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老城
最后再来说说澳门的美食。《舌尖上的中国》第六集《五味的调和》,有一段专讲澳门的陈胜记。这家餐厅创立于1945年,由陈氏祖孙三代人把一种叫做“陈皮鸭”的佳肴传承下来,成为餐厅的招牌菜。据说这种陈年橘皮鸭肉嫩汁多,非常美味,但制作复杂,整个过程需要16小时,每天做不了几只。

陈胜记位于路环计单奴街21号,比邻圣方济教堂,其实就是一个大排档,与珠海的横琴一水之隔。教堂右侧是陈胜记,左侧也是一家大排档。虽然未能跻身于米其林餐厅,但听说陈胜记后来被列入米其林美食名单(2017年补记)。

自《舌尖上的中国》播出后,慕名者众,可能是萝卜快了不洗泥,网上对陈皮鸭评价平平,倒是这里的海鲜很不错。我们是到达澳门当晚去的,陈皮鸭想也别想了。陈胜记烹制的虾蟹和青菜,特别是一种我没记住名字的大虾,着实美味。

入乡随俗,堂弟特别推荐我们尝一尝澳门人的早餐。这家“叶炽记”劲秋美食之家,位于本岛南湾大马路381号,离市中心不远,门脸儿不大,客人不少,本地人光顾的较多。

找了二楼靠窗的座位,凭窗而望,刚好可以看见饭店的招牌。繁体字不大好认,“咖啡粉面饭”?不知道是什么好吃食。

猪扒包,听名字,以为是包子之类的,待端上来才知道,原来是夹了猪扒的面包,就像陕西的肉夹馍,夹法一样,东西不一样罢了。尝了一下,还真好吃,面包烤得很香,猪扒恰到好处。据说这是澳门第一家发明猪扒包的店。

酒店的西式自助早餐,虽然有些千篇一律、但方便且营养搭配合理。顺便提及一下位于永利度假村的永利轩——澳门的米其林餐厅之一,主打粤菜的中餐馆,值得一品。

到了澳门,不能不去“佛笑楼”。它是澳门第一家西餐厅,1903年创办,至今已有109年历史,是一间独具特色的葡式西餐厅。老店位于福隆新街64号,老街的一个十字路口。

目前佛笑楼已经在繁华地段开了多家分店。不熟悉澳门的人,很难找到这家老店,白色外墙的小楼,就像一座普通的民居。大门很窄,只能走一个人。

餐厅大门上的标识。我觉得“佛笑楼”这个名字起得不错,经营西餐,却用一个中式名字。当时大概是为了迎合国人的品味、好招徕生意吧?

一进门,便被侍者引上二楼,感觉装修比较现代,缺少一种我所期待的古韵。出门时才发现,一楼的小餐厅,装饰古朴,灯光幽暗,座位紧凑,正是我喜欢的那种情调。佛笑楼的第一招牌菜,正宗“石岐烧乳鸽”,非常地道!不大写美食,吃差不多了才想起来,应该先把每一道菜都拍一张啊!

佛笑楼所在的窄巷福隆新街,据说昔日曾是澳门著名的红灯区

德兴海鲜火锅,位于澳门本岛北京街8号2楼(南光百货楼上),客人中本地人较多,堂弟说他喜欢带内地朋友光顾这里,由于常常客满,需要提前定位。

各地火锅的调料,看上去好像大同小异,但是细品那些酱料,便觉得味道有些独特,它可以让涮肉和海鲜吃起来更加滑嫩爽口。

一个鸳鸯火锅,汤味浓香,红白分明。这里的肉类和海鲜品种很多,生蚝尤其鲜美,但价格有点吓人,一盘精制牛肉,居然要800多澳元。幸亏我们的战斗力有限,不用多点。

新陶陶居酒家,位于氹仔旧城区告利雅施利华街26号,一栋老房子的二层,楼梯又窄又陡,餐厅面积也不大,却是一家近80年的老字号。美味不怕巷子深,饭店虽不在闹市,座位却需要事先预定。

离开澳门前,堂弟特意带我们来这里品尝招牌菜鸡煲翅和凉瓜炒蟹,都是经典粤菜。特别是古法鸡煲翅,精选食材,炭炉煲足六小时,上得桌来,香气四溢,味道之鲜美绝不是普通鸡翅汤可以比的。
澳门的美味,只略见一斑。听说还有诚昌水蟹粥、黄枝记面家和颐德行李康记豆腐花等比较闻名。乘车经过位于路环橽沙街
1号的安德鲁饼店,没来得及尝尝驰名的葡式蛋挞,堂弟直说遗憾,我说没关系,以后去趟葡萄牙,品尝正宗的。
加载中,请稍候......