遭遇”,惊喜发现,游客中竟有不少农民兄弟。在高雄打狗领事馆,五六位来自云南的老农,衣着朴素,饱经风霜,一看就知道经历过生活的艰辛。我问,在台湾玩得好吗?一位老太太笑起了满脸的皱纹,连声说:好,好!那神态,心满意足。
我们还遇到一队四川农民,来自同一个村。聊起台湾行,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一位豁牙老人说,钱是孩子给的,儿女都外出打工,每年寄钱孝敬老两口。“北京我们也去过呢!”老人自豪地说。陡然,感到一种温暖。孝道,为人美德。向那些在城市打拼、挣钱不易,却舍得花钱送父母出门旅游的农家孩子们致敬!
虽说目前能出境旅游的,只是农民中的少数,但在浩浩荡荡的游客中,见到他们的身影,无疑是一种变化,令人欣喜。刚回北京,就惊闻台湾南投6级地震;紧接着,大陆芦山7级地震!不知路遇的几位川籍老人,家乡离震区有多远,他们的亲人可安好?
欲说再见难重逢,为两岸同胞祈福!

离开台湾最后一晚,住在桃园。这家酒店不错,大堂中有一棵硕大的“翡翠白菜”。因赶早航班,来不及享用这里丰富的自助早餐,很是遗憾。

高雄的“康桥”连锁酒店,更获团友佳评。客房舒适、干净,服务周到,免费提供自行车、自助洗衣服务。图为咖啡厅一角,免费供应咖啡、冰淇淋等。推荐自由行的朋友,选择这家酒店。

导游元昊,澎湖之子。能在带团期间,刻意或不经意地燃起游客心中另一段旅行愿望,为家乡培养潜在的客源,元昊真是一位不错的导游。

台湾的计程车。我们在高雄打车遇到的三位司机,两位言谈话语都表现出明显的优越感,流露出对“陆客”的不屑。而这种情况,在景区、酒店等其他服务人员中,几乎察觉不到。

一直没有克服“擅拍”人物的不安心理。拍近景,尽量征询被摄者同意,而一旦征询,就很难抢到想要的瞬间,所以图中只有远景、侧面或者模糊的人物。非常遗憾。
台北故宫博物院,结束参观、等候大巴的大陆游客。这几位年纪都不小,看来是逛累了。不知为什么,想起一个词,“父老乡亲”。

普通的团队游客,绝大多数不是旅游达人。我们遇到不少老年人,不但第一次来台湾,也是第一次离开大陆出境,甚至第一次乘飞机。

并不是所有的内地游客,都有购物兴趣和相应的购买力。所以在珊瑚宝石、精品名表和工艺品店,很多游客就这样干等着,至少一个多小时之后,才能登车开往下一个景点。

享受旅游的快乐,做一名受欢迎的游客。无论以什么方式旅游,遵纪守法、尊重当地习俗;尊重导游、司机、酒店餐厅等所有服务人员的劳动;文明、礼貌、卫生、环保,都是作为一名游客应该具有的最基本的素质。

台湾桃园机场。欲说再见难重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