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城
(四)
继2000年中国历史博物馆的敦煌展之后,2008年1-3月,中国美术馆和敦煌研究院联合,主办了一届史上最大规模的敦煌艺术展,谓之“盛世和光——敦煌艺术大展”。而我的莫高窟之行,恰恰在参观两次展览之间。前后八年,分别以期盼相识和重新领略的心情观展,丰富了我对敦煌艺术的见闻。毕竟,亲临参观,看到的洞窟只有十余个,而通过复制的展品,可以对敦煌艺术有更多的了解。
盛世和光——敦煌艺术大展,绝大部分来自敦煌研究院提供的魏晋南北朝到元代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包括复制洞窟10个、彩塑复制品11尊、壁画临本120幅、彩塑真品9尊、敦煌花砖10件以及藏经洞出土文献真迹10件,其中8件为国家一级文物,如北宋年间手书的“酒帐单”。雕塑中除了常见的彩绘泥塑像,还有一尊稀有的木雕六臂观音像。
据悉,从1944年以来,敦煌展品共在全国巡展过60多次,1950年代初的敦煌热,吴作人、关山月等大师都前去敦煌临摹壁画;1978年到1983年,陈丹青等大批青年艺术家也去研究敦煌。据说敦煌艺术工作者在60多年时间里才复制了12个洞窟,而这次展出就搬来了10个。所以。此展堪称敦煌艺术复制品展览最大的一次。展览历时63天,参观人数达到60多万人次,创下中国美术馆在此之前所有展出的人气记录。
10个复原的洞窟分别是:北凉第275窟、西魏第249窟、隋代第419窟、初唐第220窟、盛唐第45窟、榆林窟中唐第25窟、莫高窟中唐第158窟、晚唐第17窟(藏经洞)、榆林窟西夏第29窟、元代第3窟。其中,按照4:5的比例复制的158窟巨型涅槃卧佛,安放于美术馆的圆厅,为最大的一尊复制佛像。
在第二展厅,我看到段文杰分别于1950年代和1986年临摹的同一幅壁画——佛传故事“降魔变”。这幅临自第254窟的北魏时期作品,反映的是释迦牟尼战胜诱惑的故事,诱惑的美女在释迦牟尼的定力下变成了丑陋的老太婆,形象的概念化,形象的对置和变化把时间因素植入固定的画面中,自由奔放、极具张力。
由于临摹年代不同,两幅临本在色泽上有着很大差别。我惊讶地发现,较之段文杰1986年的临本,50年代那幅色泽明显鲜艳,相距不过30多年。如今,又是20多年过去,这幅壁画的颜色又退却了多少呢?
观展时用数码相机拍了一些图片,可惜忘记存在哪里了,一直没有找到。不过,我相信敦煌艺术展以后还会举办,拍摄复制品,还是有机会的。

盛世和光——敦煌艺术大展,美术馆门前搭起了莫高窟“牌楼”

第3窟,建于元代晚期的小型洞窟,莫高窟仅有以观音为主题的洞窟。由于这个窟不对外开放,我只能在美术馆观看它的复制品。左图为复斗形顶,西壁开龛。右图为千手千眼观音。此窟有画家题记“甘州史小玉笔”。据说史小玉是莫高窟唯一有姓名可考的画师。

第45窟,彩塑经典。这也是一个不对外开放的洞窟,据我们的讲解员介绍,它是莫高窟雕塑最美的洞窟,堪称中国佛教艺术的绝世之作。能在美术馆看到它的复制品,已是不易。左图西壁龛内南侧,阿难、菩萨、天王像。尽管是复制品,但阿难那挺秀的S形站姿,俊朗的面庞,让我久久不愿离去。




从网上搜到几幅莫高窟各洞窟的飞天图,真可谓“天衣飞扬,满壁风动”。最后一幅为段文杰临摹,叹为观止!
(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